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晶
看点一
1.1万亿的经济规模
在赞助中国奥运军团的61家国内外企业中,有29家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的上市地点范围覆盖全球,具体为:中国大陆A股13家、港股6家、纽交所3家、纳斯达克2家、德国2家,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各1家。此外还有一家国内企业相宜本草,刚刚发布公告,拟于今年登陆上交所。
除6家上市公司未能查询到相关数据外,包含相宜本草在内的24家企业,2011年公司营业额共计为1.13万亿元,公司净利润共计为683.69亿元。
看点二
快消企业最多
快速消费品仍然占据着奥运赞助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军团上市公司赞助商名单中也是如此,有8家企业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茅台、燕京啤酒、伊利、浪莎、珠江啤酒、中粮集团、蒙牛、相宜本草。
奥运会最持久的合作伙伴之一可口可乐,有着80年的奥运合作史,可口可乐成为历届奥运会的指定饮料,同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品牌。
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伊利似乎也看到了奥运会对其品牌的影响力和宣传。自2005年签约北京奥运会以来,伊利的品牌价值已从当年的136.12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01.35亿元。2011年伊利的公司营业额达到374.51亿元。
另一家广为人知的乳制品企业蒙牛,虽然没有砸下重金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但是对于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赞助还是让它荣登中国奥运赞助军团的席位。
看点三
运动品牌竞争最激烈
作为全世界瞩目的体育赛事,运动员身上的比赛服装更是各大运动品牌的必争之地。
在中国奥运军团上市公司赞助名单中,运动品牌以7家的数量名列第二大类的赞助类别,7家公司分别为安踏、李宁、361°、耐克、名乐(中国)、阿迪达斯、美津浓。
安踏作为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冠军龙服”等运动员服装,而老大哥李宁则赞助了女子体操、跳水、乒乓球等多支夺金热门队伍。于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运动员们穿着安踏入场,脱下外衣,露出李宁等品牌的竞赛服进行比赛的现象比比皆是。
2011年,安踏与李宁的公司营业额相差不大,李宁以2000多万元的微弱优势领先;但在公司净利润中,后起之秀安踏却大大领先,净利润为17.3亿元,远超李宁3.8亿元的净利润。另外,营业额远远少于这两家公司的361°也不容小视,去年获得了11.3亿元的净利润。
看点四
隐形冠军是物流企业
提到中国奥运军团的赞助商,公众最熟悉的是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但最财大气粗的赞助商却是物流企业。
虽然只有两家企业上榜,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UPS,但无论在行业排名还是营业规模上,这两家企业均名列前茅。
UPS还是30家赞助企业中营业规模和净利润最高的企业——2011年营业规模约3346亿元、净利润约239亿元,是赞助企业中的首富。UPS没有选择中国奥委会作为合作伙伴,而是转投了大热门中国男子篮球队。
看点五
“赔本赚吆喝”的大户
《中国经济周刊》经过梳理后发现,在29家中国军团上市公司的赞助商名单中,仅有两家公司2011年公司净利润为负值,分别是新浪和Acer宏碁。2011年,新浪亏损19.03亿元,Acer宏碁亏损14.03亿元。
但这两家企业却是伦敦奥运会赞助商里的大户,新浪是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而另一家Acer宏碁的来头更大,它在本届奥运会中取代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最高级别合作伙伴赞助商。
当年,联想集团为了获得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06都灵冬奥会的TOP赞助名头,付出了6500万美元的现金、设备以及服务。按照每届奥运会TOP赞助费增长10%~20%左右的费用计算,尽管宏碁方面并未透露此次赞助金额,但估计在7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之间。
日前,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海博格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财智奥运》专访时,对联想的退出深表遗憾,他认为,奥运顶级赞助商中至少应该有一家中国大陆的企业(注:中国大陆企业水晶石位列第四层次赞助商)。
无论是否物有所值,希望借助奥运会提升品牌形象,都是这两家赔钱也要赞助奥运会企业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