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武装现代农业

2012-04-29 23:29竹子俊
中国对外贸易 2012年4期
关键词:科技农业农村

竹子俊

三月,春回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时。当科技的春风拂过田野,今年的春耕有了别样的开局。

新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对农业科技进行全面部署。该份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明确,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刚刚结束的两会,农业科技也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各路代表纷纷热议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之风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全国各地遍吹科技之风。

在山东,蔬菜之乡寿光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中国对外贸易》记者,该市正“围绕一号文件,健全农业科技体系,并且围绕蔬菜产业,加强种业科技发展”。对于主打的蔬菜产业,该市已启动种业基地二期工程,包括加快蔬菜技术工程中心建设,建立实验室、种质资源库、种子检验中心和加工包装中心,在菜博会之前建成种子种苗展示中心等。

在福建,为打通科研与生产结合“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助农增产增收,3月22日,省农业科学院选定200个示范推广项目,投入1000万元资金,启动新一轮科技下乡行动。

在江西,省农业厅以“十百千万”科技兴农活动(即厅领导联系11个设区市、百名处长挂百县、千名领导干部帮千企、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为载体,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

在重庆,该市正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组建农业专业服务团队,组织10万“科技大军”支农兴农,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50项农业科技成果。农业之本

目前,我国农业已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已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从发展需要看,要稳住农业生产,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因此,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要靠科技,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更要靠科技。”

农业科技对于农业的作用可谓居功至伟。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十年来,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1年的53%,杂交水稻、抗虫棉等部分技术领域居于世界前列,农业农村科技迈上了新台阶。差距犹存

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总体上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差距还不小。张来武举例介绍,农业科技贡献率我国为53%,发达国家一般在70%以上;水分利用率我国平均40%,发达国家60%以上;化肥利用率我国平均40%,发达国家60%以上;我国玉米平均单产水平相当于美国等国家平均单产水平的60%。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在研发方面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在成果转化方面,存在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时间长的问题。我国“十一五”期间农业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为42%,农业高效转化率为37%,这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相差甚远,在产品推广方面推广模式单一,创新性不足,因而推广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寿光市农业局负责人也对本刊记者表示,虽然该市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困难。“一是农业科技专题项目偏少,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育种研发推广等工作缺乏带动;二是育种繁种等农业科技企业的基础建设用地困难,限制了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三是金融部门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偏小。”

该市农业局呼吁,应在数量和资金方面加强对科技项目的支撑,尤其要设立育种科技方面的专题项目;其次应对农业科技企业及项目,加快土地指标落实,为争创“育繁推”一体化大型企业打好基础;另外,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农业信贷新方式,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为蔬菜种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对此,郑宇洁建议,我国需要加大对农业研发的投入,加快农技两方的对接,可借鉴国外农业产品的推广模式,提升产品推广效果。另外,农村需要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建设,丰富农业科技创新方式,实现与地方农业产业的对接,完成农技结合的目的。

可喜的是,此次“一号文件”提出要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

除此之外,陈锡文认为,体制和投入两方面,应成为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破冰石。体制层面,要促进农业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破除科研只为评职称、出版著作的怪相。而从投入层面上,科技创新投入的长效机制能否确立,将是成败的关键。谁来种地?

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对于“三农”工作意义深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个急切的问题浮出水面:谁来种地?

近年来,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出现快速减少的势头,很多地方的田间地头见到的多是老弱妇孺,而青壮年农民则纷纷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人数约为2.3亿,大致相当于留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人数(约2.79亿)。而在务工者中,不少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这些人的外流导致农民队伍的结构数量发生了深刻变化。

对于农村“三留守”的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表示,今后应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二是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三是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专业的、综合的政府性或民间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郑宇洁认为,吸引劳动力留守在土地上进行耕作,不仅需要通过投入资金使耕作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在社会层面上需要逐渐提升农民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逐渐缩小城镇户籍等方面的城乡差距,使劳动力乐于从事这一生产活动。

针对农村劳动力流失及务农人员老龄化等问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近日表示,将在今年重点培训500万职业农民,逐渐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科技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