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习作实践

2012-04-29 00:16柴美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同学

柴美丽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47-01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教作文常常困扰着许多教师。的确,现在许多学生的习作空洞无物、胡编滥造、堆砌辞藻,甚至抄袭他人作品的现象普遍存在。纠其原因是缺乏生活实践。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停。”让我们把眼光从教的视角技术的角度回到学生作文的根本和基础,重视学生的生活积蓄,固本清源,真正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我在指导学生的习作时,特别注重让学生走进生活,从生活中观察体验,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源之水,百花齐放。

一、走进自然,观察景物,体验自然之美。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美,只要留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正如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春天到了带领学生到郊外走走,看看绿树,瞧瞧百花,欣赏潺潺的流水,流连青青的碧草,深深地吸一口清鲜的空气……如此众多的信息,如此真切的体验,怎能不使学生心动,此时提笔习作自然是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了。秋冬的大雾常常不期而至,带领学生深入其中,远观、近瞧、耳听、心想,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美妙,尽收眼底,活现于心,此时乘兴而作,学生自然是滔滔不绝,有感而发了。

二、走进生活,亲身实践,获得真实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使其置身其中,有机会观察、体验,获得直接的感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创造出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实践。方法和途径很多:

1.精心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就是一种好方法。如,种花的季节到了,组织一次种植活动。从翻地、平整、点种、浇水……一系列的活动,都让学生全程参与,并在劳动中注意观察,留心体验。学生有了第一手材料,再辅之以课堂交流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记事,胸中有事;记人,眼中有人;喻理,心有感悟。

2.精心设计游戏活动,也是一种好方法。生活就像七彩屏,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七彩的生活,要靠我们教师用心去创造: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同他们一起玩乐。如,吹泡泡、捉迷藏、贴鼻子、老鹰捉小鸡等等,都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只要组织有序,指导得当,都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习作素材。

3.精心设计竞技活动。宣泄情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我们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发泄,如在运动会、拔河比赛、爬山等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的集体活动,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

4.有意识地丰富生活经历。学生的生活经历,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着,当习作需要时,由于没有注意观察和有意识的体验,学生会感觉无话可说,一片空白。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注意体验。如,让学生利用休息日,亲自当一回家,体验一下从购物到做饭等一系列家务劳动,然后再让学生写一写有关的经历。父母过生日,母亲节,让学生精心筹备一次为父母送惊喜活动,在体验乐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经历。自己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不仅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他们的经历成为习作的素材。

5.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留意周围的人和事物。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事情,也有许多值得观察的人。只不过许多值得留意的,我们没有去留意。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去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度。一次我们教室突然发现了一只小老鼠,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这位不速之客引来的骚动可不小。顿时,教室里乱作一团,最后,在几个勇敢的男生的围追堵截之下,这只小老鼠终于落网了。躁动的课堂渐渐平静下来,可学生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大家都在回味着刚刚发生的这一幕。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训练学生习作的极好时机,马上让学生把刚刚发生的这一幕记录下来。学生欣然命笔,写下了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文章。

对于身边的人,学生常常是视而不见,教师要善于引导,把生活中的寻常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当有个学生生病发生了呕吐时,周围的同学纷纷捂鼻躲闪,而一个同学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他上前关切地询问,随后拿起笤帚和簸箕,把那位同学的呕吐物打扫干净。这位同学的表现正体现了他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像这样的平凡小事随处可见,经常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从寻常中去发现不寻常,写人记事也就不会发愁没有材料了。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而这“积蓄”归根结底在于生活。只有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习作才能成为“有源活水”,才会有“发表的欲望”,从而欣然命笔“不吐不快”。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先让学生愿意表达、乐于表达,也就是说先要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叶圣陶老先生提出了“让作文成为生活的需要和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正如他所说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学生只要有了丰厚的生活基础,作起文来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习作展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