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2012-04-29 00:44邓黄河
音乐探索 2012年3期
关键词:单簧管交响乐交响曲

邓黄河

Φセ晒苁窍执管弦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诞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随着乐器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各国作曲家们在交响乐创作中大量加入单簧管的运用,写出许多经典、传世的单簧管音乐作品,使单簧管成为交响乐中举足轻重的乐器。

Φセ晒埽唤幌炖郑辉擞

单簧管是现代管弦乐团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它与长笛、双簧管、大管共同组成了木管组的四部和声体系。相对长笛、双簧管声音的明亮、大管声音的低沉,单簧管具有音色多变的特点。它不仅在和声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旋律演奏中有着非凡多变的表现力。因此一直受到各国作曲家的亲睐,素有乐团“演说家”之称。

ソ现长笛、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单簧管的出现要晚得多。长笛是最早产生的木管乐器之一,早在2400多年前就有了横吹的笛子,以后横笛由斯拉夫民族传到西方,首先在德国运用。由于乐器发展较快,17世纪中期即为人们所认识,18世纪已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乐器,并在舞台艺术中出现。双簧管在16世纪的欧洲出现,经过不断改良和完善,到17世纪末已成为乐队里不可缺少的乐器。作为木管乐器中的低音,大管诞生于1539年,随着管身与构造的改进,18世纪前半期,大管开始为乐队采用。当以上这些木管乐器经过不断改良、完善,最终成为乐队固定的成员后,单簧管才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由德国乐器制造师约翰?克利斯朵菲?邓纳(DennerJ C, 1655-1707)根据法国式竖笛改造而来。最初人们称它为“小小号”,管身只有6个基本音孔,1个背面的辅助音孔和两个音键,半音用人工的方法(手指按半孔)获得。打开单簧管发展道路的是邓纳的儿子和单簧管演奏家弗里茨巴托尔特(Barthold F,?-1766),他们把管身加长,增加到3个音键,并把这些音键的位置加以变化。后来又经单簧管演奏家约瑟夫?贝尔(Beer, 1744-1811)将音键增添到6个,同时在德国创办了单簧管演奏学校,使这一时期的单簧管演奏技术有了很大地发展。此后又经依万?牟勒(Muller,1786-1854)的苦心钻研,终于在1812年制造出第一支13键的单簧管。这次改革不论在音色或单键排列方面有很大地改进,而且在演奏技巧方面有更全面地提高。但13键单簧管在交响乐演奏中对于速度快、升降记号多的乐曲仍感困难,由于指法不顺,有些乐句甚至不能流畅奏出。1842年,贝尔的学生约欣特?克罗塞(Klose H.E ,1808-1880)根据波姆式长笛的构造原理改革了原来13键的单簧管,后又经莫林豪尔(Mollen mauer R,19世纪)在1867年完善、补充了波姆体系的机械装置,并一直保持到现在。当代大部分管弦乐队里使用的单簧管大都是波姆式的,分别有17键、19键、21键、23键数种。德、奥国家乐团普遍采用德式单簧管。德式单簧管较波姆式单簧管在键子排列、管身直径,哨片运用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它的声音洪亮、宽厚,更适合演奏德奥体系作曲家们的作品。

ピ缙诘牡セ晒芤粲蛘,音色单一,结构设计上不够完善、合理,演奏的技巧水平不高,故在当时并未引起作曲家的注意,作曲家们都怯于把单簧管用于交响乐创作中,因此在乐队中也没有单簧管的位置。最早把单簧管列入乐队演奏的是台勒曼(Teleman Georg phillipp,1681-1767)作于1721年的大合唱。这部作品运用单簧管与短笛、弦乐四重奏进行协作。同年,维瓦尔弟(Vivaldi Antonio,1678-1741)创作了三部协奏曲,使用了两只C调单簧管。享德尔也是最早青睐单簧管的作曲家,他在歌剧《塔美兰》中用单簧管替代了两只小号的声部。当单簧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改良、完善,特别是波姆体系的机械装置使单簧管定型后,单簧管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色彩、超强的音量幅度变化、非凡的表现力及多种演奏技巧等优势和广阔前景即显现在人们面前,受到作曲家的广泛认可、青睐和世人的喜爱后,它很快便成为交响乐队中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作曲家们在交响乐作品中大量使用单簧管,或以独奏方式对人物内心和特定环境进行细微描述,或与其它乐器组合重奏,表现不同的事件及场景,极大地丰富了交响乐作品的色彩和乐队的表现力。曼海姆乐派作曲家小斯塔米茨(Stamitz,Johann Wenzl Anton, 1717-1757) 奠定了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固定乐器位置。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率先领略到单簧管能制造细腻的对比音色、表现真挚的青春气息和柔情,非常符合作曲家们所构思的新型的抒情戏剧性乐队表演风格。他们对于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大胆使用和探索,促进了单簧管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并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手中得到创造性地发展。

