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子女返城,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2012-04-29 19:50彭迪
社会与公益 2012年3期
关键词:空巢子女养老

彭迪

子女应是老人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更是老人精神的最大寄托,应尽自己所能多常回家看看,或多打电话给父母问候。中国社会未来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其有效补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年轻劳动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传统的“养儿防老”日渐无力。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前夕,社会上里刮起了“回家看爸妈,把乐带回家”的风潮。有鼓励春节回家看望父母的温情广告,更有“回家基金”,支持网友踏上返乡的旅途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年。一切都带着浓浓的年味儿,带着对父母感恩的深情。

转眼间,团圆的日子结束了,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们纷纷开始打点行装,陆陆续续回到城市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对于那些空巢老人来说,这几天假期远远不能慰藉他们孤寂已久的心。在子女们打点行李的时候,他们装作不在意地说自己能照顾好自己。但是等到家中变得空落落的时候,孤独感和失落感又会重来。接下来的日子里谁来照顾他们,谁来陪他们说话聊天呢?

空巢老人的心声和愿望

“现在有了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联系了。我们知道你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每到节日、生日你都会专门打电话来问候。但是,也许是我们的心情所致吧,总觉得还想得到你更多的信息。”——江苏省南京市王绍铭老人。

“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把孩子好好养大,现在孩子都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忙着各自的事业,忙着自己的孩子,我就成了独自一个人。有的时候那种寂寞真的能‘杀人,心里的感受只有自己知道。”——王阿姨

“自从去年老伴去世以后,我每天都是一个人对着这空空的屋子,觉得这生活真是没什么意思。这记性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廖阿姨

“我想和志愿者聊聊天。”—— 高岫云

“我想要一部电话或手机。”——王灵芝

“我想找一位保姆。”—— 张金海

这些是空巢老人们的心声,是他们朴实而简单的心愿。几句简单的话语中就可以听出他们的无奈。空巢老人到底该如何关爱?其实,国外和我国有许多借鉴经验。

空巢老人之——IT看护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日本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近日,日本企业开发出一种利用IT机器提供看护服务的系统,为老人及其家属带来福音,受到广泛关注。该IT机器是通过在电视或微波炉等家电上加装一种传感器,每天定时将传感器自动测得的家电使用时间等信息,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人子女。一旦超过24小时仍无任何反应时便会发出紧急邮件。据该服务系统开发商负责人介绍,传感器安装简单,且不会出现误报,在自然守护老人安全的同时,为身在异地的子女送去放心。

随着需求的扩大,日本类似的IT看护服务正在不断涌现。除可利用传感器探测家电使用时间外,还可测得冰箱或厕所门的开关情况。通过电脑对老人生活行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发现平时活动的时间段没有任何动静时,便自动判断为异常并发送紧急邮件。还有在户外也可以使用的看护专用手机。手机附有紧急蜂鸣器、全球定位系统(GPS)、计步器等功能,可轻松搜寻手机携带者行踪。此外还出现了可防痴呆老人走丢走失的监测系统。

在法国,许多社区为老年人免费提供一种名叫“你好吗?”的服务项目。在每天同一时间,计算机系统将自动给老人打来电话,当老人拿起电话后,可听到计算机的录音系统简单的一句问候“你好吗?”随后会听到:“如果您今天很好,请放下电话。如果您今天感觉不好,请立即拨打紧急求救电话811。”如在45分钟内,老人仍不拿起电话,即会有人登门查询老人的情况。

空巢老人之——精神伴侣

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厌世念头。这样的空巢老人亟需家人和看护者的重视,我们应该多给予老人们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使他们重新实现自我价值。

日本最近有家公司推出“老人话语伴侣”的机器人,可以随时随地与老人对话,而且还会唱老人最怀念的歌曲,因为每台机器人都事先储存了老人相关的信息,不仅让老人能开心,甚至从语言上形同往日一样让自己年轻。

“狗医生”动物治疗项目从1991年在香港推行以来,已经在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日本、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等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超过300只“狗医生”定期到医院、老人院、儿童福利院以及残疾儿童学校等机构定期进行探访,给有需要的人们带去无条件的爱。那些通过选拔性格温顺的狗狗,去医院慰问病人,去老人院看望老者,去特殊学校跟孩子们玩耍,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伴侣动物是人类最佳的朋友和帮手。

在中国许多城市也有关爱空巢老人的方法。武汉为空巢老年人制作“爱心门铃”随时得到救助;广州市围绕“平安钟”服务项目,满足特定群体需要的老人“平安钟”呼援中心,空巢、孤寡老人只要按下按钮,信号马上传到相应的社会服务中心或义工机构,及时得到帮助;北京市为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安装应急救助呼叫器,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有需求的“空巢”家庭老人设立家庭病床,并主动上门提供以护理和康复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服务;重庆为方便“空巢”老人的救助,将印有社区24小时值班电话的黄丝带分发到“空巢”老人手中,只要挂在门、窗、栏杆等醒目处,就会有社区志愿者前来提供救助和服务;在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有一项专为独居老人服务的“翻牌制度”:在独居老人的窗口挂上一张一面是红色、一面是绿色的卡片,要求独居老人每天都翻一面。如果发现哪一天老人没有翻卡片,居委会马上就会有人去老人家中看个究竟;台湾有“人力时间银行”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子女“异地尽孝”。如果子女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可以在其工作的地方,照顾别人的父母,然后通过公益团体,找到其他的义工,顶替自身的角色照顾自己的父母。

子女应是老人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更是老人精神的最大寄托,应尽自己所能多常回家看看,或多打电话给父母问候。中国社会未来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其有效补充。社会要关爱老人,要充分利用社区优势,在社区建立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机构。另外,社会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一个立体完善的“监护网络”。除了聘请专业人员,还可以发动邻居、党员、志愿者等做网络的支持人,每天探视,及时地发现问题,让空巢老人及时得到关爱和照顾。

只要我们有完善的法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有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等共同来承担责任,空巢老人晚年生活一定会充满更多的温馨和幸福,而不是让他们独自留下遗憾。

猜你喜欢
空巢子女养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