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紫砂雕塑的特点

2012-04-29 10:05:34申屠国洪
佛山陶瓷 2012年4期
关键词:紫砂陶泥质紫砂

申屠国洪

摘 要:紫砂雕塑艺术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其他民间艺术的影响,并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员。它的作品即使是传统的佛教题材作品,也有浓重的民间传统色彩。

关键词:紫砂;雕塑

1 前言

几千年来,中国民间传统雕塑艺术以师承传授为主要发展潮流的模式传承至今。在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雕塑以各种材质不同而形意相同的形式,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用朴素易懂的表现手法来实现艺术价值。在雕塑历史发展过程中,前人采用了各种制作雕塑的材料,如早期的石雕、骨雕、泥雕、金属雕塑、陶瓷雕塑等等。而宜兴紫砂陶雕制而成的紫砂雕塑尤为精美,至今已成为我国民间传统雕塑中独特的艺术品,已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接受。

2 紫砂雕塑的特色

紫砂陶雕塑能成为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一朵奇葩,是由于紫砂陶材质细腻、可塑性好、色泽古朴,具有很浓郁的古文化内涵,烧制后其深沉的韵味非常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念。最早的紫砂雕塑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要比佛山公仔陶、德化瓷雕塑晚一些,而至上世纪中叶发展较快。目前不论从经济和工艺来说都有较大发展,似有超过前者之势,敢为厚积薄发而来。由于紫砂泥质稳定性好、易成形、不易变形,塑造的物体可精细、可粗犷,烧后制品呈色均匀、纯正,有珠圆玉润之感,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3 紫砂雕塑的创作

在紫砂雕塑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石,创作中虽然没有用到理论著作,但先辈们在艺术实践中已摸索到规律,总结了许多简明易行的口诀和造型要领。如针对人物造型的“立七、坐五、盘三半”,针对强壮男子造型的“虎背熊腰”、“将军无项”和“文不显肩、武不露项”,针对女性形象的“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瓜子脸、种子脚”,还有代代相传的粉本以及衣纹的处理方法,环境安置和概括造型体积的处理手法,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尤其是不拘泥于自然真实性,不过分追求生理解剖的准确性,以意境为主的创作方式,而且根据表达意图之需要和艺术效果为目的,采取大胆取舍、适度夸张,以及重神态、情节、气韵等,颇具浪漫色彩,为雕塑艺术创作入自由境界而真正达到审美理想的需要提供了最大的活动空间。我们应深入研究和充分认识民族雕塑艺术体系的可贵之处,而紫砂传统雕塑正是吸收了这一传承思想,将雕塑传统文化推向更高一层。

紫砂雕塑从初创走到今天,就与融贯一切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的开始、孕育、发展与壶艺文化一样,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一代又一代的从艺人员从养家糊口到志趣追求,向传统学习又向传统挑战,逐步地融入世界陶艺。明初时大彬的第一尊佛像(相传)到清代陈鸣远的瓜、果、菱、藕,其泥质、泥色的选择与掌控,形体骨架的捏塑与构架,甚至到施于形外的肌理纹饰都传递出雅而不俗、品味高远的格调和境界。

在千千万万的壶艺中,紫砂雕塑不断繁衍出新的样式与生命,大众审美情趣、火热的收藏市场以及业内人士的不懈努力构成其必要的发展要素。而作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得以锤炼,也在茶文化的普及、深入发展中,在品壶、赏壶、玩壶中找到了再现紫砂雕塑的又一番天地,也为手中一厢情愿的捏塑找到了变与不变常态中的最好归宿。

一种艺术样式的派生,一定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一定有其适合情感表达的人文环境,尤其是作者的眼界、学识、技能等综合因素的考量以及创新求异、突破禁忌的冲动,才能有共融的艺术样式不断涌出。紫砂雕塑虽说是众多造型艺术中的一脉,但它的独特性(泥质、成形、明针功夫、掺砂及烧制后把玩)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其他雕塑门类所不具备的。另外,壶中天地也为紫砂雕塑广义上的布局、点化甚至化平庸为神奇而创造了变与不变的机缘。

4 感悟

不久的将来,人们不仅仅留恋以砂壶为代表的陶都印象,而伴随壶艺文化一同繁衍成长,且在壶艺体裁中不断找寻新的生命特征的紫砂雕塑同样会以传承有序、做工精美、手法独特、形制多样而感化更多的人。所以我们坚持普遍中的独特,抓住变与不变的创作主线,紫砂雕塑其生命体态会越发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也会越发感悟到它的文化积淀。

猜你喜欢
紫砂陶泥质紫砂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36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某泵站厂房泥质粉砂岩地基固结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环境科技(2015年5期)2015-11-08 12: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