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多娇江山 枝枝向上梅花

2012-04-29 00:44:03介子平
读者欣赏 2012年3期
关键词:关山月多娇纸本

介子平

关山月山水、花鸟皆擅,但不擅人物,他曾说:“我画人物画没基础,大多是画山水花鸟画。”

山水中,又以大景致为长。

1959年,国庆十周年,刚竣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计划悬挂一幅以毛泽东诗词“江山如此多娇”为主题的绘画。此作由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画幅高5.5米,宽9米,计有50平方米。画纸由荣宝斋的老师傅用30多张乾隆年间的丈二匹厚古宣拼接而成。画厅里立起一块约3米高、9米宽的大画板,上下设9米长的两根轴,先把纸卷在上轴,从下端开始逐段往上画,纸随着往下卷,作画时看不到全貌。关山月画松树,傅抱石画山岩瀑布、远景雪山等。

画面近景是江南的青山绿水、苍松翠石,远景为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则是连接南北的沃野,长江、黄河及长城贯穿整个画面。画面东侧,一轮红日照耀大地。在时序上,则跨越了春夏秋冬,打破了季节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出现在画面上。

据关山月介绍,当年“开始构图时,虽然一致认为应该着重描写‘江山如此多娇,然而只是在这首词的本身的写景部分兜圈子,企图着重表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一连出了几个草图都自觉不满意,最后陈毅建议将着眼点落在“娇”字上: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南西北,又要体现四季变化的春夏秋冬;要画“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也要画“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要有江南,又有塞北;要有长城,也有雪山。只有在众多气势中,才能体现出“娇”来。而郭沫若则指出:“毛泽东写这首词时全国尚未解放,而如今解放了,因此画面上要画出红日,表现天已放晴的自然景象。”这件作品已不再是傅、关个人情趣的表述,而旨在体现煌煌的国家风度,体现国家形象性的审美诉求。

在综合各方意见后,傅、关二人在图像处理上最终达成一致,通力合作,完成了这一任务。当一轮红日照耀着长城、黄河,沐浴着江南沃土和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四季山水变得“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东方红,太阳升”的主题也突显了出来。

《江山如此多娇》成功地以传统国画形式,通过对辽阔国土的形象描绘,表达了新中国的时代风貌。此画因而被誉为是1958年以后,实践毛泽东“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最为知名的国画作品。人民大会堂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是国家政治生活形象的代表,而《江山如此多娇》在人民大会堂的饰壁之处,又占据了最为显著的位置,几乎所有关心现代中国政治事务的人,都能够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作为聚首北京的政治家合影的背景而出现的这幅巨画。

结合时代语境从图像学的角度分析,《江山如此多娇》极具象征意义。其一,画家在近景安排了巍峨群峰,缀以苍劲青松,以表现新中国的稳定与安宁、生机和希望,展示国家和民族的宏大气概。其二,画面右上方的红日,既红且圆,在银装素裹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对“红日”的渴盼,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共同期盼。其三,四季山水出现在同一画面,体现了生命生生不息的轮回,同时也表明了新中国强大的包容力。

周恩来看到即将完成的画作后说:“画面上这个太阳小了点儿,是不是可以再画大些?如果这幅画悬挂起来,这个红太阳肯定显示不出她的雄伟,象征意义也就显示不出来了!”原来,画幅上的红太阳只有排球那么大,听到意见后,他们遂将红太阳改成了篮球大小。周看后欣然道:“好嘛,这才表现出了雄伟的气魄嘛!”1959年9月27日,毛泽东为这幅诗意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题字放大后,由沈左尧、李方白描至画面上,仅一个“娇”字,即近一米。这幅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名作遂告完成。9月29日晩,《江山如此多娇》正式悬挂于人民大会堂。毛泽东题写了四幅“江山如此多娇”小样,其中一幅送给了关山月作纪念。1977年,关山月将此题原件捐赠给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参加1973年“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的《绿色长城》,是关山月山水画中的代表作。画家览物生情,远处的海面上烟波浩渺,机帆点点,近处的木麻黄树迎风而立,摇曳多姿,远树如层波叠浪构成一道绿色屏障,恰似一道“绿色长城”。此作不囿于传统山水画构图,技法上为了表达现实内容的需要,突破了传统山水画中的平远和高远,在透视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元素,同时保留了国画韵味,将西画与国画完美结合。艺术语言上,以色彩为宗,别具一格。此画一出,即被当做传统山水画成功改造的范本。

