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
做本期关于偶像剧的特别策划时,内地正在热播《北京爱情故事》,该剧在剧情、人物及风格等方面存在的
问题或许正映射出内地偶像剧面临的一些困境,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内地偶像剧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当赵宝刚用《奋斗》、《我的青春谁
做主》、《婚姻保卫战》的青春三部曲从
事业、爱情和家庭三个角度,分别讲述、
解读和消费了势头正足的80一代生活后,
人们发现这代人独有的成长经历、占据的
主流话语权和压力十足的生存空间,逐渐
有了看点、有了受众、有了话题,也有了
市场。于是,拿京腔+80后做审美噱头的
作品一度成为了小银幕上的走俏商品,更
捧红了佟大为、文章、马伊琍、白百何等
演员。
而就在“80后”元素经历5年的荧屏洗
礼,进入重复误区与审美疲劳的2012年,
一部集结了李晨、杨幂、张歆艺、陈思成等
新一代俊男靓女、名为《北京爱情故事》的
同类型剧集却逆波而来,继续着京腔逗贫和
群戏群爱,更重复着对80后一代生存处境再
次临摹,在且播且质疑中完成了争议纷纷的
首播。
与赵宝刚的“80后三部曲”最大
的区分点在于,《北京爱情故事》强调
了北漂一族的辛酸苦辣和都市挣扎,但
到底脱不开“《奋斗》式”的噱头:京
腔、现代、都市、爱情、富二代,用高
帅富包装一点小现实、用看似浪漫的情
感包裹狗血纠缠的剧情。这种剧集往往
热闹有余却内涵不足,话题给足却真实
欠奉,用80后的爱情故事与奋斗经历编
织出了幽默和鲜明,却始终无法落脚时
代剧的真实核心。
偶像剧元素的各种混搭
从《北京爱情故事》这个致敬《东京
爱情故事》的剧名来看,便知其充满着一
种面向经典偶像剧的投机和混搭感,一方
面,它期待临摹出真实的时代态势,另一
方面它又借鉴和混搭了太多剧种的现成元
素,是各种老梗桥段的汇聚,其中包括内
地伦理剧中傍大款的“小三”故事、台湾
偶像剧里清纯仙女收服花花公子的桥段、
琼瑶戏中的一见钟情和为爱痴狂、港式言
情中的怪诞身世与商战复仇,混搭上老韩
剧钟爱的绝症、车祸,再配上乡土剧中巧
合、误会和撞破秘密的老梗情节。在各式
桥段的肆意混搭下,《北京爱情故事》里
6个身份、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三男三
女,在39集的京腔逗贫与努力营造的现
实氛围中上演了你爱我、我爱他、他又爱
她的多角关系,纠缠出产了各式矛盾和变
化,角色们用爱情作为主旋律将彼此的关
系推向了戏剧性的高潮,在这类故事中,
富二代必须会爱上小城的清纯仙女,凤凰
男肯定会因为面包和金钱对爱情产生怀
疑,文艺女青年相当一根筋,只爱不求回
报,而拜金女则必然会遭遇报应,悔过自
己当初的选择。
是的,《北爱》常规、离奇、狗血集
于一身,戏剧性强得跌宕起伏,编剧兴奋
地制造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故事,甚至连自
己埋下的伏笔都等不及就揭露结果,而这
些过分巧合性的意外一方面组成和推动了
剧情的发展,一方面更令观众大为称奇、
话题汹涌。
没有在场感 充满局限性
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将爱情进行到
底》、海岩系列作品到21世纪初的《好想
好想谈恋爱》,再到如今的《男人帮》、
《奋斗》等系列作品,内地的青春时代剧
一直摸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偶像剧之路,
用浪漫纯爱致敬经典日剧、以幽默鲜明效
仿都市美剧、拿极端狗血偷师港剧,但直
到《北京爱情故事》,观众看到的依然是
风格上的似是而非,依然看不出内地的青
春偶像剧的自我定位。
首先,内地市场在时尚营销和形象贩
卖上的捉襟见肘让每一部所谓的偶像剧无法
捧出一个真正的偶像明星,也不能真正做到
时尚服装的链条化营销,相对运作成熟的
《杜拉拉升职记》中生硬的广告植入和未经
考究的外型包装,令本该金光闪烁的偶像剧
在内地范畴内,呈现了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
自以为是感。就算是《奋斗》和《失恋33
天》捧出的“米莱”(王珞丹)、“王小
贱”(文章)等人也完全不以偶像自居,而
是用“贫嘴张大民”式的亲切与琐碎讲述了
家长里短,打动了师奶一族。
而另一方面,无论是日剧、韩剧还是
台剧,自古以来,每一部偶像剧都是强调
纯爱和完美的陈词滥调,可是,在如今这
个极端恶劣的爱情和生存大环境下,80后
这一代人对待爱情和生活仿佛私营企业家
一般的战战兢兢,每个人都要求自己如商
人一般慧眼如炬,直面房价风暴和竞争的
挤压,审视炫富风潮和高学历消费,忍辱
的蜗居与莫名其妙的相亲是这一代人生活
与爱情的主旋律,而真正的偶像剧面对如
此状况复杂的当下,从来只有在场感,没
有存在感。
这种未经统一的现实与童话的交锋便
催生了如《北京爱情故事》这般生理失调
般的伪偶像剧,它胜之活泼与现代,却失
之真实和诚恳,其惨烈而残破的分裂被称
为做作而混乱,从《奋斗》、《男人帮》
再到《北京爱情故事》都经历了热播伴随
争议的现状,更侧面说明了内地偶像剧定
位不准的局限性:作为时装剧土了点,作
为伦理剧又浅了点,作为偶像剧沉重了
点,作为正剧却狗血了点,不尴不尬,只
是刚好与都市、时代和爱情打了一场热闹
非凡的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