[摘要]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组织系统、关系网络以及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文章通过对广西“14+4”千亿元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找出其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使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地为“14+4”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科技;“14+4”千亿元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作者简介]黄柳林,广西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009-0004
一、广西工业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一)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载体体系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安排2.3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截至2010年底已建立了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6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了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9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提升广西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
目前,广西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共有各类人才总数5614名,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有2160名,占人员总数的28.5%;拥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有141名,占人员总数的2.5%。据统计,这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到目前为止已投入研发经费33.9亿元人民币,共有1173个科研项目正在实施之中。在2010年,这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获得新技术218项,研发出新产品1684项;申请专利596项,取得专利授权427项;产生济效益724亿元,上缴税金4.8亿元。
2.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科技厅从2005年开始开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工作,截至2010年底已认证公布了五批,共8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覆盖了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药、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造船等产业。五年来,这8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提供产-学-研-用科技转化平台,建立开放服务和合作研究运行机制,培养行业优秀人才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重点实验建设取得新成效
根据集中力量,打基础、强能力的思路,广西安排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6700万元,重点加强已认定的19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10个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这项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广西区域创新能力整体水平。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一共购建仪器设备1.18万台(套),总价值约5.2亿元;重点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14.2万㎡;集聚各类高层人才1488人,培养博士、硕士2469人,申请和授权专利173项,认定10个新产品。
另外,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成为承担国家863、973、支撑计划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载体,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特别贡献奖1项,2008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4.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概况
截至2010年,建设自治区级孵化器达到9家,其中获国家级认定4家。全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孵化场地面积40.85万平方米, 2010年度毕业企业97家。2010年,在孵企业总收入12.8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4.28亿元,总创税金额1.21亿元,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全自治区创业服务网络体系初步建立;孵化器有效集聚了科技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在持续吸引高端创业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孵化器培育出一大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其示范作用带动了广西科技创业活动活跃程度进一步提高。
5.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0年,广西新建罗非鱼、坭兴陶、粮食等1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区累计达到19个。其中,工业产业技术联盟主要有铝及铝加工、汽车零部件、坭兴陶、制糖工艺及装备、机床等11个,这些联盟的组建有效整合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产业技术转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6.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2009年,广西科技文献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验动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广西大型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的服务功能更强、贴近产业更近、服务社会更直接;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加主动、服务效果更加明显。
(2)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情况
截至2010年末,广西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已达102家,比“十五”末期增加了11家;其中辖区内共有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9家。现有从业人员1026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有857人,占总数的83.5%;具有学士学位的412人,占总数的40.2%;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350人,占总数的34.1%;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211人,占总数的20.6%;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总数的81.1%。“十一五”期间全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服务企业26061家,联系科研机构2944家,联系专家6113名,为企业增加销售额68.81亿元、增加利税11.58亿元,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13.2万个,累计服务总收入达12.52亿元。共为各级政府、院所、企业提供咨询服务7.9万次,咨询服务收入14144.27万元。共采集信息305.13万条,提供信息111.3万条,信息服务收入3966.3万元。开展技术服务3734项,技术服务主要以技术推广、技术开发和产品检测为主,技术服务收入10345.43万元。共为中小企业及社会各界培训各类人才42.9万人次,培训服务收入890.66万元。共扶持、培育科技型企业805家,其中毕业120家,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收入7396万元。
(3)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情况
目前,广西共有15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2010年全区登记出让技术合同25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14亿元,比上年度上升了134.19%,共吸纳全国各地技术合同1234项,合同成交额13.75亿元。与此同时,广西各级技术市场自身建设取得突破。广西技术市场、柳州市技术交易中心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示范机构建设。桂林高新区与上海技术交易中心合作,在高新区建立了第一个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南宁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与德意数码合股创建了广西第一个以企业化运作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广西技术转移联盟目前联盟会员单位已发展到241家,并与上海、北京等建立了技术转移合作关系。2010年20个联盟理事会员单位共组织专家1116人次,服务企业4751家,对接洽谈项目745项,有效地促进了技术转移工作。
各级技术市场还以会展为平台,广泛开展科技“一招三引”活动,促进技术转移。据统计,2010年组织了广西科技活动周、参加了深圳高交会、北京科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科技专题展等“一周三会”,参展企业1467家,参展项目2500项,促进项目合作签约合同、协议120项,成交金额21.06亿元。
(三)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0年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累计达到288家。主要产业领域有电子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共计714390.86万元、申请专利1538项、专利授权数1092项。
(四)科研院所
2008年广西全区有研究与开发机构41个,R&D 经费内部投入32545万元,占全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31.37%,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2107人,占全区研究开发机构科技活动人员的31.5%,鉴定科技成果65项,申请专利73项,获得专利授权32项。
(五)高等院校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研究成果产出丰硕
