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贵
[摘要]弘扬主旋律,是我们报纸的文艺副刊版面始终坚持如一的办报思想,文艺副刊的宣传教育意义正应了那句古诗“润物细无声”,和谐文化的主旨就在这茶余饭后的消遣中,融入我们的生活。其文化格调、知识含量、生活质感,及趣味性如何,关系着整个报纸的水准高低。好的副刊体现着报纸的特色与品位,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报纸的价值与个性。
[关键词]重文化;传知识;推精品;发美文;藏情趣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099 — 02
报纸从字面上理解分为正刊、副刊之说,所谓的正刊,也就是指刊载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主的报纸版面称为正刊。而副刊则是报纸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的、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的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要追根溯源,就要了解副刊的由来。
一、副刊的由来与发展始末
我国报纸的副刊兴起于清朝末年,在五四时期出现了四大副刊:(1)《时事新报》最初时的副刊刊名为《学灯》,1918年创刊,起初由张东荪主编,之后的主编有俞颂华等。《学灯》曾刊载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郭沫若等人的文学作品均在《学灯》上发表过。 (2)在李大钊的引导下,于1919年,对《晨报》进行改革,增加了介绍“新思想、新知识、新修养”和马克思主义的栏目,成为当时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园地。李大钊在《晨报》上发表稿件数十篇。鲁迅先生的赢得国际声誉的小说——《阿Q正传》就是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1921年,该副刊扩大版面,改为单张出版,《晨报副镌》为刊名,专门聘请一位精于隶书的书法名家题写刊名。从此,“副刊”这个刊名,就在我国北平《晨报》上第一次与读者见面了。(3)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1919年邵力子主编创刊,后单独发行。《觉悟》大力宣扬民主主义思想(反封建),并开始介绍社会主义,很受广大青年学生的普遍欢迎。成立中共上海发起组后,其成员陈望道、邵力子等继续积极参与编撰。(4)北京《京报》的《京报副刊》。1924年创刊,当时创刊的主编是孙伏园。1926年,因为邵飘萍被害而导致停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解放区,我党创办的报纸,也大都有副刊,刊登一些解放战争中的革命故事、墙头诗以及广大群众自行创作的文艺作品等,对宣传群众、鼓舞群众,夺取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同时说明了副刊的任务同整个报纸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是一致的。
当今,设立“副刊”,在我国已成为报纸的一大特色,其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其形式欢快活泼。不仅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是开阔视野,启迪智力,增长知识的传媒版面,令读者喜闻乐见,爱不释手。副刊质量的优劣牵动着读者的心,同时也会对报纸的发行也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副刊已成为时下报纸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从小副刊向大副刊转变。从原有四版、八版扩充为现如今的厚报时代。报纸副刊类的版面也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家庭、事业、生活琐事等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迎合读者。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期与繁盛期。
二、副刊的主旋律
我国报纸副刊是脱离不开我们的社会环境的。要想使报纸的副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的报纸副刊就始终离不开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弘扬主旋律为主格调,从而引导广大读者提高审美情趣。弘扬主旋律,是我们报纸的文艺副刊版面始终坚持如一的办报思想,文艺副刊的宣传教育意义正应了那句古诗“润物细无声”,就是在这种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已经将我们的所宣传的思想灌输给广大读者的。副刊版面的宣传作用是不可磨灭的。文艺副刊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比单纯直白的新闻报道的教育意义还要重大。那么如何弘扬主旋律将是我们这些编辑所要思考的。
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是“软实力”。社会的和谐,其本质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报纸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媒体角色中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报纸副刊是主流媒体的文化传播阵地,是报纸的“后花园”和“百花园”,是党报新闻性、思想性和文艺性高度结合的宣传阵地,也是与广大读者交流的平台。
毫无疑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和谐文化应当是报纸副刊的主旋律。要让报纸副刊充满和谐文化的主旋律,必须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三贴近”相结合的原则。报纸副刊肩负着宣传舆论导向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阵地。在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出台、社会现象日益复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多种思想交流碰撞的今天,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需要引导的,而这种引导是需要我们报纸副刊来做的。统一思想、保持稳定、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但绝不是用那种生硬地、机械地用令人反感的说教方式来指手画脚,而应该用和蔼的、委婉的、温暖的表达方式来感动读者,进而影响读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种效果在报纸的版面当中,也只有在副刊版面才能达到。而“三贴近”原则正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报纸的可读性也就是“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它是通过方方面面共同体现的。新闻版面在报纸当中占据着不可取缔的地位,其中的副刊版面也占着难以割舍的比例,有着其它版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办好副刊
