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双喜 娜日娜
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民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民生新闻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民众“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采编方法,反映具有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的新闻。新华社播发的《12道民生考题待解》,总结了民生新闻的十二大主要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司法公正、收入分配、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城市拆迁、土地征用。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托,稳定是民生之后盾。民生新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平民化视角,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针的具体化,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运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情怀和命运,聚焦舆论热点、难点,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的事件和现象。
社会大众对于官方有关国计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是非常关心的,他们非常渴望通过媒体的解读,来了解与自身相关的信息,进而调整自己的生活行为,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这一内在的需求,也应是民生新闻的报道重点所在。民生新闻的报道范围非常广泛、具体,涉及多个方面。
(一)重要——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经济内容。民生的根本,是要提高经济收入。它不但包括工资性收入,还包括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体现了民众在这方面的愿望。所以,媒体在这一层面上的关注点就是,多报道民众所需要的就业机会,多报道民众如何在存款、房产等财产方面的投资机会。与民众投资、理财相关的内容,深受民众欢迎。近年来,报业传媒竞争日趋激烈,民生新闻也受到各家媒体不遗余力的追捧。这是因为传媒竞争的实质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为受众提供贴近性强、受欢迎的新闻,是吸引受众注意最便捷有效的手段,民生新闻恰好就符合这些特性。
(二)好看——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民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除经济因素外,还涉及到非经济因素,如公平与正义、子女受教育、生态环境、身心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等。这就需要政府在公共服务上,为民众创造良好的政治、法制、文化、医疗等环境。媒体从这个角度上报道民生新闻,其分量自然会大幅提升。
(三)有用——对民众来说非常实用的内容。提升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重要的一点是媒体不能只局限于新闻的发布,而要从办实事、办好事的目的出发,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为民众排忧解难。因为现在许多媒体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反映民众忧愁、民众困难的新闻在报纸上刊登后,迟迟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解决。作为媒体,搞好连续报道、追踪报道,为读者服务,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媒体报道民生新闻后,应及时主动地与相关部门联系,反馈相关信息。
总之,服务社会大众的民生新闻,从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把社会大众的身边事、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报道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立足实际,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民生新闻在内容上应加进更为丰富的营养,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去解决、反映真正关系群众利益的普遍性、共同性问题,尤其是牵涉政府关心的,又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平庸与低俗,不断提高民生新闻的品位。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内蒙古电视台)
责任编辑:白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