为创作此画,关山月曾到阳江、电白、湛江三次体验生活,创作时间更是长达一年之久。1974年3月29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关山月谈创作此画的体会《老兵走新路》:“在体现‘郁郁葱葱上,我采用了石绿,这种颜色不透明,不好用。我吸收画油画的技法,层层盖,才表现出浓厚的感觉。正面光线下,树很平。第一层画阳光,第二层画黑的,表示云挡住了阳光,把林带的层次表现出来。海水的画法也是吸收了西洋画的表现技法,使它和林带画法统一起来,但我力求保持中国画的特色。”为表现这里的不平静、这里的阶级斗争,画面上出现了民兵,并把他们放在了突出位置上,“这个长城既可防沙,又可防风,还可以防止敌人,是一个绿色的铜墙铁壁”。此即时代特色。

关山月早年就对梅花情有独钟,其父就酷爱种梅、咏梅、画梅。他创作于1973年的《俏不争春》,是其花鸟画的代表之作,1982年被日本《读卖新闻》评为“世界名画”。

作品主题取自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句。古人画梅多以水墨为上,具有孤山处士之境,清疏淡雅,而关山月的梅多红花铁干,流露铮铮之象。此幅作品枝干苍劲,红花繁密,直攀上天,以充满激情的朱砂红掇点了梅朵,颇具时代风貌。画面整体饱满厚重,色彩鲜明,气势恢弘,神完气足,内涵与意蕴得到了充分扩展与深化,构图的霸悍与不可一世的用笔力度,打破了历代一贯崇尚温柔含蓄的经典模式。传统梅花画多没有这般鸿幅巨制,没有这般凌厉张扬、充满扩张感的美学品格,此乃对传统中国画的拓展。画面采取了层峦叠嶂式的满构图布局,在整体上烘托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疾驰速动的节奏,旨在表现顽强向上的“斗争精神”,此为作品的时代特色,与古人梅花洁身自好、高蹈远引的君子之象迥异。

画面上,虬柯折枝,以篆书笔意写出,兼有飞白屋漏书法笔意,小枝穿插处,花瓣散漫藏露,暗香疏影隐约,提按有节奏,物象存骨气,呈现出雄浑跌宕、直摅性灵、昂扬向上、豪放不羁之气势。横涂竖抹、疏茎浅蕊的大构,是其面貌,画梅者若枝枝衔接,朵朵相连,墨迹沾纸,笔笔送到,则刻实板滞,无足取矣。高蹈者,当涂本行干,出枝勾花,随笔点染,自有情趣。梅花则以没骨点成,凝重中见妩媚,老辣中见清新。朱砂为花、焦墨作干的方法,使画面形成两极强烈的反差,从而突出了笔墨的力度和层次。笔锋常作侧卧拖曳,以臂运腕,集合全身力量,使画面在视觉和节奏感上,变化更为丰富。于正侧偃仰间,笔道洒脱遒劲,以寓其不知屈曲春风之狷介峭直、守正不阿;笔蘸淡黑浅彩,俨然霸桥风雪中,都门帐饮无绪,意倦远客辞去,忽忽不乐,怅然若失。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清代画梅大家查礼曾曰:“画梅要不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信矣!梅亦人也。心存梅志,画梅之格自高,恰如徐渭题画诗所云:“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作为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关山月绘画的题材、风格、气魄,已大大超越了岭南画派固有的花鸟山水模式,将国画艺术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壶口观瀑

纸本设色143×365cm1994年

题跋:壶口观瀑,一九九四年夏漠阳关山月。

此作是关山月先生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浓墨重彩的形式表现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全画采用平远的构图,挥洒自如,浑厚而飘逸,奔放而含蓄,体现出力与美的高度结合。此作以泼辣淋漓的笔墨,既刻画出山石的雄奇险峻,更产生悠远开阔的境界。在笔意飘渺中,黄河之水如从天而降,越千年沧桑变幻,仍然怒吼轰鸣,使人如身临其境,顿生“念天地之悠悠”之感慨!

