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标语中礼貌策略的表现及调控

2012-04-29 22:01:18叶婧雅
文学教育 2012年4期

内容摘要:标语是大学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素质和人文底蕴。标语向人们传递信息,实质上是标语拟定者和接收者的话语交际过程。在交际过程中,礼貌影响了标语的接收程度。本文主要从从Brown&Levinson的面子论角度出发,对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标语礼貌策略的表现及其调控进行分析。

关键词:校园标语; 礼貌策略; 礼貌策略调控;

校园标语是学校各类组织针对学生的言行规范及自身的特定宣传目的而设置的一种口号。标语和学生作为话语参与的双方,构成了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礼貌是会话顺利进行的必备规范。礼貌促使言语双方语气柔和,达到交际活动顺利的目的。礼貌在校园标语中也有所体现,礼貌的遵循与否关系到标语接受程度的高低。

自礼貌研究伊始,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学者们也竞相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Brown&Levinson的面子论角度出发,对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标语的礼貌策略的表现及其调控进行分析。

礼貌策略是Brown&Levinson面子论研究的理论之一。许多语言行为具有威胁面子的特质,为了使会话双方顺利交流、通过补救减少言语威胁程度而采取的策略为礼貌策略。

一.礼貌策略的表现

根据Brown&Levinson的观点,礼貌策略分为五种:不使用礼貌策略从而公开威胁面子、积极的礼貌策略、消极的礼貌策略、非公开礼貌策略、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笔者搜集的120条校园标语主要采用了积极的礼貌策略、消极的礼貌策略、非公开礼貌策略三种礼貌策略。

1.积极的礼貌策略

积极的礼貌策略是指发话人满足了受话人的正面面子的需求,从而减少了对受话人面子的伤害。通过积极的礼貌策略,一方面可以表达发话人的意愿,一方面也保足了受话人的面子,达到了互惠的效果。如:

(1)等待也是一种美德

(2)感谢您对校园环境的爱护

例(1)和例(2)都使用了积极的礼貌策略。比如例(1)将“等待”这一行为认定为一种美德,对遵守该标语的人持赞许的态度,实际上也是满足标语接收者积极的面子需求。采用此策略对说话双方都有好处:对于标语拟定者而言,希望前来办事的人能按秩序排队的意愿得以满足,有利于文明行为的普及;对于标语接收者而言,自己的言行如若符合标语的要求,则是一种美德的体现。例(2)则是标语拟定方对爱护校园环境行为的感谢和赞同,与例(1)一样,交际双方同样达到了互惠的目的。标语中积极的礼貌策略的使用是恰到好处的。将自我的期待和意愿转化为对对方的肯定和赞同,标语的接收者在心理上的认同感增强。肯定和赞许式的标语也会促使更多符合标语要求的行为产生,从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标语接收者的积极性。

2.消极的礼貌策略

消极的礼貌策略是指发话人部分满足受话人的面子的需求,使受话人有选择的余地和行动的自由。消极的礼貌原则常使用模糊语、道歉语来表示。消极的礼貌策略在大学校园标语中也有所体现。如:

(3)劳驾您将餐具送到回收处

例(3)非常好地体现了消极的礼貌策略。“劳烦”为“麻烦”的意思,表示自己所要求的给听话者带来了困扰,包含有道歉的意味。消极的礼貌策略减轻了面子威胁的程度,给听话人更多的选择,使听话者保留行动的自由,从而使听话者产生对方很有礼貌的感觉。说话方降低自己的地位,以一种谨慎的心态对待听话方,即使是请求或者命令,也都会使听话者得到被尊重的感觉。

3.非公开的礼貌策略

非公开的礼貌策略是指发话人用含糊的语言、暗示、夸张、反语等一系列手段表达自己的意图,给对方留有余地,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胁。非公开的礼貌策略能够非常好地补救话语的威胁程度,使听话人易于接受,在听话人拒绝时也保存了自己的面子。由于该类礼貌策略的特点,在校园标语中使用程度较高。如:

(4)星星之火足以毁灭教室

(5)爱无限,绿无边

(6)只需寸草心,即得三春晖

以上三例是非公开的礼貌策略在校园标语中的运用,三者都采用了暗示的手段。例(4)是教室里的消防安全标语,标语拟定者在此并未直接要求学生实施某种行为,而是通过言语中的暗示来传递“教室内不能有明火”的信息;例(5)和例(6)是校园环保类标语:例(5)通过描述“爱心”和“绿色”的关系表达提倡环保的意思;例(6)通过套用诗句暗示行人不要随意践踏花草。上述三例标语婉转地向人们表达了自己的意图,通过一种现象或行为的描述给予听话者以提醒。这种礼貌技巧也使听话的一方压力大大减少,选择的权力由自己把握,心理上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因而交际双方的互动交流也会更加顺畅。

二.礼貌策略调控

在言语活动中,存在着本身含有潜在威胁面子因素的言语行为,当这种潜在的威胁面子行为不可避免时,说话者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最大力度降低威胁的程度,以表示对听话人的礼貌。这些降低威胁程度的手段即为礼貌策略调控。礼貌策略调控的方式多种多样:

