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良
细察马英九赢得中国台湾2012选战的关键因素,不能不说是两岸经贸合作及借助中国内地旅游观光客带动旅游酒店和商业服务发展帮了大忙。熟知两岸政治历史背景的人们想必知道,现存两岸经贸关系的基础是政治和解与对策权衡。
2008年马英九就任“总统”以来,以承认“一个中国”为前提的“九二共识”换取台湾的战略安全保障,确认任期内不致出现两岸紧张态势,在和平稳定的氛围中积极推进两岸经贸合作,2008年7月实现两岸包机直航、实施内地观光客赴台旅游构想,2010年 6月29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重庆正式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协议。这是仿效中港之间的 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经贸协议而签署的两岸之间(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经贸协议。
2011年1月两岸正式成立经济合作委员会,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架构基本成形,其主要内容是ECFA后续协商内容的三大部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与双边投资保护。2011年中国台湾经济增长率为 4.51%、失业率降至 4.2%。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席卷全球之际,仍能得以维持基本面向好,保障基本民生不致遭受严重损害,在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与观光消费。
难怪有人称马英九为“经济总统”或“亲陆总统”,打经济牌往往比打政治牌更容易赢得民心和选票。通过此番选举,马英九的理性、隐忍、妥协和睿智(“韬光养晦”)或许已得到民众选票的认证。
2011年6月21日,两岸海协、海基两会完成《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修正文件三》换函确认。两岸分别增加了台湾台南与内地的盐城、兰州、温州、黄山客运共计5个航空客运航点;客运班次双方每周各增加94班,连同原有班次合计总班次已达到每周558班;货运班次各方每周增加4班,合计总班次为每周56班。
6月28日,中国内地赴台个人游以北京、上海及厦门三个城市为试点正式开放,7月29日两岸又启动了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游项目。虽然内地居民赴台游人数一度出现下滑趋势,但10月以后又再次升温,截至11月底,全年内地赴台旅游总数达112.2万人次,其中团队游110万人次,个人游2.2万人次,11月更创下历年当月的新高,达到21.3万人次。
2011年1~11月,内地与台湾贸易额为1465.3亿美元,同比上升11.2%,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额的4.4%。其中内地对台湾出口为323.5亿美元,同比上升21.3%;自台湾进口为1141.9亿美元,同比上升8.6%。
中国内地对台商投资的统计显示:前10个月共批准投资项目2118个,同比下降10.4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7.7亿美元,同比下降11.0%,截至10月底台商投资在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7%。
而台湾方面的批准数据则显示,2011年前10个月共批准台商投资内地493项,金额111.66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7.3%与18.8%,占台湾对外投资总额的78.7%。两岸统计口径与结果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估计2012年两岸经贸关系将会在马英九第二任期的乐观预期与强力推动下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两岸贸易总量和投资总量都将显著提升,提升幅度将分别达到15%和20%以上。
展望未来四年,台湾或将继续推进中长期经济发展构想,亦即马英九所说的“黄金十年”与内地的“十二五规划”对接,无疑将成为两岸经贸发展最大的助推器。两岸磋商多时的“两岸投资保障协议”将在今年夏季第八次陈江会谈时签署。
“两岸货币清算协议”也有望尽快签署,该协议签署后,台湾银行将可开办人民币业务,九成人民币业务将可从目前的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转至国内外汇指定银行(DBU)承办,台商也可直接开立人民币支票,可降低台湾金融机构的营运成本,也有利于两岸贸易货币交流。
近年来台湾经济不景气,不能简单归结为消费不力或出口下降,创新乏力,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新产品缺位,资本流失,技术外溢,劳动力成本上升挤走岛内投资机会等都有可能是重要内因。在短期内依赖于内地经济繁荣的扩散效应,或许不是一个很差的选项。然而从长远观点来看,台湾经济的繁荣主要取决于企业家激励机制、创新产品竞争、教育科研层级的提升和旅游服务业的进一步拓展。
未来四年的两岸经贸与合作关系总体上将是积极、健康和乐观的,积极推动两岸民间商贸合作,应当作为两岸官方机构的主要职责与服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