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酸碱度对酶促反应影响的教学设计

2012-04-29 13:52伍勇潘映萍刘润佳
科教导刊 2012年33期
关键词:酸碱度活性温度

伍勇 潘映萍 刘润佳

摘要以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为主,教师讲授引导为辅,通过理实一体化课堂学习温度、酸碱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温度酸碱度酶促反应教学设计

1课题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选自生物化学第五章(酶)中《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一节。在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都有酶的参与,而以蛋白质为化学本质的酶,其特异的催化活性受到外界环境的制约,酶活性的正常发挥直接影响到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新陈代谢进程。因此本课教学内容为以后的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所需的必要生物条件或环境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教学构思

为提高学生试验操作能力、试验现象及结果分析能力,增强学习合作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通过在2课时内,以学生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温度、pH值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目的是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认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及主动探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述温度、酸碱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原因;并举例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的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体验与知识归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理性的逻辑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严谨的求学态度,在实践中认识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的辩正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探讨出温度、酸碱度对酶的活性有重要的影响,并在适宜的条件下促进酶的活性。

5教学难点

学生能正确分析现象、解决问题,并归纳形成正确结果。

6 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为主。

7 教学过程设计

7.1课前准备

按教学要求做好实验试剂、器材的准备;把全班学生分8个实验小组,每组学生5~6人,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做好课前准备。

7.2导入新课

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而熟鸡蛋却不能孵化出小鸡的原因),让学生回忆并巩固酶的化学本质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酶(蛋白质)的活性需要一定的条件。

7.3提出学习任务

向每个小组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内容为:(1)通过实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2)通过实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任务要求:(1)学生分组并确定组长,由组长分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2)做好实验结果观察记录。(3)各小组完成试验后派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并按任务要求进行讲解。(4)学生组间评价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1)将任务细化,由小组各成员实施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精神。(2)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一定程度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7.4实施学习任务

(1)将稀唾液的制备、实验操作内容、任务书、相关学习材料提前一天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2)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确定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3)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完成检定温度、pH值影响酶促反应的实验内容,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1)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问题并完成任务;(2)学生转化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7.5实验结果展示

展示要求:(1)每小组选定人选,结合实验现象讲述实验结果。(2)小组讲解人员结合小组实验结果阐述本课结论。在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提问与解答,协调可能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之间积极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自主讲解,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3)学生从感性认识得出理性结果即结论。

7.6思考与讨论

通过向学生抛出问题:(1)新陈代谢的催化剂是什么,其化学本质是什么?(2)酸、碱中毒时对新陈代谢有什么影响,对患者的健康、生命有什么影响?(3)分析临床上对高热的病人用物理的方法降温有何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内讨论以及组间补充的方式得出正确结果,从理论上认识温度、酸碱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理论原理,达到最终目的。

7.7归纳总结

本次课实验原理:(1)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酸碱度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酸碱度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酸碱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酸碱度。(2)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酸碱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8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下达目标任务清楚,任务可执行性强,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与结果展示表达过程中,对时间的需求比较多,教师需要适度掌控教学节奏,同时,对知识的延伸与迁移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多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月秋.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马如骏.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酸碱度活性温度
一张票的温度
阳桃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简述活性包装的分类及应用(一)
停留在心的温度
看浙江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测测你皮肤的酸碱度
电厂工业锅炉水质常规化验的方法和意义
测个温度再盖被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