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爱花和他的才子佳人小说

2012-04-29 00:44孙虎堂
古典文学知识 2012年4期
关键词:三木繁昌才子佳人

孙虎堂

明治初期,江户文学的残照虽仍在汉文学领域里摇曳,但创作局面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就叙事文学而言,最显著的变化便是“繁昌记”系列艳史、情史的盛行。“繁昌记”系列著作的首倡者是江户末期的著名文人寺门静轩(1796—1868),他的《江户繁昌记》在天保二年(1831)至七年(1836)间分五编刊出,名震一时。至明治初期,短短十余年间,文坛上便涌现了以成岛柳北《柳桥新志》、服部抚松《东京新繁昌记》、土居香国《鸭东新话》为代表的十几部同类著作,以至“繁昌记”的创作成为了一种潮流。从著述体式和作品文体来看,“繁昌记”一类的艳史、情史乃是有关花街见闻杂录性质的笔记文集。成岛柳北等人的这类文集中只有一小部分作品可以视为笔记体小说,而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小说则少之又少。不过,在这个潮流中有一个人的创作是独具特色的,那就是三木爱花和他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

三木爱花(1861—1933),上总(今东京神奈川县)人,名贞一,字爱花,号爱花情仙、爱花情史、红楼梦主人,以字行世(小田切进《日本近代文学大事典》,讲谈社1977年版)。他在青年时代只身前往东京寻求发展,有幸受教于当时的文坛名宿田中参(1827—1894)与服部抚松(1841—1908)。田中参是知名儒者,精通汉学,曾撰写过章回体汉文小说《警醒铁鞭》,三木爱花的汉学根基主要是在跟随他学习期间打下的;服部抚松为文坛名人,曾因撰写笔记体汉文小说《东京新繁昌记》而名噪一时。明治九年(1876),抚松创办汉诗文杂志《东京新志》,聘三木爱花为记者;十六年(1883)《东京新志》废刊,同年他又创办以刊登花柳情事题材作品为主的汉诗文杂志《吾妻新志》,又聘自己的这位爱徒为总主笔,任期至二十年(1887)二月第104号休刊为止。由此我们不难想见,三木爱花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闯荡东京,他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才华和抱负,此与田中参、服部抚松两人对他的培养、提携和重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引领他接触汉学,培养其对汉学的兴趣,后者则充分地信任和重用他,使其始终有一块发挥才华的阵地,而他的汉文小说创作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的。

三木爱花的第一篇汉文小说代表作,是明治十一年(1878)、十二年(1879)写的才子佳人小说《续会真记》。十三年(1880),他因为脚病在家休养,无聊之余增补、改写《续会真记》为《花柳情谱》,并于次年一月十六日将其发表在《凤鸣杂志》第12号上;十七年(1884)二月,九春社以章回体的形式、十回的篇幅刊行了这篇小说的单行本,书名又改为《情天比翼缘》,署“爱花情史戏著”(前田爱《艳史、传奇的残照》,载诹访春雄、日野龙夫所编《江户文学与中国》,每日新闻社1977年版)。《情天比翼缘》写的是上总豪家的风流才子柳翠郎与墨堤水畔的佳人莲香玉的爱情故事,该小说在叙述中穿插诗词韵语,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入微,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他的另一篇代表作是八回本的《新桥八景佳话》。作者在明治十六年(1883)七月完稿,同年八月作为其汉文笔记文集《东都仙洞余谭》的一部分面世。其实,早在明治十五年(1882)十二月,三木爱花就已经先行出版了一部描写东京花街见闻的笔记文集《东都仙洞绮话》,《东都仙洞余谭》可以说是其续书,后来他还刊行了一部相同性质的《仙洞美人谭》。这三部笔记文集都属于典型的“繁昌记”著作,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明治初期汉文艳史、情史创作潮流的产物。从这个角度看,《情天比翼缘》与《新桥八景佳话》的问世,也可以说是拜这股潮流所赐。当然,除了汉文小说,他还有其他的汉文著述,如杂著《新桥八景艺术者节用》、《娼妓节用》;同时他又有和文著述,如小说《百鬼夜行社会假妆舞》,史著《日本角力史》等等。套用当今流行的说法,三木爱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双语”作家。

笔者手头有一本《新桥八景佳话》的复印件,为台湾学者王三庆先生所惠赠。这里,我们就以《新桥八景佳话》为例,谈谈三木爱花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特色。

