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新
虽然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等官本位现象在美国现实中并不罕见,但是,经过200余年的发展,美国的文官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在消除官本位上有它的独门秘诀。
主权在民的思想基础
美国自建国初确立的“主权在民”政治理念是消除官本位的思想基础。美国人对政府有着与生俱来的不信任感,在他们看来,政府只是“必要的恶”。由于人性本恶,所以需要部分地让渡个人自由给政府,以换取更大的自由。同时,因为惧怕出现像英王乔治三世那样的“独裁暴君”,美国的制宪者在建国之初即设计出分权制衡的制度,将国家主权授予人民。正是这种“主权在民”的思想和对政府一贯的谨慎态度,促使美国人对国家公职人员可能侵害人民权益的违法行为时刻保持警惕,确保人民随时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或者弹劾剥夺官员的权力。
选举与任期制结合的制度基础
美国可谓地地道道的“选举国家”。除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两年一次的国会选举,每年还有近2000次的地方选举,选出大到州长、州参众两院议员,小到市政厅官员,甚至学区教育委员会主席等官员。联邦一级的官员一般都有任期限制,每个新总统上任会任命助理国务卿级别以上的约两千多名官员,其中有六百多需要国会的批准,这也从制度上杜绝了贪腐官员。例如像奥巴马上台后任命的商务部长就几经周折,其大多是因为前几位被提名人在缴税上存在瑕疵,在接受国会“聆讯”之前被媒体“爆料”,所以主动退出,后来“身家清白”的骆家辉才得以走马上任。
体制内外强有力的监督
政府体制内部与外部媒体强有力的监督也是美国消除官本位导致的腐败、变质现象的主要手段。政府内部主要指构建道德委员会等防腐败机构。在政府体制外则主要是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作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参与者,媒体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政府官员贪腐行为的出现。像上世纪70年代《华盛顿邮报》率先揭露“水门事件”,不但导致尼克松总统下台,而且彻底改变国会与总统的关系,国会对行政当局的制衡日益增强。也正因如此,媒体记者才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称号。时至今日,由于通讯科技的飞速发展,政府官员的任何非法行为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曝光,并传遍整个互联网,因此对官员的行动造成巨大的威慑。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责编/袁静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