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经济结构转型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探析

2012-04-29 00:44谢华杰
科教导刊 2012年33期
关键词:国际化技能人才

谢华杰

摘要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经济领跑全国,在经历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发展后逐渐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适应国际分工的要求,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实现国际化。由此,本文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现条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职业教育国际化

1珠三角产业结构特征及对职业人才的要求

(1)珠三角产业结构特征。产业结构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型产业转变。21世纪初,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生产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周边地区和内地转移,而发达国家逐渐将一些非限制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某些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为已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机遇。这就在珠三角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重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促使珠江三角洲的产业集群的层次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2)珠三角经济结构转型对职业人才的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使经济从原来的资源消耗型、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为资源节约型、集约式的增长模式。要实现这些转变,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因此对我们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要求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人才,解决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

2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理念的模糊认识是阻碍国际化教育的重要因素。传统上,中国民众对技术和技能有着独有的热衷,能够成为大众安身立命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以及全球化的冲击使得人们观念得以革新,现代管理技能、高科技技能以及专业技能型人才观念深入人心。而且在市场经济中,这些技能往往与高薪联系在一起。由此导致认为职业教育层级过低而排斥。与此同时,职业技能人才未能获得与自身价值相符的合理回报,导致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动力不足。

(2)国外人力资源机构国际化对我国职业教育形成重大挑战。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入,国际知名和成熟的人力资源机构进入国内。全新、实用、符合个人技能提升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赢得了更多需求,其优势显著。由此,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学习先进经验并试图赶超;二是在竞争中逐渐失败。

(3)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障碍。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单纯从就业着眼,以培养单一技能为原则,职业教育成为实际上的技能培训机构。这种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式必然在社会竞争中缺乏应变和适应能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回归教育的目的,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得受教育者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发展自我,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力。

3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选择及措施

3.1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选择

面对经济转型,职业教育要根据产业上移的要求,把握职业教育区域服务性和培养针对性的重要特征,遵循培养人才适应全球化需求等综合性、普适性的策略,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面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找出可行的路径选择:

(1)加强国际交流。一是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此我们要加强信息与理论方面的交流,通过理论交流提高认识,通过实践改进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现状。二是要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合作办学,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姐妹学校关系,通过交往使学校了解世界,熟悉国际教育环境,促进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2)职业教育国际化以技能和全面发展为基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要具有国际视野,培养能够参与国际就业竞争的专业人才。从技能的培养来看,课程内容设置要全面国际化,鼓励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践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跨文化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3)职业教育国际化与现代信息交流技术的融合是实现发展的关键。职业教育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拓展职业教育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快速获取外部知识。因此,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交流和信息共享,我国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水平才能逐步提升。

(4)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的培育是实现发展的重要突破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在职业技能提升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更加突出人才培养层次的区分,从课程的设置、动手能力的培养、跨文化的适应力等方面借鉴国际一流水平,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知名品牌战略。

3.2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我们计划通过增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教育市场,在教育内容、方法上逐步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体系接轨,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培养能继承发扬我国职业教育优势的、能尊重、理解、包容其他文化的、适应国际职业教育要求的新型国际化人才。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专业设置国际化。根据专业特征和学科特点,积极主动践行学科专业国际化。以商务英语和会计这两个专业为例,可以将专业课程设置与较强的外语沟通运用能力培养相结合,依托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双平台,将英语与商务、财会两个模块结合来构建专业,便于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其次,实现人才评价标准国际化——引入国际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又体现自身特色的人才评价体系。如,国际班的教学,引入英语雅思考试,运用国际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计划的国际化。又如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选择突出语言优势的国际外贸单证员资格证书,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

第三,推进教学思维和组织形式的国际化——全时空外语教学。国际化的障碍主要来自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因此,我们主张基于母语国家文化基础上的外语教学,并把这种教学置于全时空的情景模式之中。第一空间是“课堂时空”,即课堂中语言文化的熏陶。第二空间是“活动时空”,将英语文化和语言技能培训贯穿于学生的社团或课外活动中。比如,组建“英美文学社”、“异国风情”、“英语脱口秀”、“英语大片赏析”等外语社团和俱乐部,让同学们参与到以文学、影视、音乐、风俗习惯等为载体的外语空间;第三空间是“私人空间”。学生基于对文化和语言的兴趣,自发地在家里或其他非学校场所了解他国文化,使用外国语言,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多重空间的熏陶和强化,开创全新外语教学模式和理念。

另外,教学课程国际化建设、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力开发出国留学通道,科学、合理开发相关专业并引进外国留学生也是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

总之,立足于珠三角经济结构转型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需要职业教育人立足国际视野,不断开拓创新,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大力推进。

猜你喜欢
国际化技能人才
高级技能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