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圣敏 孔欢欢 翟淼 张淑谦
摘 要: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息息相关,知识吸收能力所带动的企业知识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创新等核心因素相互作用,将企业的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形成一种知识吸收和知识溢出的良性循环,促进企业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知识吸收 知识溢出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吸收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吸纳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利用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知识吸收能力的内涵
“知识吸收能力”(ACAP:the absorptive capacity )的概念源于熊皮特经济理论中关于研发活动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以及相关外部知识对企业创新过程影响的观点。Cohen &Levinthal(1990)在战略管理领域首先提出这一概念。认为“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外部新知识于商业化目的的能力,是企业过去知识存量的函数,同时依赖于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吸收能力,具有累积性和路径依赖的特点。Zara &George(2002)进一步细化了对“知识吸收能力”的定义,提出了 “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的概念。Lane,Koka &Pathak(2006)将吸收能力视为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看,Cohen 和Levinthal 作了深入的开创性研究,为后来学者的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而Zara &George 则其定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获得了广泛认可。
2 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的调节作用
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循环对创新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三个方面。
智力资本可分为组织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吸收能力是智力资本和组织创新的中间桥梁,组织间的知识溢出,影响了组织智力资本的转化,从而影响组织创新。
社会资本可分为结构和关系两个维度。结构维度指的是组织的网络联系和网络配置形式等,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资本和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显著的,而吸收能力又调节着社会资本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管理方面,创新资源又可以分为软资源和硬资源,软资源指的是企业的信息、技术和人才,软资源提高了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硬资源指的是企业的资金,当硬资源转化为显性知识溢出时,则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
3 知识溢出、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的内在关系研究
吸收能力对企业内外部知识的整合具有促进作用。企业所吸收的新知识必须要通过整合,与企业原有知识相融合,才能对企业的创新发挥作用。在一定时间内,企业所吸收的新知识越多,转化为企业内部知识也就越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也就越大。即知识的量变可以引发质变,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绩效。
3.1 知识溢出与知识吸收的内在联系
阿格拉沃(Agrawal,2000)的研究证明,接受溢出的经济主体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知、吸收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有关,这是知识溢出与知识吸收的内在联系。知识溢出源于知识本身的流动性、扩散性和稀缺性。在一定条件下,知识溢出和知识创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企业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取决于彼此交流的不同企业和社会主体之间的基础、背景和技术相似性等因素。杰夫(Jaffe,1986)通过定义技术相融指数研究了在知识溢出的条件下,相邻企业技术距离对创新的影响,发现技术距离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更显著,即相同技术领域的企业在交流中的吸收能力对企业知识创新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3.2 知识吸收与知识创新的内在联系
Szulanski(1996)、Luo(1997)、Kumar&Nti(1998)、Shenkar and Li( 1999) 、Becker 和 Peters(2000)的进一步研究也表明了知识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我国的沈必扬、王晓明(2005)通过研究证实,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能力的基础,决定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成功与否,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生机。知识吸收能力有助于组织核心能力的增强,从而使企业的组织绩效提升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知识吸收能力作为关键调节因素,双向作用于企业的研发投资、信息化建设、人才资源建设和学习型组织构建等问题。也就是说,组织和个人的经验、技能、修养内涵等知识要素与内部员工的效率、灵活性、工作的创新性密不可分。从知识吸收到创新,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知识吸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企业能否实现创新后的跨越,提高了企业的知识储备水平,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增加企业在内外环境波动中的风险抵抗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3):5-17
[2] 茅宁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分析框架及发展方向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9).
[3] 张愉,綦良群.高新技术产业知识溢出的作用机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2).
[4] 张韬.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3).
[5] 谢洪明,罗惠玲,王成,李新春.学习、创新与核心能力:机制和路径.经济研究.2007,42(2):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