副刊是报纸上为数不多的,可以让人带回家中,茶余饭后悠闲消遣的精神食粮,细细翻阅琢磨的版面。和谐文化的主旨就在这茶余饭后的消遣中,融入我们的生活的。其文化格调、知识含量、生活质感,及趣味性如何,也关系着整个报纸的水准高低。好的副刊体现着报纸的特色与品位,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报纸的价值与个性。
我们鹤城晚报副刊的主旨是:重文化、传知识、推精品、发美文、藏情趣。倘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可读,或另外两个字:好看。
副刊版面的支撑点有三:其一,编辑部整体思路,其二,作者队伍的建设与作者们坚持不辍的耕耘;其三,版面编辑的具体操作。三者不可偏颇。当然了,最终得到读者的认可才是报纸副刊的生命线。
力求把副刊编得好看些,是编辑需要下功夫做的事情。所谓好看,主要是内容好看,这就要求我们的副刊编辑部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来引领我们广大作者群体依照我们的思路搞文学创作,内容要积极向上,带给广大读者的是积极向上的信息,有负面影响的作品是不能在我们的版面发表的。其次才是版式在编排上力求好看。
客观地讲,晚报副刊编得好看些的主要支撑是作品的内容,抓作品的内容,或者说抓作品的质量,是我们作为副刊编辑应该花费主要力气的地方。
文学作品没有单一的固定的模式,作品是千变万化的,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个人认为,一篇好的作品大概有如下的要素:首先是生活对头,对路子,生活是一回事,写成是另一回事了,不灵,得歇。一篇好的作品首先得满足上述的条件,这是成就一篇好的作品的基础。其次,生活的背后最好能自然显现些时代的痕迹与社会属性之类的东西,能蕴含些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啥的更好;时尚与先锋的同样也蛮好;此外,思想最好有些深度,略微有点知识含量,还有个人情感有传播价值及与人们心灵有关等等。第三,语言有魅力,语言是硬指标,谁也绕不过去。以上三点是缺一不可的。
在作品较好的前提下,版式如何操作才能好看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不仅给读者以视觉的冲击,更可为整体版面增辉。例如:2011年七一前后,我们鹤城晚报副刊以多块整版的形式刊发“风雨九十年辉煌看鹤城”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征文作品专版,这里所体现的是在我们鹤城晚报副刊部的整体构思下,面向全市范围内进行征稿,这个主题也激发了作者队伍的创作热情,积极踊跃地为我们版面投稿。在大量的来稿当中,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组稿编辑,每个版面都以建党九十周年为主题,在版式的编排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选择油画作品(高原颂歌)等都是与建党相关的书画作品来烘托主题,标题用统一的标宋字体,这是我们《鹤城晚报》副刊办报的风格,文章内容则采用楷体、报宋、仿宋等字体,来改变视觉效果,再用线框将文章分割开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了然于心的感觉。这是我们鹤城晚报副刊所追寻的版面风格。
稿件在位置的编排上,副刊编辑也是需要经过考虑与思索的,这与其稿件的分量、内涵及编辑所要表达的思路及整体效果相关连。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副刊编辑的,要将所有的稿件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会在编排的过程当中游刃有余。我还会为每个相应的稿件配以相应的刊头,也就是四个字的小刊头如:情丝一缕、凡人一页等,这也是我们为丰富版面而设计的。
我们还会用图片来增加视觉的冲击力,那就是在文章确定的情况下,还会根据其内容在网络中进行图片搜索,选择适合的图片加以烘托,这里的图片不是下载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还要经过裁剪编辑处理,才可以用到我们的报纸上。版面中的图片可以以数量为主来达到效果,还可以所占版面的面积为主来增加视觉效果,更可以把图片当做背景,整篇文章都镶嵌在图片上,当然了如果图片的色调比较重的话,要将文字进行钩边。有了以上这些方面,我们的报纸才能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在给读者以精神的享受之外,还会给读者带来视觉的享受。
副刊的文化品位是个有意义的话题,从传播的角度看,既不能低估读者的审美情趣,也不能过于曲高和寡。特别应该强调把握好传播对象与传播方式。像我们的鹤城晚报的副刊就是大众化的报纸副刊,我们鹤城晚报还有很强的地域性,大众化类的作品应该约占70%左右,当然这种大众化的作品还应该以我们本地作者为主,因为我们报纸副刊还担负着培养地方新人的重任,所以我们就要将本地作者的作品优先发表。此外还应该有15%的学术性与15%的先锋性,这是在不失去老读者的情况下,提高一个报纸的品位。没有大众化,就没有主体读者群;没有学术性,就没有品味、档次;没有先锋性,就没有冲击力、锐气与活力。比例不能失调。
有些副刊每逢年尾年初,总要改版,试尝通过改版寻求新的个性,以新面孔赢得读者;也有些报纸的副刊数年如一日,就是一张不变的老面孔,但主体读者群就认可这张面孔,这就是它的个性,就是它存在的道理。版面有人读有人看,才是硬道理。二者的改与不改,均可理解。喜欢改版的,尽可能不要丢掉老读者;固守老阵地的,微调一下也是有必要的。人们不是常说:变化本身,是永远不变的嘛!正应了那句“万变不离其中”的老话。
晚报副刊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在必须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再讲求高格调,再来提高审美情趣,否则都是空谈。报纸副刊这种利用一些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感动你我的小事来潜移歇化的宣传,要比单纯的口号与直白的实事新闻的教育意义还要重大。总之,我们鹤城晚报副刊在选稿用稿上,力求作品是积极健康的、感动你我的、格调高雅的,剔除那些散发着不健康情绪乃至庸俗无聊的东西,优先编发那些抒发时代强音,表达人民群众心声的好作品。这是我们鹤城晚报副刊编辑始终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