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下水资源评价技术要点分析

2012-04-29 14:43王宇昕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35期

王宇昕

摘 要:选择评价代表年份系列的实质是根据过去一段时期的大气降雨情况,模拟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降水情况,对评价区的水资源状况做出预测,在区域内局部区域水资源量评价时,评价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水体交换量就要在计算之中,把自然因素与非自然因素客观合理的组合起来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指导当地生产和生活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关键词:评价代表年 大气降水情况组合 区域评价 局部评价

中图分类号:P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01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计划,在总结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来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水资源评价导则》,按照《水资源评价导则》,各省市及县相继开展了水资源评价工作,水资源评价包括地表水资源数量、质量评价与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评价,该文章针对长春地区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展开探讨与分析,为水资源评价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评价代表年选择分析

在水资源评价中,首先要进行评价代表年份的确定,在长春地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组成中,地表水体补给量占6%左右,由降雨直接引起的降雨入渗补给量及河川基流量占94%左右,因此选择评价代表年份系列的实质是根据过去一段时期的大气降雨情况,模拟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降水情况,对评价区的水资源状况做出预测,由于大气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资源量的可调节性,可恢复性及滞后性,要求用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来代表评价区现状及今后一定时期的水资源状况,在大气运动的规律性还没有被人们掌握的今天,评价代表年系列即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大气降水情况的组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校核各种水资源补给量的正确性,需要利用同期的开采量量,蓄变量来验证及修正,但是代表年资料系列越长,同步期的开采量等调查工作量越大,数据准确性也越差,所以选择用评价区近年适当短的系列来替代长系列进行评价区水资源量计算,能减少评价工作强度、增加评价工作精度,以长春地区榆树市为例,首先进行评价区1956-2010年雨量长系列自相关分析,以分析确定评价区大气降水前后年度的相续性,为选择资料代表年份系列做出方向性的指导,得出以下结论:评价区域内年降水量随机性很大,年度之间降水量基本没有相关性,因此资料代表年份的选取应该选取近年包括丰、平、枯时段,同时参照长系列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量变差系数,偏差系数综合确定。

为了确定评价区年降水量的丰、平、枯时段,点绘区域内降雨代表站的年降水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榆树站年降水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图显示,在1966年出现最高点,同时反应出1954-1957年、1979-1988年为丰水期,1966-1979年、2003-2010年为枯水期,1991-2003年为平水期。

根据半拉山子站年降水量模比差积曲线及降水量特征值对比分析,确定1995-2005为评价代表年。

2 区域评价与局部评价

区域水资源评价一般是指整个区域d然状态下的外部补给量,并不触及区域内部的次级分区之间彼此的水体交换及循环,在区域内局部区域水资源量评价时,评价区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水体交换量就要在计算之中,以榆树市五棵树镇与五棵树镇主城区为例,说明区域评价与局部评价的水资源数量差别。

1)五棵树镇地下水资源量

五棵树镇面积228.4 km2,区域内西部微波状岗地承压水富水区面积157.7 km2,单井涌水量100~1000 m3/d;南部松花江河谷一级阶地砂砾石孔隙潜水区14.4 km2,单井涌水量1000~3000 m3/d;波状台地贫水区面积56.3 km2,单井涌水量10~100 m3/d;含水层埋深8~36 m,含水层厚度17~23 m,静水位埋深6~36 m,含水层岩性以砂砾石为主,夹杂粉砂、中粗砂。五棵树镇降雨入渗补给量1688.3万 m3/a,地表水体补给量72万m3/a。地下水资源量1745.9万 m3/a,其中五棵树镇主城区地下水资源量195.1万 m3/a,周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1493.2万 m3/a。

3 随机因素与确定因素相结合

为了修正及调整评价区地下水资源量,应进行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分析,这要求评价区各种补给量及开采量应该同步,但是随着长春地区农作物结构的变化,水田面积逐年减少,这导致在水体补给量中,水田灌溉入渗补给量逐年变化,这种变化为趋势性的,并不随机,所以在计算这部分地表水体补给量时,如果用评价代表年多年平局值,就会使评价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不准确,在计算这部分补给量时,应该根据现状年地表水灌溉水田面积及发展趋势,确定适当的水田面积计算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评价代表年期间多年平均水田地表水灌溉入渗量只参与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平衡分析计算。

4 地下水资源量采补平衡计算分析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跨度内计算开采区域内含水层采补关系时候,需要明确开采区域内通常涉及的三种过水介质。

1)含水层(Aquifer):饱含水的透水层,或能给出水并允许水通过的岩层。含水层指不但有水,而且水是流动的,如沙滩,空隙度大,但没有水,只能称透水层,粘性土,空隙度较大,但大都是结合水,故称非含水层。2)隔水层(Aquifuge):不能给出水或不允许水通过的岩层,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3)弱透水层(Aquitard):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岩

明确了开采区域的上述三种岩土的水平和垂向分布后,就可以进行开采层的采补平衡分析计算,严格地说,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绝对不发生渗透的岩层,只不过某些岩层(如缺少裂隙的致密结晶岩)的渗透性特别低罢了。当我们所研究的某些水文地质过程涉及的时间尺度相当长时,任何岩层都可视为可渗透的。所以需要计算的只有地表垂向补给量。

5 结语

地下水资源量由相对确定性因素与不确定性因素组成,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过程中,评价代表年的确定应该较好的体现年降水量的随机性及丰、平、枯水年的组合,由人为影响的补给因素如水田地表水体灌溉入渗补给量为相对确定性因素,在进行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时,这部分补给量应该以现状年作为准,把自然因素与非自然因素客观合理的组合起来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指导当地生产和生活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参考文献

[1] 长春市水资源调查评价[Z].2008.

[2] 束龙仓,陶月赞.地下水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