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铸造的当千大钱

2012-04-29 00:44崔艺民
收藏界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钱通宝咸丰

崔艺民

甘肃铸造的当千大钱,见证了清咸丰年间甘、青两地的大动乱。

清咸丰二年至十一年间(公元1852-1861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并迅速席卷全国。当时隶属于甘肃省的西宁府及沿湟水一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物价飞涨,市场萧条,物资供应十分匮乏,尤其是粮油紧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同时清廷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经费,又加重了对西北各省的赋税。接着连年干旱,粮食绝收,这犹如雪上加霜,兰州与西宁等地都出现了饿殍载道、析骸以爨的悲惨景象。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推动下,青海地区也爆发了以马尕三为首的民众反清斗争,农民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先后占领了循化、西宁、乐都、民和等咽喉要地,并扩展到河西走廊,与清军展开十年之久的拉锯战。这时的青海农牧业生产均受到严重的破坏,天灾与兵灾造成社会极度混乱,广大民众陷入水深火热难以生存的境地。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甘肃铸钱局(亦称宝巩局),又铸行了大面额的“咸丰通宝”当千铜钱来取代大量的已无值的“咸丰宝钞”纸币,这无形中又加速了通货的急剧膨胀,商铺纷纷倒闭,民间贸易中止,致使甘青两地民众经历了一次经济大劫难,史称“咸丰钱灾”。

因为隶属甘肃管辖,青海从未设立铸钱局,百姓日常使用的铜钱与纸钞均由兰州的宝巩局供应,品种有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及后来铸造的当千等。

据《甘肃史志》记载:“清文宗咸丰十年十月,受命始铸当千大钱,翌年秋因民众起事拒用,遂废铸。”由此可见此钱流通时间很短,也说明是民众竭力抵制的结果,这个时期西宁的商业贸易是采用金银和实物互换的方式,朝廷发行的各种货币实际上已失去市场流通的功能。

据《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咸丰初年,市井一文可买烧饼一只,后期五十文仅买一只,民怨沸腾。”可见当时铜钱贬值的状况,有些市民把成堆的铜钱熔化后,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具,如水烟袋、铜火锅、铜酒壶等,金银便成了当时商业贸易及金融活动的主体。

宝巩局所铸造的“咸丰通宝”当千大钱,因铸时短、铸量少,存世稀缺,成为泉界竞相收藏的珍品,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它是甘肃与青海这段动乱历史的实物见证。

此钱直径为65毫米,穿径10毫米,厚4毫米,重72克,钱文工整清晰,铸工精美,品相良好,足可反映出当年宝巩局铸钱工艺的精湛水平。(责编:丁丑)

猜你喜欢
大钱通宝咸丰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中兆通宝涉水直销
咸丰妙解写错字
“建国通宝”钱考辨
科学谋划 精准扶贫——“咸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履职尽责铸造咸丰“人社品牌”
通宝局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
天生我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