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章:来自心灵的艺术

2012-04-29 02:08张越
中关村 2012年4期
关键词:宪章慈善心灵

张越

一幅真正好的绘画作品在给人以美的愉悦的同时,也具备精神的感染力,让人产生共鸣,这也正是李宪章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

这是一次无声的访谈。2004年,李宪章先生因喉癌手术而失声,深受疾病之苦后,他又面临着没有语言的世界。但他没有放弃生活,更没有放弃梦想,而是用坚强的毅力、饱满的热情坚持不懈地潜心创作。

这也是一次最漫长的访谈。记者的所有提问,李宪章先生都是用手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他没有任何悲观的心态,反而笑对一切。他的每一幅作品所抒写的都是他强大的内心世界,或霸气、或深沉,他的“硬汉”精神与笔墨浑然一体,融合了对生命的高度敬意。

与其说命运与他开了一场玩笑,不如说这是命运呈献给他的特殊礼物——打开他发现美的心灵之窗。

画家梦

时光追溯到1959年。

8岁的李宪章,像其他小男孩一样,喜欢看连环画。除了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外,小宪章更喜欢书上生动的图画。他整天捧着小人书爱不释手,偶尔还拿出笔和纸临摹上面的图画。久而久之,他画得愈来愈好,并且如痴如狂。

但是,当画画成一种“瘾”之后,各方面的阻挠以及压力便随之而来……

出生于农村的李宪章,从小家境就很贫困。他的父亲原本是个热爱绘画的人,但由于生活所迫,并没有走上艺术之路。当父亲看见自己的孩子也迷恋于绘画的时候,一方面在心中赞叹他的天赋,一方面却万分焦虑——因为在那个年代里画画并不是一种生存的本领。

家人的阻挠让小宪章本来就很难实现的“画家梦”几乎化为泡影,但是儿童的内心是火热的,他梦想的火焰没有因此而丝毫减弱,反而随着技艺的增加以及时间的积淀而愈发狂热。即便条件再困难,李宪章都没有停止过画画——在没有纸和笔的时候,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而且不亦乐乎。他甚至为了画画捡过废纸,经常被人们嘲笑。搜索童年的记忆,李宪章几乎所有的快乐都与绘画有关,关于画笔与纸的故事成了他回忆中的永恒。

在李宪章的感染下,他的堂弟也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兄弟经常一起跑到山里写生,他们一起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一起感受绘画中的乐趣。这两个小男孩儿从此便相互砥砺,度过了每一个艰辛的日子,他们把所有零花钱都用来买绘画的材料,他们将童年的美好时光全部都用来发现大自然的美,一步步迈上了艰辛又漫长的艺术之路。

时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从指尖滑过,在李宪章15岁的那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突然之间,所有关于艺术的东西都化为灰烬,被深深地抛进地狱。而那个没有艺术的年代,一持续就是十年,穿过了李宪章从少年到青年的所有岁月。

经历过儿时的贫困,又遭遇文化大革命中的压迫,李宪章依旧没有退却,是一个信念支持他走过最艰难的时刻,“越是在这个无望的环境中,越能激起我心中的志向。”李宪章写道。

回忆起曾经的艰苦时光,李宪章没有丝毫的忧郁和难过,面对那些艰辛的往事,他总能淡然一笑,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相反,他越是理智地面对曾经的困苦,作为“听众”的我却越能感觉到内心的抽搐。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的1976年,25岁的李宪章已经能画出很好的作品了。从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李宪章似乎变得更加“强大”起来,他描绘出的人物以及动物的形象也同样有傲视群雄般的神态,尤其是他笔下的雄鸡,或吟咏社会和谐,或直抒胸臆、大气磅礴,构图大气,意境高远,把鸡的五德“文、武、勇、仁、信”表现得淋漓尽致,以灵动的笔触,彰显出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以一颗仁爱知心传播文明互爱的民族精神。

天道酬勤

在历史上,每一位大家都有他的独到之处,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何家英的人物……“在练好基本功后,我自己也想追求一项超人的项目。”李宪章开始思考。

当初为了独辟蹊径,李宪章徘徊了很久,他曾研究过众多画家的特色,他发现,每一位有所成就的大家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是风格还是取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从中有所感悟:想要追求独特的风格就不能效仿任何画家的作品,必须捕捉自然事物在生活中的原始形态,再加以独立的思考,以升华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来。

