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荣
人们现在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天下大事,这对于从事传统媒体的报纸编辑,冲击委实不小。如何发挥好自身优势,进一步办好平面媒体,既是各家报纸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位报纸编辑必须思考的问题。
网络时代,促使报纸编辑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拓展编和辑的容量内容,让报纸在新闻报道上尽可能产生“1+1>2”的效果。
传统报纸编辑的任务和功能比较单一,做的是“来料加工”的活儿,在工作上是被动的、从属性的。伴随着新媒体的冲击,新闻的读者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强化,新闻报道也由单一的就事报事转向了深层次的解读、分析。这就要求报纸编辑摆脱“加工厂”的作用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扩展编和辑的容量内容,提前介入选题的拟定和报道的策划,为记者和通讯员的采访提供必要的建议和要求。同时,报纸编辑还要根据报纸自身的定位要求,从新闻内容到写作方式,从版面安排到编辑方式,加大稿件的编辑与整合力度,使稿件达到群体优势,形成版面上的强势,产生“1+1>2”的效果。
2012年6月5日,《内蒙古日报》组织了一期走基层的稿件,报道中没有将基层组织建设、环境保护、草原旅游和城市建设以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宏观的大问题进行长篇、抽象地论述,而是独辟蹊径,巧妙地把每一个方面进行剖析。新闻事实从具体人、具体事切入,把硬性政策和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联系起来,好读易懂,没有空话、套话,结构别出心裁,凸显了新闻的贴近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为读者喜闻乐见。从这个方面来讲,其他媒体就不具备这种优势。
媒体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读者的争夺,取胜的突破口就是差异化。报纸编辑需格外重视差异化,给读者提供更多有个性、有特色的新闻报道,而做专题报道、深度报道则是报纸编辑的优势。比如,结合党和政府所关心的民生工程、经济增长等问题,报纸编辑必须加大重大新闻专题的策划力度,在独家报道、深度报道上多下功夫,多侧面、多角度地发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做出一系列有影响有深度的报道,赢得读者青睐。另外,报纸版面如果不能在尽短的时间内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那版面的编排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不管是图片的处理、图片说明的制作,还是题目内容的拟定、标题形式的处理,都应该符合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的原则要求,大量图表、漫画等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就说明了这一点。报纸编辑尤其要在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使报纸的版面设计既能真正反映本报的办报宗旨,又能满足读者需求,有审美性,有特色性,真正提高“第一眼效应”,很好地为内容服务。
在如今的媒体市场上,报纸编辑还要彻底摒弃过去“高高在上”、“我编什么你看什么”的做法,应牢固树立一切从读者角度考虑问题的思想,潜心研究读者心态,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借用网络手段为读者烹制色香味俱全的“精神佳肴”,变新闻的“灌输式”传播为“交流互动式”传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现在,有的都市晚报开设了“有事Q我”专栏,上午有读者用QQ发出提问,下午的报纸上便可见到记者及时采写的回音。有的采用了刊登网上点击率高、具有代表性的网友博客和网论的方式,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既丰富了报道的内容,又吸引了读者。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信息资源,报纸编辑在利用这一资源时,要学会既从网络信息中发现新闻线索,也要认真分析,反复甄别,尤其是一些敏感话题,更要小心对待、严格把关,切不可被虚假信息迷惑,以讹传讹。2006年,有一张成群的藏羚羊与一列长长的火车同时在青藏高原上飞驰的照片,先后被全球200多家媒体采用,吸引了众多眼球。可是,最后曝出的真相却让人们大跌眼镜——照片为PS合成图片。比如,在搜索某一个信息时,网络上经常出现好多种不同的说法,有时还互相矛盾。为准确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就必须得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不了的,就想方设法联系知名学者,让他们尽可能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没有挑战就没有突破。身处信息爆炸、竞争日烈的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必须以开放、学习的姿态,注重合纵连横,不断提高专业水准和使用新技术能力,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广阔的知识视野,在编辑工作中不断推陈出新,让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