ズ6伲℉aydn.Johann Michael,1732-1809)在早期作品中不使用单簧管,到1778年他才在一部弥撒曲中使用了两只单簧管,此后,便频繁地在总谱中运用单簧管(如《交响曲100号》等)。与海顿一样,莫扎特(Mazart,1756-1791)的早期作品中也不运用单簧管,但接触了曼海姆乐团之后,他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把单簧管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比如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中都极有成效地采用了单簧管演奏,用深情如歌的优美旋律表现不同人物的特色。在交响乐作品第39、第40中也使用了两只单簧管。莫扎特后期作品中把单簧管视为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创作了一系列含有单簧管独奏、重奏的交响乐作品。单簧管的加入,使古典乐队的设置具有了完备的木管吹奏乐器组,为实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增色不少。在他逝世前两个月为A调单簧管创作的《A大调协奏曲》,被誉为吹奏乐独奏曲中的上乘之作。

ケ炊喾遥↙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奠定了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真正的独立乐器。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单簧管担任演奏各种性格旋律的乐器,特别是在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第五号交响乐作品中,许多经典的单簧管独奏片段一直是各大音乐学院教学大纲以及各大乐团招聘必考曲目。

ソ入浪漫派时期,单簧管在交响乐中的地位和应用都有新发展。单簧管低音区发音低沉、浓郁、有戏剧特色;高音区音色纯净、明亮、富丽而圆润;中音区发音较柔弱,能与很多乐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区发音尖刺、狂野,带有呼啸声。除了极高音区不能弱奏外,单簧管其他各音区都能控制自ppp至fff的音量幅度变化。浪漫派及现代派作曲家们在交响乐作品中都充分地应用和展现了单簧管这些丰富的色彩和特性。比如德国作曲家韦伯(C.M.Weber,1786-1826)在歌剧《自由射手》中第一次让单簧管独奏了近40个小节,用单簧管表达一种阴沉、凶狠的情绪,鲜明体现出狩猎魔王查密尔的凶恶面目。

ッ诺露松(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在他的《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中让单簧管表现出时而欢快豪迈,时而柔情感人的情绪。第一个发掘单簧管“断奏”特色的是法国轻喜剧作曲家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他把这一特性手法运用到他的喜歌剧《塞维尼亚理发师》的不同场面。两支C调单簧管灵巧、快速的连续吐音在整个乐队烘托下,表现出主人公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另外在他的《偷东西的喜鹊》、《唐尼采弟》等序曲作品中,单簧管也有很好地表现。

ザ李斯特(Franz Lisit,1811-1886)常把单簧管用于戏剧性的插部,他在配器中首先突出的是其歌唱性,善于演奏如歌的优美旋律,如《琤E大调钢琴协奏曲》的主题就是这样,第二乐章中单簧管安谧宁静、朦胧如梦的与主奏钢琴对答、呼应,增添了整个乐章现实与虚幻的流连意境。浪漫派标题交响曲的创始人柏辽兹(Louis Heclor Berlioz,1803-1869)在其作品中对单簧管的使用也颇有趣味。他也是成功运用琤E调小单簧管的几位作曲家之一。在《幻想交响曲》中他先用琤B调单簧管在慢乐章中柔情倾诉,后用琤E调小单簧管刻画怪诞、被命运嘲弄的形象。

19世纪俄国作曲家格林卡、柴柯夫斯基、李姆斯基-柯萨科夫、鲍罗丁等都在其交响乐作品中大量而巧妙地运用了单簧管。李姆斯基-柯萨科夫(Rimsk Y Korsakoff,1844-1908)在其《西班牙狂想曲》、《天方夜谭》、《安塔尔》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单簧管的技巧性和音色力度,并将其发挥到极致。鲍罗丁(Aleksandr Porfirievich Borodn,1833-1887)则在《伊戈尔王》中多次把单簧管独奏作为鲜明的音乐表现,如各种旋律、快速的和声、琶音绕过句等,特别在其著名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一作中,音乐开始和结束处运用单簧管独奏,充分体现出如歌而充满柔情的主旋律。

チ硪晃欢砺匏棺髑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1873-1943)对单簧管的偏爱程度更是显而易见。在他的钢琴协奏曲Ⅰ、Ⅱ、Ⅲ号作品中随处可见优美动听的单簧管独奏片段,几部交响曲中单簧管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绝对的主力。特别是著名的《第二号交响曲》第三乐章前奏中,在弦乐器烘托下,单簧管独奏出甜美、温柔、缠绵音意,曾打动无数代听众的心灵,被誉为世上最美的单簧管独奏片断。