这本《新桥八景佳话》节录自明治十六年(1883)八月九春社所刊铅印活字版《东都仙洞余谭》一书,此书在日本东京国会图书馆有藏本。首页中题6个篆字“新桥八景佳话”,约占整个页面的三分之一,次页中间有一个与页面形状相同的小比例方框,中题全部八回的回目。正文首页首行题“东都仙洞余谭”,次行题“新桥八景佳话红梦楼主人戏著”;正文间杂句读、训点以及“眠柳子”的眉批(“眠柳子”为作者本人还是他的朋友,今暂无确考)。原《东都仙洞余谭》的正文共有《柳桥余谭》、《吉原余谭》、《新桥八景佳话》三部分,前两部分是花街见闻录性质的笔记文,内容为柳桥、吉原、品川等地的风物传说,第三部分是八回规模的章回体小说。

《新桥八景佳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东都的烟花柳巷有三处,东面的柳桥,北面的芳原,南面的新桥。风流才子梅清卿为谋取功名,来到了东都。一日,偶游花街,在桥南湖月楼吃酒的时候,遇到了名妓小红。清卿慕小红国色,小红赏清卿才貌,二人一见钟情。一个春雨之夜,清卿来到新桥东北的合欢亭,请小红把酒语情,小红冒雨赴宴。当夜,两人成就了凤鸣鸾和之美事。自从在合欢亭上订立了鸳盟以后,清卿和小红的鹣鲽之情便一日深似一日了。一日下雪,小红摆酒邀清卿赏雪,二人继之又欢娱一夜。次日清晨,二人共阅《西厢记》,读至张生与崔莺莺普救寺生离之事时,禁不住双双有“好事多磨”之叹。正在此时,书童送来一个简帖,原来是内务省要召清卿随某大官出使西国一年。果然,生离之事落到他们头上。清卿赴西国的前夜,三位友人与小红同在花月楼为他设宴饯行,众人浅斟低语,赋诗言别。当夜,清卿和小红互诉衷肠,期盼来年相逢之日;翌日,二人停车场无语泪别。二人自分别以后,频频鸿雁传书,相思之情日深。过了一年,小红不见清卿回国,于是就寄了一封盼归的信给他。清卿接信后,遂请致仕,准备回国,并复小红一信以说明原委,小红收阅回信后欢喜异常。十余日后的中秋月夜,小红应清卿三位友人之邀至狐鳗亭赴宴。席间,三人向她道喜,小红不解;猛一回头,却见清卿立在身后,禁不住胸悸颜红,惊喜连连。自此以后,清卿日夕读书,才名籍于都下,小红也守着贞操,一意等着和他订婚成亲,白首偕老。

通过考察其故事内容,《新桥八景佳话》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中国明清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是一个当代学术研究概念,一般指明末至清代以青年文人才子与美貌女子之恋爱故事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其主要特点大致有三个:才子佳人以诗词韵语为发生爱情的契机,双方才色相慕;女主人公的身份多为官宦富家小姐;小说情节多以“男女一见钟情→小人拨乱离散→才子及第团圆”为主要模式。但笼统地说,在青年男女婚恋题材不变的情况下,这类小说在文体上又可扩展至文言传奇、白话话本,篇幅亦可包括短篇和中篇,女主人公的身份也不必局限于官宦富家小姐,还可包括一般良家女子以及女乐、歌妓等,情节模式亦可多样化。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将《新桥八景佳话》——当然也包括《情天比翼缘》——视为才子佳人小说,应该没有问题。实际上,史实也可证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在江户时代就大量传入日本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木爱花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与这类小说在日本的流布有着潜在的联系。例如,据宫内厅书陵部所藏《舶载书目》的记载,仅自元禄八年(1695)至宝历四年(1754)的六十年间输入的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作品就多达30多部、20余种,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的(大庭修编《宫内厅书陵部藏?舶载书目附解题》,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1972年版)。又如,宽政三年(1791)秋水园主人所编辑之《画引小说字汇》附录了159种书籍,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有20多种(古典研究会编辑、长泽规矩也解题之《唐话辞书类集》第十五集,汲古书院1972年版)。据此,我们说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是当时日本文人喜欢读的热门书,大概也不为过。而且,当时还有很多这类小说的和文改写本和翻案小说问世,前者如栗原主信的《通俗好逑传》(1759)、西田维则的《通俗金翘传》(1759),后者如泷泽马琴据《平山冷燕》而作的翻案小说《松浦佐用媛石魂录》(1808/1828)等等。由此不难想见,文人嗜读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热潮在江户至明治初期的日本可能相当热烈和持久。更为关键的是,文人的这种阅读趣味与他们在新旧交替时代的精神趣味遇合之后,具体演化成了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训译、翻刻与日本汉文艳史、情史的创作潮流。三木爱花的老师服部抚松便是这股潮流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不但写了《东京新繁昌记》,办了杂志《吾妻新志》,还翻译评点过清代才子佳人小说集《五色石》。此外,他的另一位老师田中参曾经编写过一本名为《〈西厢记〉俗解》的讲义,《西厢记》虽不是小说,但其题材内容、故事情节却与才子佳人小说暗合。作为弟子,三木爱花得两位老师所崇尚的文学趣味的熏陶之深,受其文学活动的影响之巨,皆可想而知。可贵的是,他似乎比当时的大部分作者有着更强的小说文体意识,即不仅创作了《东都仙洞绮话》等“繁昌记”系列的笔记文集,还以娴熟的笔法写了两部章回体的才子佳人小说。

