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财
摘要: 为改变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现状,培养学生能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关键词: 数学知识生活问题教学方法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从中可以看出,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的数学教学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学生学好数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理应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更加直观、具体,使学生感悟并发现数学的作用及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此,数学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利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一、了解学生心中的数学学习需求,创设学生喜欢的数学生活情境。
了解学生的心中的愿望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或是想知道什么等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方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能力,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小学阶段,学生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还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问题,“想”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教学小学一年级“对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分组交流每个学生家里有几口人,吃饭时需要准备几个碗和几根筷子。同学们交流的积极性很高,在交流中加深了相互了解,在交流中学会了数数,在交流中学会了比较(有同学发现筷子的数目比人数和碗数多一倍)。课后看到学生的喜悦表情,我心里明白,这节课成功了。坚持这样上课,学生的表现一定会更让我满意。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生活化。
教学方法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有关规律。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教师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最高阶段,就是学以致用,利用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收集商品宣传单,找出自己需要的商品,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营造家庭购物的氛围。利用知识的迁移,开展实践活动,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化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学生在用好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而且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在何处用,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从而力求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过去的数学教材在每一个学段学完后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数学知识我已经学完了,只不过如此而已,各个学段之间联系不大,没有引申和拓展”,严重影响了数学优等生的发展。因此也要处理好拓展知识和应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的空间,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因此,我们要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