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陀螺的作用与现状

2012-04-29 03:29:16曾晶
群文天地 2012年4期
关键词:陀螺广场武汉

摘要:打陀螺是当今广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陀螺创作者和表演者。

关键词:打陀螺;特殊性

一、陀螺的定义

抽陀螺俗称“抽贱骨头”,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一种古老的中国儿童游戏活动,用鞭子连续抽击一圆锥 物体,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转。它历史悠久,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

陀螺有三种类别:一种是手旋陀螺,一种是鞭旋陀螺,另一种是我们现在广场上最常见的一种叫鸣声陀螺,也叫“空钟”。一般来讲,年纪较小的孩童可先从小陀螺玩起,小的陀螺玩具上面有一根突起小木棒,利用像宋朝那样的玩法用手来旋转;稍大的孩童便玩木制陀螺,木制陀螺的材质十分重要,通常是选用硬材,如樟树、番石榴树或龙眼木等。在木陀螺方面,由于成年人的参与以及年龄层的分布较广,陀螺愈玩愈大,从数十公克到一百多公斤都有人在玩。

池莉在接受记着采访时说到,《她的城》写到了武汉人酷爱打陀螺。如今还有哪个大城市的人酷爱打陀螺呢?灯红酒绿香车宝马之下童心坚决不肯泯灭的大城市,还有谁呢?建议有机会你来武汉江边亲眼看看打陀螺的人们。打陀螺之所以在武汉如此盛行,它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代表的不仅仅是武汉人生活的一种文化,更代表的是武汉人特有的率真,爽朗的性格。

陀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打陀螺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陀螺,而且发展了陀螺的玩法,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代代传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二、广场打陀螺的特征及作用

近年来,武汉新修了许多大型露天广场。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全,为广大的市民朋友免费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新修的汉口江滩、武昌江滩、首义广场等在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同时,也成为武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广场的兴起,广场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每年大型的节日,江滩都会举行大型的烟火表演,还有丰富的文艺演出,吸引了大批的人民群众前来观赏。露天广场也是锻炼身体的绝佳去处,有的练器材,有跳集体舞的,有打陀螺的。其中打陀螺是近两年才兴起的新型的健身项目,吸引了广大的游客驻足围观。

1.广场打陀螺的特殊性。打陀螺,能因地制宜,从当地的环境条件出发,所用的器材的制作又比较方便,男女老少皆宜,因而早就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参加的,比较普及的娱乐项目。陀螺重量在0.5公斤到20公斤不等。但随着打陀螺的发展,陀螺也越玩儿越大,对场地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了。

2.打陀螺勾起儿时美好的回忆。由于陀螺的制作方法简单,可以当地取材,成本较低,所以适合各种经济条件的家庭玩耍。特别是对于小孩,打陀螺是他们必不可少的玩具之一。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工作压力过大,休闲时间过短,缺乏锻炼身体的时间的问题。当他们看到广场上旋转的陀螺,往往能勾起他们儿时的回忆。上去玩上两把,还能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释放一下压力,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忆着过去无忧无虑的儿童生活。

3.打陀螺可以强身健体。老人报曾报道了一则新闻:今年64岁的刘荣国是武汉人,现在在广州带孙子,平时爱玩打陀螺健身。他一个人可以同时打10个陀螺,左右手,正反手都可以。刘荣国说:“原先自己的腰不太好,也有肩周炎,但自从玩打陀螺后身体好多了,腰和肩也不痛了。这些陀螺都是从武汉买的,每个40元至50元不等。”武汉的陀螺文化已经带到了全国各地,每次在公园里打陀螺都会引来围观。打陀螺已经从个人的兴趣爱好转变成具有观赏性的表演项目了。

武汉的陀螺文化已经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团队合作。不同地区的陀螺爱好者自发的组织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传教解惑。使一个只有几个人组成的小组,逐渐发展成为十几、几十人的大团队。队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他们谈论的话题从陀螺到工作,从子女到儿孙,彼此都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三、打陀螺的缺点及解决办法

1. 噪音扰民。虽然打陀螺可以锻炼身体,但鞭打陀螺时发出的震天响最高可达80到100分贝,严重影响了广场周围居民正常的生活。

2. 解决办法。武汉市针对噪音扰民的现象颁布了《武汉市公园噪声管理暂行规定》,我市公园广场全面禁止扰民噪声。新规规定:全市公园禁止吹奏管乐、打鼓鸣锣、甩鞭等噪声污染大的活动。公园晨、晚练时间为上午7时至9时,晚7时至9时,非晨、晚练时间公园内禁止使用音响设备进行健身、娱乐活动。新规定的出台并非禁止市民的有关锻炼,而是兼顾了市民的利益,进行规范和引导。

打陀螺作为广场文化活动之一,活跃了人民的生活,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广场活动的广泛开展,打陀螺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打陀螺同时符合了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的功能。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更陶冶了人们的身心。

参考文献:

[1]许晓蕾,简珍.广场文化催生群众文化[J].湛江日报,2008.

[2]刘世彬,打陀螺.竞技民俗像传统体育的转变[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教育教学刊),1999(4).

(作者简介:曾晶(1988.1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陀螺广场武汉
春天的广场
幼儿100(2023年13期)2023-05-04 08:32:06
在广场上玩
幼儿画刊(2020年9期)2020-11-04 01:27:52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做个纸陀螺
玩陀螺
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 01:10:46
陀螺转转转
军事文摘(2018年24期)2018-12-26 00:58:18
我最喜欢的陀螺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