ッ拦作曲家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对单簧管的一些非常正规演奏法有着很好的运用。在他的成名作《蓝色狂想曲》中,引子部分由单簧管从最低音到高音C的大段狂风呼啸的连续滑音,一开始就给作品渲染上浓浓的爵士风格,其中大量的爵士乐独奏片段使单簧管成为乐曲中除钢琴之外的第二件重要乐器,犹如故事中的第二主人公。

ビ捎诘セ晒苌音的近人声化,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Puccin,1858-1924)在他的多部歌剧作品配器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单簧管的这一特质。如《波西米亚人》、《托斯卡》、《图兰多》等。特别是他的三幕歌剧《托斯卡》,那段著名的咏叹调《星光灿烂》,就是在一支竖琴伴奏下,单簧管吹走出如梦幻般的前奏,引出主人公悲愤激昂的绝唱。

20世纪作曲家们在自己的交响乐作品中对单簧管的运用颇有创新,并非常有特色。这一时期、琤E调小单簧管,琤B调低音单簧管的广泛运用使它们从单纯的色彩乐器转为主要的旋律乐器。如R?施斯劳斯(1864-1949)在《梯尔恶作剧》中琤E调小单簧管扮演调皮捣蛋的主人公梯尔形象;在《唐吉?珂德》中用琤B调低音单簧管扮演唐吉珂德的随从桑秋的形象。德彪西(Debussy,1862-1918),拉威尔(Rarel,1875-1937)的交响乐作品中,单簧管主要是用奇特的和声音型制造奇特的色彩“涂料”,以达到各种各样的力度色彩效果,如拉威尔《达芙妮与特洛埃》,德彪西《牧神午后》。

ピ擞玫セ晒芨吣鸭记桑大胆地使用单簧管的高音区,大音程跳奏及其他超常手法的作曲家是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1882-1971)。他在《火鸟》中用单簧管刻画的笼中神鸟,《春之祭》中低音单簧管奇特的音响效果烘托出作品中祭祀场面的神圣庄严,哑剧《士兵的故事》等作品中,全新诠释了单簧管的技巧与艺术表现力。

バに顾科维奇(Shostarovfich,1906-1975)的交响乐作品中经常把具有特性的主题交给单簧管演奏。如在《第五交响曲》中有名的小单簧管谐谑独奏具有怪诞气质,而《第九交响曲》的徐缓乐章则是抒情的主题,在他的舞剧《黄金时代》、《节日序曲》等作品中又运用了单簧管的辉煌特性。

ソ入21世纪,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曲家们对于交响乐创作的手法较过去有了很明显地改变。传统的一些曲式、和声、调性、配器法已逐渐弃用,大家更愿意采用一些新的、更具时代特征的表现手法。虽然在交响乐团乐器选用上没有较大地变化,但对乐器的运用,已由过去单纯的从声音、技巧、组合的方式上发展成为更多更新的方式。作曲家们都试图在开发和寻找每一样乐器新的声效和表现手法。如管乐器的花舌、双吐、滑音,双音、击键、敲打甚至是不完整乐器演奏(只用乐器的某几节)等手法。值得一提的是低音单簧管在这个时期得到重用,作曲家们感觉到它独特的声音似乎更能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内心的孤独和彷徨以及社会的冷漠,人情的淡忘。许多近代交响乐、室内乐作品中大量使用低音单簧管,其运用程度甚至超过了琤B调、A调两种单簧管。

ピ谖夜,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交响乐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提高,许多民族化的交响乐作品应运而生,其中不乏有大量运用单簧管演奏的作品。如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中单簧管与主奏小提琴的对答、《春节序曲》中单簧管与双簧管的柔情倾诉等。此外,在文革中几部样板戏的配器也频繁地运用了单簧管。如最有名的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炊士班长与女战士的舞蹈”,就是用两支单簧管来表现快乐的女战士。

サセ晒苎葑嗉际醯拿恳徊椒⒄褂敫母锒加胍衾质导的要求相一致,单簧管长期以来在乐队中所承担的演奏角色,都证明了单簧管是现代管弦乐队中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不仅富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灵活轻巧的机械装置,适合演奏各种性格与各种技巧的音乐。纵观音乐历史进程,不同时期作曲家们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均大量创造性地使用单簧管,充分发挥了该乐器的各种演奏特质,既丰富了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法,又极大地增强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ぴ鹑伪嗉:奚劲梅

猜你喜欢
单簧管交响乐交响曲
《魔法交响乐》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行走的流沙
——为单簧管、小提琴、钢琴而作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美妙的交响乐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浅谈单簧管家族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