在农村长大的李宪章对淳朴的乡村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没有模特,淳朴的乡村风情便成了他心中最美的画面。但是在这片风景中锁定一种事物作为自己作品的代表性形象却并不容易。在风光秀美的山林中,李宪章虽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但这些景物却都无法抒发他内心的感情,而回到乡村,在自己的家中他却寻到了最理想的模特——家中饲养的鸡。不过同行里有这么一说:“鸡乃俗物,难以脱俗。”但李宪章笔下的鸡,个个都彰显出一股豪气,在不脱形的基础上,又不重形,而重内在、重精神,这样就赋予了古人对鸡的所有称赞:文、武、勇、仁、信。

可以说,李宪章笔下的鸡就是他自己的化身。李宪章从小就崇尚武术,虽然他没有更多的精力实现自己的功夫梦,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武德却在他笔下的鸡的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李宪章创作的画面中,每一只雄鸡都像是一个斗士,它们的神态,它们骨子中的硬汉之气无一不凸显出李宪章的坚强毅力以及不屈的精神。“只要出去,就能听见人们说,这个作者一定是个非常威武的大个子。但一见人,都会非常诧异。”李宪章一边自嘲式地哈哈大笑,一边写道。

也是这样的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毅力,让李宪章度过了人生中第三段困难的时期。

进入中年时期的李宪章,突然患上了喉癌。在与病魔的斗争中,李宪章不忘画画。他笔下的雄鸡发自心灵,却又反过来激励心灵,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痛苦的那一段时光。“我并没有把死亡太放在心上,经历过一次生死,反而让我对世事看得更淡了,术后更专注于创作,把我的心、我的语言都画出来与人共享。”李宪章写道。

天道酬勤。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终于让李宪章在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他的经历和他的精神感染着千千万万位欣赏者,真正画出了鸡的神韵所在。与此同时,他的作品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其中《教子图》和《雄鸡图》分别被泰国皇家和日本美术馆收藏;《富贵图》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刻画十二生肖的《年年和谐,岁岁平安》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收藏;《橫云翠岭万里江》被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收藏;《百孝图》及《馨香园》被国务院新闻办收藏……

画坛泰斗张世简先生观其作品后,发自内心地由衷赞叹:“当今画鸡者,当属李宪章”,“宪章画鸡,可称当今一绝”。

心灵的“鸡”汤

时间的沉淀以及技艺的积累,让李宪章获得了“一代鸡王”的美誉。他的作品日渐升值,但他的简朴生活却丝毫没有改变。

多年来,李宪章一直默默地关注慈善事业,曾多次匿名捐款,尤其在2004年手术后,李宪章与人之间的交流困难起来,他深切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的难处。李宪章写道:“我本身也是残疾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残疾人坚强起来,也希望通过一些现金的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2012年2月18日,“李宪章情系通州——慈善行天下画展”在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美术馆开幕。这是李宪章毕生中少有的一次被媒体宣传的慈善活动。记者无从得知这是李宪章先生的第几次慈善画展,但他以残助残的故事,却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当记者问起历次捐献的具体数目的时候,李宪章却笑着写下两个字:“秘密”。

近年来,随着当代艺术市场的不断火爆,艺术家做慈善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这个以市场为导向,兴于炒作的时代,艺术家做慈善的目的不免被质疑。但是,当慈善化为“匿名”,当慈善变成“秘密”的时候,足矣见证艺术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真正为艺术而生的人,多少有点“出世”的感覺。对于这些艺术家来说,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已经不再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心灵上的超越,这才能让源于生活的物质实体升华成超凡脱俗的形象。

功夫来自实践,灵感源于升华。除了威武的雄鸡,李宪章笔下的牡丹也独具特色,色墨乡间、刚柔相济,媚而不俗、厚而不僵,每一处留白都婉转诗情,花开蝶落动静分明,令人怦然心动。与李宪章先生交谈之时,记者还听旁边的友人谈起了一段关于李宪章先生所画的墨牡丹的佳话:故事是美协在北京郡王府举办的一次活动中发生的,那天李宪章先生画了一幅水墨牡丹,花朵红艳欲滴、栩栩如生,以至于引来了一只蝴蝶流连于此,伴随着淡淡的墨香,蝴蝶竟在花上栖息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恋恋不舍地飞走。正是“苦读勤专染墨花,痴人何须庸人夸。只因才气千万斗,抛掷一二点成花。”

在这次心灵的“交谈”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再次翻开李宪章先生的画册,感慨良多。一幅真正好的绘画作品在给人以美的愉悦的同时,也具备精神的感染力——能让欣赏者与作者的心灵互动,形成共鸣。其实,这种共鸣正是李宪章先生作品的魅力所在,他的笔触深入人心,那水墨的画面早已在人们的心中绽放。

猜你喜欢
宪章慈善心灵
“《大宪章》连续性神话”的知识考古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Enhancing von Neumann entropy by chaos in spin–orbit entanglement*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直接效力问题研究
唤醒心灵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