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SQ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04-29 00:44安庆森
科教导刊 2012年33期
关键词:专长素质高职

安庆森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围绕着培养目标可以八仙过海,目的就是为了打造毕业生品牌,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真正实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文章从学校教学和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SQC”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分析了学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专长、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各方面平衡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专长素质能力

目前,如何使学生在技能特长、素质和能力方面平衡发展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新课题。为此,我院提出了“SQC”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特长、素质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考虑了学生就业的需要,也考虑了今后个人发展的需求,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重点突出。“SQC”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如下:S,专长(Specialty),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方面有一项专长;Q,素质(Quality),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种素质;C,能力(Capability),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所以“SQC”人才培养模式也称作“12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专长,两种素质,三个能力。

“SQC”人才培养模式内容宽泛,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教学、管理、服务到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SQC”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环节,可以说学校的所有场所都是培养学生“SQC”的阵地,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培养学生“SQC”的载体,只是培养的侧重面不同而已。在此,笔者从教学和管理的角度出发,谈一下对“SQC”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1“一项专长”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就是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句话的关键词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其高等性决定了我们的培养层次,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就是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这方面要通过经常的对社会的调查研究,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使其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以保持它的高等性和先进性;其技术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是个核心内容。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以及操作的熟练程度决定着它的价值,从人的角度出发也可以说算不上是一项专长;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的就业方向。所以我们说一个专长必须是专业方面的,其要素应该具备专业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操作的熟练性,符合这几个要求才能称得上是专长,显然,专长的培养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专长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促进教与学的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有目标、有计划地确定和培养自己的专长,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形成自己的专长特色。专长的评价机制很关键,首先要成立一个特长鉴定小组,具体负责一个系的学生专长评定。第二,制订专长评价标准,在标准中要把学生在校期间取得的一些专业技能成就纳入其中作为重要的客观评价条件,如:在各级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考取所学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专升本考试被录取,参与企业技术改革取得成果或有发明专利,在专业领域有所研究,并在有关报刊发表文章等。第三,集中评定,部分同学可能因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证明材料而一票通过,对没有获得相关证书的同学要通过一定手段进行测试,如现场命题操作、个人提交作品等。第四,对获得专长的同学颁发相关证书,这也是一个激励机制。

2“两种素质”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就学校而言,专业素质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他也是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的基础。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而开展的。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其评价手段就是考试,通过考试来获取学分,这是学校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每个学校都做得比较完善,在这里不再赘述,下面重点谈一下非专业素质的培养。

非专业素质是专业素质以外的其它方面的素质,它常常体现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格、习惯、人文素养等。从企业用人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看效益的,而创造效益的过程很复杂,光有过硬的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合作的优秀品格,这是所有企业都很看重的素质。在工作中,五种优秀品格往往可以弥补专业素质的缺陷。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常常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上,也常常是第一时间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习惯关乎素质,细节决定成败,在就业活动中,良好的习惯可以弥补专业素质的不足。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它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和品位。靠非专业素质在就业竞争中取胜的案例很多,我们应该在这个方面下点功夫,抓出实效,让非专业素质的培养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水平。

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要让广大教师、广大同学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的重大意义,达成共识,使之成为自觉的行动。

(2)要把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入校开始一直到毕业,在不同的时期培养的重点有所侧重,包括军训、课堂、业余时间、寒暑假实训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内容,使这项工作象我们的专业课教学一样有组织、有计划、有监督,有检查,有效果。不能把培养学生非专业素质看成是一项或几项活动,而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日常工作。

(3)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要有具体内容和要求。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必须内容具体、要求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项工作由无形到有形,从抽象到生动,老师才能知道应该怎样对学生要求,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提高。例如我们每年搞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从企业的要求出发,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内容,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对学生加以培养,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4)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有严格的制度和纪律作保障。我们之所以要开展学生非专业素质教育,就是因为我们学生的非专业素质许多方面还不高,还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就是有些不良行为习惯、规则意识不强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必须要有“外力”,也就是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纪律做保障,并且要严格的、持之以恒的从细节抓好落实才会见成效,这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5)建立健全非专业素质的评价机制。评价本身就是一种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有力措施。评价的内容以上面介绍的为主,评价的依据就是我们对学生非专业素质要求的落实情况。参与评价的部门应该有各院系、院团委、学生处、基础教学部,可以各有侧重,制定细则,应当不难操作。

3“三个能力”培养让学生受益一生

“SQC”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能力核心基础上的培养模式。倡导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不仅成为一种共识,而且逐步渗透到职业院校的办学实践中。三个能力:即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属于创业技能。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创业能力,这种能力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在不同工作岗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各专业应制定相应的各项能力目标,确保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具备更高、更强、更快的适应和创业能力,在社会的竞争中以自己的能力保证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要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使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要创建用于学生创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场所和平台。

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对许多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在大学里都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课,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大学生的创业需要有一定天赋,更需要有较强的毅力和耐心,还要有一些经验。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创业基本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其次学校应该为创业教育整合校内和校外的资源、搭建平台。近几年来,在学院的倡导和支持下,我院有些系成立了“实训模拟公司”、“勤工助学管理公司”、“淘宝创业公司”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做法。公司的运行模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对独立的管理经营,锻炼了学生能力,培养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第三,打造一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首先要有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创业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可以由学校主讲创业理论的教师和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企业家组成,共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第四,优选课程体系,从知识技能上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些适合学生创业的课程,担任这类课程授课的老师,要注意抓住容易实施创业的知识点,有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启发他们的创业思维,为将来学生的成功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改革、专业和课程建设、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等等一切活动,最终的落脚点都在我们的毕业生身上,毕业生的水平代表我们“产品”的质量,而这个质量的高低最有说服力的是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围绕着培养目标可以八仙过海,目的就是为了打造毕业生品牌,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猜你喜欢
专长素质高职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嗜好与专长,哪个重要
教师教学专长研究:概念、方法及启示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