2008年广西全区高等院校104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9166人,R&D经费投入44372.2万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4.17%,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0764项,项目经费34622.4万元,鉴定科技成果75项,申请专利252项,获得专利授权95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8项,合同成交金额831万元。
(六)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环境逐步改善
多年来,广西科技厅紧紧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主题,坚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力度,先后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推动广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营科技企业促进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政策条例,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科技投入政策上,强调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在科技税收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科技人才政策上,从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在知识产权政策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如,修订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设了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完善奖励体系,大幅度提高奖励额度,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奖金数额由原来的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广西科技进步奖的一、二、三等奖奖金实现翻番。组织修订《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等法规,为自主创新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二、广西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完善
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和扶持政策力度还不足,例如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和扶持政策,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创业资本政策,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缺乏风险投资意识,创新性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比较少等;区域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政策等尚未制定;已制定的科技创新政策还存在落实问题等。为此,迫切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创新的配套环境建设。
2.创新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
目前,相当多的企业经营决策者对技术创新与增强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重视不够。即使一些研发和转化工作搞得比较好的企业,对技术创新也缺乏系统的和长远的考虑。不少企业不重视研发机构建设和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吸引,认为技术开发是科研单位的事,不是企业的主要任务;“重模仿、轻创新,重引进、轻开发”的问题比较普遍,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独立开展科技创新的覆盖面较低,不少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水平不高。2007年,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32264万元,占全区R&D经费总量的59.30%;2008年,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96085万元,占全区R&D经费总量的58.57%,从数据分析,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但是大中型企业R&D经费占全区R&D经费比重却在下降,而且,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为此,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迫切要求之一。
4.“产学研”脱节
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虽然有广西大学、柳州工业学院、桂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有国家海洋三所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院所,以及外地科研机构在广西设立的研发机构。但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师资研究力量配套,与广西14+4重点产业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部分科研机构由于经费、人员、体制等问题游离于产业之外;另一方面,企业决策者“产学研”意识不浓厚,并缺乏鼓励“产学研”联合的优惠政策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此,“产学研”活动中存在较多问题和困难。
5.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据统计,广西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仅为13781人,而且专业结构与分布不合理,常规专业多,特殊人才少,企业缺乏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高智力人才。在2010年9月广西公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教育服务广西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年)》里指出:一大批产业急需大量专门人才,其中仅2010年至2015年,广西重点发展的“14+4”产业就急需培养紧缺人才76万多人。因此,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支撑“14+4”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群体。
三、广西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相关工作。
1.加强政策指导,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
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指导工业部门把“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分层次抓好国家、自治区、市产业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探索新形势下通过体制创新来形成推动广西“14+4”产业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
2.强化观念创新,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意识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只有使企业技术创新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气候,动员民众尤其是企业经营者积极参与、渗入到企业的创新文化中,企业发展才有希望。因此,培育和倡导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在企业中形成“想创新、主动创新”的浓厚氛围和创新主体意识,最终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3.加速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建设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平台为载体,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从而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重点加强千亿元产业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机构建设,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4.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创新机制,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广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研究纳入自治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原创能力;发挥科技孵化器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各类专业科技孵化器、专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引进、技术研究孵化、技术培训等活动,采集、发布应用领域的科技信息和推广国内外科技成果,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等服务;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保障政策和运行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投融资体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渠道。
5.围绕“14+4”产业布局,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
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在铝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培养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开发骨干;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加大创新型人才开发力度,以企业为重点,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创新主体通过承担国家、自治区、市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式,集聚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1]2009年广西科技厅工作报告[R].
[2]2009年科技统计数据(内部资料)[Z].
[3]广西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内部资料)[Z].
[4]2010年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内部资料)[Z].
[5]2010年千亿元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内部资料)[Z].
[6]2011年全区科技工作报告[R].
[7]2010年全区技术市场工作总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