绿色长城

纸本设色135×214cm1972年

题跋:绿色长城,一九七三年关山月写于南粤。

《绿色长城》是关山月中年的代表作,此作深入而概括地表现了广东沿海的典型风貌,充分体现出作者长于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并以新技法赋予主题新的意义的特性。

此作构图注重气势,采取“之”字形迂回走向的构成方式来表现悠长的林带,既避免了林带的单调,又很好地表现了海岸景观的宽阔浩渺,从而构成了画面上磅礴的气势。作者为了在作品中追求林带的深邃和内聚的视觉趣味,在空间层次的表达上以一层白一层黑的强烈逆光手法来描绘树林的层层推进。远处海水的层次的表现手法也和林带统一,为画面增添了巨大的活力。在色彩上,作者更是大胆地采用了油画和中国传统大青绿的手法相结合的办法,大面积地运用石绿,层层加盖,铺排渲染,强调色彩的感体力度,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在统一中求变化,于丰富中现统一,以求达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艺术效果。

上图:郊游

纸本设色43.7×59cm1961年

题跋:郊游从太阳岛望哈尔滨,山月画。

作者以一种轻松随意的笔调来经营一个葱郁辽远的江景,杨柳和江岸以大笔写出,飘逸湿润,含蓄自然,再配以小船、人物、单车等形象,情意隽永而亲切自然。

下图:峨眉烟雪

纸本设色56×60cm1941年

题跋:峨眉烟雪卅年深秋,岭南关山月。

作品成功地刻画了风雪交加的峨眉山雪景,画中以描绘峨眉的雪松为主体,在构图上集中于一边,大面积的空蒙潮润的渍染对环境描写与气氛的渲染起了极好的烘托作用,使其空灵飘渺而生动自然。

万壑落飞泉

纸本设色137×68cm1987年

题跋:板桥通险径,万壑落飞泉,丁卯岁漠阳关山月画于珠江南岸鉴泉居。

此作大笔直扫,元气淋漓,大有吞吐山川之概。画家以极简练的笔墨一气呵成地把险峻的山势、汹涌的急流以纵横笔势写就,通幅作品激扬飞动,真力弥漫,从中可以领略作者在笔意的变化和运动中追求一挥而就的淋漓酣畅的艺术境界,这是关山月先生晚年山水画艺术的特征之一。

左页图:

南海荫绿洲

纸本设色155×120cm1992年 题跋:椰风林海涌飞鸥,三亚画廊南望游,斗室出来师造化,蓝天碧浪绿沙洲。一九九二年春重访海南即兴,漠阳关山月并书于羊城。

祁连牧居

纸本设色33×41cm1943年

此幅作品展现了典型的祁连山风貌:坚固嶙峋的山岩,绿草如茵的草坡,白雪皑皑的远峰,组成关山月早年山水画作品的特有景观。从这幅作品中,可看出他早年山水画技法的特点:以水墨勾斫和色彩渲染并重的特色来表现艺术家眼中的现实景观。

猜你喜欢
关山月多娇纸本
李白《关山月》(行草中堂)
新疆艺术(2024年1期)2024-02-01 13:16:20
青山遮不住、江山多娇、天降祥瑞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46
“没有风格,就是我的风格”——关山月先生作品赏析
工会博览(2022年17期)2022-07-15 07:25:48
韩景燕作品集
艺术品鉴(2022年6期)2022-04-14 02:39:44
王少桓
河北画报(2021年12期)2021-09-09 08:15:00
兰华生作品
国画家(2019年4期)2019-10-14 05:50:20
关山月随想
杨静平面设计作品
艺术评论(2018年8期)2018-12-28 09:10:52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关山无限——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
艺术品鉴(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