(一)人称指示语表示礼貌

指示语反映了对交际活动中出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的指称,是自然语言的共有现象。指示语的使用受文化、权力、交际距离等社会交际因素的影响,有意识地使用指示语来表示礼貌是常见的一种语用功能。[1]标语中指示语的灵活使用会打破指示语的一般用法,体现礼貌的语用原则。

1.使用尊称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其他语言中,都存在尊称这一现象。在标语中,常使用“您”这一尊称表示对标语受者的称呼。这一称呼的使用体现了具体的语境和交际双方的关系。标语中的尊称有利于标语拟定者建立与接收者之间更为融洽的关系。例如:

(7)地面爱干净 请您手留情

(8)水是宝贵的,请您节约

(9)保护好您的财务,方能安全用餐哦

上述的三个句子中都使用了尊称“您”。(7)句和(8)句是标语拟定者对接收者一种言行上的要求,表示“要求”的语句带有生硬色彩,一方可以对另一方提出要求,实际上交际双方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7)句和(8)句都为学校食堂管理者对前来用餐的学生提出的建议,食堂管理者和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状况。使用尊称“您”体现了标语拟定者对接收者的尊重,标语接收者一旦感受到了“尊重”,一种良好的关系即可建立,这样,情绪上标语接收者会更加容易接受“要求”。(9)句表示叮嘱,在这类语境中,标语拟定者站在一个善意提醒者的角度对标语接收者给予一定的关怀,使用尊称“您”使叮嘱的语气更加和缓。

2.使用“移情”

标语中的指示语主要体现在人称指示方面。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校园标语的人称指示一般为第一人称指示和第二人称指示,在使用时,二者经常有本该出现第二人称却出现第一人称的“移情”现象。

移情是心理学现象。从本质上讲,移情是一种类比或映射,即将自己与他人类比,或将自己的处境与情感映射到他人身上。[2]在人际交往中,移情主要体现的是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及心理趋同(冉永平,2007)。[3]言语交际中的移情往往是发话者出于拉近会话双方心理距离的目的。例如:

(10)教室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1)学校是我家,防火靠大家

例子是校园标语中“移情”现象的典型代表。(10)和(11)都是学生组织对在教室学习的学生的呼吁,在以上二例的人称指示都为“我”。从标语设定的对象和目的的指向来看,实际的人称应当为“你”或“学生”。使用第一人称时,标题接收者在接受到标题拟定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后,会在心理产生一种认同感,即将自己安置于标题拟定者设定的特殊的情境和心理环境中,标题拟定者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了标题与接收者的心理距离。若使用第二人称或者具体的名词指称,表达效果会大大折扣。如将“爱护校园,从我做起”改为“爱护校园,从你做起”,人称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二人称后,该标语从一种号召式转变为命令式,而命令式是一种强制性的言语行为,赤裸裸地实施了面子威胁行为。与之类似的标语没有遵守礼貌原则,接收者在感受到面子受到威胁之后,会对标语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了标语作用的发挥。

(二)标记词表示礼貌

礼貌标记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言语行为的礼貌程度,使言语表达更为舒缓。在笔者搜集的120条校园标语中,常出现礼貌标记语“请”、“劳驾”“麻烦”等。例如:

(12)请不要在供水设备上放置水杯等私人物品

不要在供水设备上放置水杯等私人物品

(13)劳驾您将餐具送到回收处

将餐具送到回收处

(14)麻烦您随手关灯

随手关灯

以上是有无礼貌标记语的三例标语。通过对比可知,有了类似的礼貌标记语,标语拟定者表达了对标语接收者的尊重,交际效果更好。如标语“请不要在供水设备上放置水杯等私人物品”是标语拟定者对前来打水的对象行为上的请求,没有礼貌标记语,这种请求更加直接、生硬,也暗含着对“在供水设备上放置水杯”等行为的不满和指责。

(三)语气词表示礼貌

在笔者搜集的语料中,存在着含有语气词的标语类型。语气词的使用,改变了标语原有的生硬和刻板,变得更加活泼礼貌。如:

(15)用你的心去呵护电吧

用你的心去呵护电

(16)保护好您的财务,方能安全用餐哦

保护好您的财务,方能安全用餐

例(15)和(16)句尾有语气词“吧”和“哦”,对比以上两例,没有语气词的两句对标语接收者的面子损害程度也比较小,符合礼貌原则。但是相比之下,有了语气词的两句标语更加平易近人,使标语接收者感受到标语拟定方的友好表示,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友好而亲切的礼貌方式加强了交际双方的沟通。

笔者主要从礼貌策略的选择及其调控角度对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标语进行分析。标语传递的信息能否被接受,礼貌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礼貌策略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使标语双方心理距离缩短,交际更加顺畅。为了使交际双方达到“合意”,在拟定标语时应有意识地采取礼貌策略,注意标语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尽量减少或避免威胁受众面子的标语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孙亚 语用和认知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2]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3]刘红宇.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4]冉永平,张新红.语用学纵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5]陈文玲.言语礼貌策略在法庭辩论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6]李志坚.中英文杂志化妆品广告的礼貌策略[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月第10卷第5期.

叶婧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09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