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自4月19日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精达”)在证监会网站预披露招股说明书后,距今已时隔4个月的时间,但公司却迟迟没有迎来上会的进程。
事实上,自5月开始,关于宁波精达资深离职老员工深度揭露、检举公司的网帖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其举报的内容包括宁波精达为谋求私利和上市圈钱而进行的造假、压榨员工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宁波精达IPO的引而不发,有知名券商保代认为,“可能与公司受到举报有关。”
据记者调查了解发现,作为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宁波精达一股独大的现状确实给公司治理带来诸多弊端,公司弃用职业经理人、董事经理层搅为一团的现状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风险因素。此外,在目前产品产销率较低的情况下,公司募投项目还面临着新增产能的消化问题。
举报涉及十大内幕
5月25日,一封属名为“资深离职老员工”的举报贴惊现某知名网站。检举帖称,“为响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号召,也为合情合理讨还尊严公道,现在如实地深度揭露、检举宁波精达”。这封长达几千字的检举函内容涉及到10个方面,包括公司压榨员工、治理混乱、专利侵权、造假等,情节相当严重。发帖者还称,已陆续打过证监会、宁波证监局等举报热线,并“正逐步递交实名制检举材料”。据记者调查发现,检举函中部分内容属实,如公司弃用职业经理人、高管变动频繁、内控混乱等。
宁波精达是一家专业生产高速精密压力机、胀管机、弯管机等装备的公司。公司前身为2002年8月成立的宁波精达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郑良才及其配偶徐俭芬、儿子郑功合计控制72.79%的股份。很明显,这是一家持股高度集中的家族企业。
在公司成立至今的10年时间里,员工变动频繁,这从公司对“干股”相关情况说明中可见一斑。在公司给予“干股”作为奖励的65名员工里,有28名员工离职,占比近五成。此外,截至今年1月31日,包括王兵、李见锋等人在内的10位业务骨干也纷纷离职。在2011年8月,公司董事、高管等更是出现不正常的集中离职。
招股说明书显示,吴晓红、沈盛尧同时于2011年8月离职,原独立董事刘家旭也在同一时期离职。值得一提的是,吴晓红、沈盛尧的任职时间前后不过8个月,刘家旭更是只有半年而已。对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宁波精达称,“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更多的专业人士和职业经理人进入董事会和管理层,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但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吴和沈都是职业经理人,被逼离开的原因,一是公司给的股权承诺不到位;另一个是难以认同混乱的公司经营管理。”就在职业经理人离去的同时,接替董秘一职的郑功为郑良才的儿子,颇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可是郑功此前仅仅在医院工作,并无管理方面的经验。
此外,宁波精达历史上存在并很快消失的“内部转让股”也显得十分诡异。招股书显示,2003年至2010年郑良才先后向62人转让了“内部转让股”。2010年11月,宁波精达为了上市,逐步清理“内部转让股”,48名股东将其持有的412万元“内部转让股”,再度以每1元出资额1元价格转回给郑良才。
面对财富增值的机会,员工为何愿意放弃?据了解,宁波精达对“内部转让股”有着严苛的限制:股东仅享有所持股权的分红权,不享有表决权、监督管理权、优先受让权和优先认购新股等其他股东权利,除分红权之外的其他权利均由郑良才(出让方)享有;如果离职,所持有的“内部转让股”必须转回给郑良才(转让价格为每1元出资额1元)。有原公司内部人士对此也是愤愤不平,“授予股权时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分红时也是看着给。”虽然在这之后宁波精达设立了广达投资、精微投资两家公司,以此平台对公司骨干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但这两家投资公司依然由郑良才为最大股东,这显然对普通员工并不利。或许由于一股独大的家族企业的特性,此方案得到了全体股东的认可。有业内人士指出,宁波精达股权结构使得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缺陷,不排除未来董事会出现专政的局面。
募投项目面临消化问题
宁波精达在招股说明书中声称“公司固定资产规模较小、生产场地紧张,机加工环节是公司产能的瓶颈”。但记者注意到,公司的产品产销率情况却并不好。高速精密压力机2009年产销率尚达93.75%,但2011年下降到75.58%;胀管机系列和弯管机系列也都较2009年超过100%的产销率有所下降,胀管机目前仅达68.90%。不难看出,公司产销率是逐年下滑的。
业内人士介绍称,产销率反映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该指标也反映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1,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
宁波精达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分别为年产240台高速精密压力机生产线建设项目年和年扩产310台空调换热器装备技术改造项目。在目前产销率下滑,且不高的背景下,公司再大幅扩张产能,后续能否消化掉这些产能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