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2012-04-29 19:11:14史亚楠吴昊
群文天地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价值

史亚楠 吴昊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蕴含丰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内容。它有利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立体化、生动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中“资政育人”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价值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这是古往今来所有国家的人民所普遍具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体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 都不可能离开爱国主义。因此,当今世界上任何国家、地区,任何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把爱国主义作为教育人民的最有力的思想力量。爱国主义既是推动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和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更是我们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共中央非常强调和重视运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2005年,中共中央于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门课程。“纲要”课在其定位上,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又具有历史课的属性和特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有机统一,是寓历史教育于其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因而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纲要》教学有利于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立体化、生动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在大学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是展开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往往以纯理论为主,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无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能很好的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纲要》课程恰好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从林则徐的正义禁烟到义和团的浴血实践;从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刑场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献身;从太平天国将士痛击洋枪队到抗日将士的血撒中华,再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建国大业呕心沥血,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也随之烙在学生心中。通过这些事迹拨动学生心弦,讲清道理、切中要害,既可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言之无物、空洞说教,又可以让学生在感悟中感动、思考中行动,潜移默化地使爱国主义深入人心,从而会大大激发大学生以祖国利益为重,立志报效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

第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利于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中“资政育人”的优良传统。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也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中国近现代史,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由弱小到强大,由沉沦到崛起,是我们“资政育人”的绝佳资源。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资源,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第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些大学生不大熟悉中国的国情、国史,也就很难理解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近几年来,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以“告别革命论”为代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大肆否定爱国志士、改革家特别是革命家,对当代大学生起到误导作用。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一定要针对当今大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或者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客观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真相,运用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解释历史、分析历史,彻底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影响,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国近现代史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是希望通过讲述客观、真实的中国近现代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史、国情,做到以史为鉴,从而提高分辨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黄修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与特点[J].高校理论战线,2007(4).

[2]张佩侠.试谈中学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3]章慧.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最强音[J].新疆社科论坛,2001(1).

[4]杨军,梅荣政.把握爱国主义内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作者简介:史亚楠(1983-),女,内蒙古包头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昊(1986-),男,湖北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价值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一粒米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给”的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4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3:56:09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3:58:53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