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当前职业教育还一直受学科教育的制约,很难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更无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学习对象(内容)主要是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任务、内容和所需的能力等,这一属性和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应打破学科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践活动展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景,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的关键能力(核心能力)越来越重视,对传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将结合《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开发进行探讨。
一、课程开发的思路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的思路是根据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确定药学专业的主要岗位群。通过调研分析各岗位所需能力后进行归纳整合,确定本专业从业人员所需的核心能力,分析这些能力之间的逻辑联系并结合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归纳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学习领域,明确专业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开发的过程
(一)岗位分析及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成立了由校领导、专业建设负责人、骨干教师、课程专家、本专业行业技术专家组成的项目开发组,对本专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进行职业任务分析,确定课程体系。通过以上过程,我们归纳得到了,药学技术人员对应的职业工作岗位,包括药物制剂工、药物分析工、药物调剂工、药物提取工、药品购销员等。
(二)学习领域设计
我们将药物制剂工这个岗位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原有的以学科体系课程来培养学生已不适应药物制剂工这个岗位的要求,我们必须解构原有学科体系课程,重构行动体系课程。
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体系是将原来的《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事管理》、《药物新剂型新技术》、《药物辅料》等课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编排,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知识为体系的课程,构建了行动体系的课程。例如我们可以将《药剂学》、《药事管理》、《药物新剂型新技术》、《药物辅料》等课程的内容整合到新的课程《药物制剂技术》中。
(三)学习情景设计
在学习情景设计中,我们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通过学习使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职业性。
根据制剂工艺与产品的对应关系和制剂工作结构特征,《药物制剂技术》项目式课程设计为“学习情景—学习项目—学习任务”的多层次结构。一个学习情景涵盖一类剂型的工艺问题,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一个学习项目对应一种剂型产品的工艺工作领域。为了避免项目过大对教学组织造成困难,参照工作结构的构建模式,我们又将一个学习项目分解为与工作单元相对应的若干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获得解决某一方面的能力,完成一个项目所涵盖的各项任务,就可以获得解决一种乃至一类制剂工艺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实施过程
1.四阶段教学模式
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和工作流程,来序化教学内容并组织与安排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采用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即: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课程课堂教学,以工作任务引导仿真软件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式的教学,最后在企业完成顶岗实践,实现工学交替。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在完成由模拟到真实的工作任务中逐步提高。
2.六步骤教学过程
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场所为依托,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模式。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完成项目教学模式实施: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方案、控制检查、评价反馈。
3.四结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四结合”评估体系,即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程特色
通过以上课程开发,《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形成了以下课程特点,即①课程目标能力化;②课程内容情境化;③教学模式一体化;④教学评价多元化。
通过以工作项目为载体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实施,实效明显,它将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贯穿在各工作项目中,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企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众多实际问题。但是该项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内容的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具有典型性、完整性、职业性,才能真正使得学生职业技能的构建与理论知识的获取融合一体。这其中需要有关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与企业深层次的合作、学校的大力支持,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张雷红,曹露晔等. 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提取分离技术课程构建[J].药学教育,2009,(2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