我们可以这样说,三木爱花的才子佳人小说既是对同类中国小说的模仿,又是明治初期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其与中国作品之间异同参半。

先看题材、主题和情节。第一,两者的题材基本相同,写的都是青年才子与美貌女子恋爱的故事。不过,《新桥八景佳话》的女主人公小红的身份是名妓,与同类中国作品多以官宦富家小姐为主人公的常套略有不同。第二,两者大都以主人公追求功名富贵和美满爱情为主题。三木爱花作品中的男主人公起初是为求取功名前程而进入都市的,但最终却仅以获得爱情为结局,这与同类中国作品中男主人公取得功名之后再将爱情揽入怀中的常套也不同。三木爱花选择这样的题材,表达这样的主题,大概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青年文人的普遍心态有关。明治开化时期,江户开府以来逐渐稳固的封建秩序和道德规范日渐崩塌,像东京这样的大都会遂成为青年文人们自由发展与实现理想的沃土。于是,他们抱着求取功名富贵的心态,背井离乡,闯入京城。然而,他们在立志奋斗的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找不到出路的苦闷与彷徨,于是便通过阅读或创作这类小说作品,期许能够获得一丝心理上的抚慰。第三,两者都设计了“男女相遇一见钟┣椤┆历尽艰难险阻→男女大团圆”的情节结构模式。不过,在“历尽艰难险阻”这一环节中,《新桥八景佳话》采用的是“出使西国”的情节,与同类中国作品采用“小人拨乱离散”的情节不同。

再看文体和语体。就文体而言,《新桥八景佳话》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首先,该小说共八回,每回回目不是常见的对句,而是用一个十字单句来概括本回的主要内容,而且八回分为四组,相邻两回回目构成对句,这种形式与中国小说不同。其次,每一回中都有“话说”、“却说”、“只见”、“正是”、“真个是”、“毕竟后话甚么,且听下回分解”等程式语,此与中国小说一样。最后,正文中的韵文,分诗、词两种,有即兴自作的,有引用古人的,有的是稗官赞语,有的是小说人物言语的一部分,而且上场诗、下场诗也不是每回都有,第一回有一首上场诗,第三回有一首下场词,第四回有两句下场诗,第八回有一首下场诗,这些都和常见的中国章回体小说略有不同。就语体而言,它是白话小说。三木爱花用白话汉文写小说,这在当时代表了一种新的写作倾向。通常情况下,日本人在创作汉文小说时更喜欢使用文言,较少有人能够流畅地使用白话。在此之前,较好的白话汉文小说,只有江户时代冈岛冠山的章回体小说《太平记演义》,至明治初期,三木爱花用白话连续写了两篇上乘之作,实在罕见。就在其两部小说问世的明治十七年(1884),九春社出版了袖珍辞书《小说字林》,收录了常见的汉文白话小说词汇6000余条,并对之施以一种新的训读方式,做出了方便本国人阅读汉文白话作品的新尝试。这当然不是偶然的,该辞书与三木爱花的两部才子佳人小说,一同成了明治初期日本文人汉文小说趣味转移的最好证明。

日本汉文小说作品既是受中国小说文学浸淫的产物,又是日本文人基于本土文学传统与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特别创造,因此,很多作品都会呈现出一种新奇的双重属性,三木爱花的才子佳人小说自然也不例外。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三木繁昌才子佳人
三木落
三木落
三木落
三木落
繁昌蝶变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繁昌老年大学参加全县庆祝建党97周年书画展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学校歌
张生与李益爱情比较研究
浅谈《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