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行福利体制中,对于老人、儿童、残障者都有完整的福利服务,唯独对妇女福利呈现低度发展现象。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福利理论的回顾,简要探讨了妇女福利的内容和需求及对贫困母亲需求的关注。
关键词 妇女福利;福利研究;当代妇女
一、女性主义福利理论
女性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法国和英国,以后逐渐取代了以前风行欧洲国家的妇女运动。因当时妇女运动主要目标是为妇女争取政治投票权利,所以妇女运动又以投票权运动闻名于世。1960年代新女性主义理论关注点和妇女运动目标十九世纪有所不同,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妇女在就业、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改善她们及其家庭成员收人保障状况与福扯状况,范围扩大到家庭、生育、性生活等隐私的私人生活空间。英国社会行政鼻祖蒂特马斯在1952年明确指出,受社会变迁影响,妇女在社会中地位的新议题已经形成。蒂特马斯基的结论是:二十世纪初妇女运动对国家政策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政治性的,1950年代妇女运动提出的问题主要是社会性的。这意味着妇女社会地位及其福利状况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思想流派与妇女运动关注的主要议题,范围扩大到妇女与社会保障、房屋、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制度的关系。正如英国诺丁汉大学著名女性主义学者帕斯卡尔所说,“当女性主义运动于1960年代晚期重新出现之时,女性主义者将福利议题作为她们工作的主要部分。这在实务处境、政治处境和学术处境下都是千真万确的”。
根据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FWCW)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到:当今世界上10亿多人生活在令人无法接受的贫穷状况下,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多数是在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十年中,生活在贫困中的妇女人数的增加同男子相比不成比例,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在转型期经济国家,妇女贫穷人数日增的现象最近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妇女与福利议题的重要性直接反映在福利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安排与妇女日常生活中。因为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项目同妇女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儿童照顾、再生产权利、工作场所平等、收入维持和收人保障、離婚、妇女教育、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等。
二、妇女福利需求
妇女福利是国家为了满足妇女的特殊需要和维护其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妇女福利的内容主要包括:1.妇女就业保障。妇女就业保障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保证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制,使妇女平等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具体包括:第一,立法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立法禁止就业中对女性的歧视,并通过政策指导鼓励企业雇佣女工;第二,立法保障女职工就业期间享有与男职工同等的待遇,包括实行同工同酬、同等的培训机会和晋升机会等;第三,立法禁止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为由解雇女职工;第四,立法保护女职工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一般禁止女职工上夜班、禁止孕妇、乳母加班加点等,对处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的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第五,制定政策促使女性提高受教育程度,为妇女举办各种就业培训,确保妇女就业市场上有与男子平等竞争的实力。2.妇女生育福利。妇女生育福利是指政府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医疗保健服务,以保证母亲和孩子和基本生活及孕产期的医疗保健需要方面的福利,如生育医疗保健服务、产假、生育津贴、育儿假、育儿紧贴等。
妇女与劳动市场关系是女性主义高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女性主义者认为,劳动市场中妇女低工资、就业岗位性别分隔等和女性贫困化现象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由于妇女进入劳动市场,她们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母亲、妻子与挣工资者、劳动者双重矛盾角色以及家庭照顾责任与有竞争力生产者冲突责任之间的两难境地。妇女在私人领域的家庭中的劳动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女性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必须完成社会所赋予她的生命任务才能健康、顺利成长,正常发挥其社会功能,而这又必须以满足女性的基本社会与心理需要为前提。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况。联系中国的实际,市场经济下,竞争机制面前“人人平等”,“社会职业男性与取业女性的社会期待不因性别差异而有不同”,同样要求女性在事业上出类拔萃;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使得社会期待女性在家庭中是一个贤妻良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参与社生活,实现社会价值已深深积淀到中国女性的思想观念中,作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在家庭中刚柔济,相夫教子,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深深影响着女性在家庭中的行为模式,是女性的自我要求,也是男性对女性的期待。面对事业上的竞争与社会对女性角色期待的提高,这一时期的妇女感着从未有过的“既要当贤妻良母,又要事业有成的双重压力”,越来越陷入事业和家庭的两难选择。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处理不当还会触发危机事件的发生。
如上所述,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结构变迁,也冲击着女性的心理,加上外来异质文化的输入、新观念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社会的主导价值整合不够,随竞争机制而来的妇女群体的社会地位相对剥夺感的产生,生活事件的增多,女性心理负荷加重,而社会支持网络的弱化,社会保障系统滞后,造成传统社会化方式下某些妇女的应对能力的失衡。因此,回应社会转型时期妇女群体的需要,建立与完善满足妇女群体需要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是促进妇女群体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建立与完善妇女社会福利与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
建立妇女群体社会福利与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满足妇女群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完成生命任务中的一般需要与特殊需要,解决间题,为发展创造条件。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妇女在她们的人生各阶段中,都会面对不同的需要、间题与挑战,能否正常地、充分良好地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面对挑战,完成生命任务,一方面取决于妇女个体自身素质与社会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环境。在快速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支持网络满足妇女需要的功能减弱,个人的应对能力也常会出现失缺。发展与建立一套妇女福利服务的资源网络与支持系统是帮助妇女克服困难,满足需要与实现发展的重要条件。
适应社会转型过程中,妇女群体的需要与面对的问题,妇女社会福利服务的资源网络可包括:预防与治疗性福利服务,帮助妇女解决问题与满足需要。针对生活有困难的女性提供物质救助;针对女性生命周期中的需要提供诸如婚姻辅导、亲子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等服务;建立恋爱学校、婚姻学校,讲授生活技能,帮助她们解决在恋爱、婚姻、工作及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妇女工作与辅导(心理咨询)机构,提供辅导服务,以缓解她们在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
四、针对贫困母亲的特殊福利
妇女贫困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现实,它有其孕育、生长乃至蔓延的土壤,但依靠政府运作、社会支持、学界努力,特别是女性精神的独立自主,妇女一定可以走出贫困。
母亲不应属于贫困。回报母爱,帮助她们摆脱贫穷、愚昧和病痛,应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为此,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于1995年初共同发起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并组成了由王光美任主任的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该项目主要以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围绕“治穷、治愚、治病”(治穷——以“小额贷款,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方式扶助贫困母亲发展家庭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她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治愚——扶持村一级兴办母亲学校及各类培训班,帮助贫困母亲扫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二门致富实用技术,懂得生殖保健知识;治病——帮助贫困母亲检查和治疗常见妇科病,向她们提供生殖保健服务。)该基金会相关人士透露,成立专门的、对口的筹资委员会,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质量,筹资委成立后,将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来提高知名度,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幸福工程实施十年多来,以扶贫济困、回报母爱的深刻情感内涵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救助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以每户给予1000-3000元的标准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并通过向海内外募集资金,建立幸福工程专项基金。
作为跨世纪的社会工程,幸福工程将继续支持政府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目标;将关注随着社会进程而产生的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始终关注母親,以帮助贫困母亲为己任。呼唤海内外各界团体、企业、个人共同携起手,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帮助贫困母亲走出贫困,走向幸福!
参考文献:
[1]李薇.浅议我国城市妇女贫困问题[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2]陈银娥.社会福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继同.妇女与福利: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评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3(7).
[4]王婧.边缘与困境中的女性———妇女贫困问题的社会与文化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
[5]莫格哈登,贫困女性化———有关概念和趋势的笔记,社会性别与发展译文集[J].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作者简介:孙光玲(1981-),女,硕士,汉族,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家庭暴力、青少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