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草根组织如何与公募基金会合作

2012-04-29 00:44陈雪娇
社会与公益 2012年4期
关键词:草根资助机构

陈雪娇

2012年2月23日,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主办的童缘公益慈善论坛暨“童缘”第二期资助项目签约大会召开。20多位来自政府部门的领导、国内外慈善基金会、学者、NGO组织机构围绕民间公益组织如何发挥更大作用、资助型公益机构资助项目的选择、民间NGO如何申报和做好公益项目等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深入的专题讨论。所有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既有学术的交流,又有实际操作的经验表述;既有深度的研论,又有项目个案的分享。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民间NGO应加强合作,要懂得合理动员资源。对于慈善机构如何获取资金支持,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指出,四个根本条件是公信力、团队的精神面貌、机构的专业性和社会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俊奎还表示,要加强NGO组织建设,不忘宗旨是首要条件,项目涉及问题要综合考虑,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则是必然选择。

议题一:民间NGO组织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徐永光

观点:民间NGO应加强合作,要懂得合理动员资源

推动NGO的建设不难,我想我们这个行业还需要有更好的合作,通过合作推动民间公益的发展,现在“合作”有很多好的模式。我们今年在资源突破上做了一些推动工作,并且从年初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公募基金会有这么多资源,怎样发展现有的公募基金会做一些创新的工作,怎样支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好多机构其实支持草根组织,这些对我们组织发展都是有用的。尤其像中华儿慈会的经验,公募基金会要转型,要把根扎在民间,应把这样的经验告诉大家。

NGO草根组织和公募基金会进行合作,有一批公募基金会为草根组织设立了专项基金。像天使妈妈、瓷娃娃等好多优秀机构都有专项基金,设立专项基金以后,就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公募基金会,已经拿到了公募权,论合法性,公开募捐的权力已经比非公募基金会有很大的优势,既然这么好的项目,怎么募不到捐?这些草根组织,还不懂得怎样去动员资源,怎样利用这么好的条件存款。基金会准备做一些培训,让草根组织学习怎么要钱,向企业要钱,向社会募捐等等。我希望大家一起推动。

议题二:资助型公益机构如何选择项目?

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 刘文奎

观点:选择项目重点看方向、模式和机构

以扶贫基金会为例,扶贫基金会的资助项目是从2005年开始做的,2005到2007年,我们和江西省扶贫办争取政府的扶贫基金,三年投入了2100万,资助了9家当地NGO做项目。2008年,扶贫基金会在理事会上定了两个战略。第一,由操作型基金会向资助型基金会转型。2008年开始,把资助的方式制度化,每年拿出固定的钱资助其他NGO做项目。第二,扶贫基金会做项目由中国向国际化转型,2008年,我们开始到国际上做项目。

在选择项目和资助机构的时候,看中哪些指标?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项目方向;第二,项目模式;第三,项目机构。项目方向指你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扶贫基金会宗旨和业务范围,我们首先选择与扶贫相关的项目,其次要考察项目的模式,项目模式主要考察几个指标:项目的可操作性,项目的可持续性,项目的可创造性,项目的可复制性。从这些角度根据专家经验判断项目是否可行。项目的创新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是否解决了新的问题,发现新的社会需求。二是是否有新的方法。项目模式上有四方面是我们着重看中的,其他条件差不多,这四个由先往后,操作性很重要,然后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可创造性。对于机构的执行力,我们要分两方面考察,一是经验,二是潜力。以上这三大方面非常重要,其中机构的执行力我们尤为看重,项目方向、项目模式、项目申请的团队是我们重点考察的指标。

议题三:基金会怎样实现可持续建设?募得资金?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陶传进

观点:组织建设要靠公信力、团队理念、专业性和社会价值相互支撑

儿慈会作为一个长期的组织,致力于帮助贫困的孩子和流浪儿童。如果这种项目由于人们流眼泪就可以捐钱,获得大笔资金的捐赠,那么基金会就会疯长,比捐的人还多。项目感动人不一定获得资助,于是就需要一些背后的东西。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讲四条。

首先,公信力。

第二,运作项目的团队精神面貌。这些团队的精神面貌是不是有创新意识,是不是有好的理念,是不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东西,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专业性。我在这儿做好事,令人感动掉眼泪,这根本不足以申请到款,因此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专业性还包括可持续性,我们已经不太用持续性了,比如说重复做是可持续性,但是我们看着一点兴趣都没有,但第五年花的钱与第一年花的钱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专业性。

第四,社会意义和价值。为什么可以资助儿童,并不是儿童就一定比老人吃的东西更少,住的条件更差,要说明为什么资助儿童,为什么资助学校,资助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所有的项目资助,所有的学术研究最后都要写明做资金申请和研究意义。意义看起来简单,但是最难做到,意义要叫资助方信服。

具体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做什么事。第二方面,以什么方式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在相当程度上就是社会创新,也能一件事做了好多年也没有做出来,但是换了新的方式做出来,这样的方法就有意义了。当一个领域中别人没做的事,你做了,就是领域的创新,你把意义说明白了,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了技术创新,方法创新。

从公信力到团队理念、精神面貌到专业性和所做项目的意义,在这四方面里,我个人认为公信力是最不重要的,基本程序要有,公信力是不能积少成多的。第四条极为重要,这四条往往关联在一起,一旦做到第三条和第四条,才更有公信力。当有人揭你的短,你就赶快补起来。哪怕有一条是闪光的,你的组织就会变得卓越,就会获得资助,其他三个方面就会跟着起来。

议题四:我们如何挑选项目或者资助机构?

赠与亚洲中国项目总监 肖蓉

观点:挑选项目切入点很重要,选择机构信任不可少

以我个人的例子来说,赠与亚洲在美国机构时间不长,我们机构的基础口号叫做“你的设想,亚洲的未来”。意味着它是一个完全在美国的文化当中,人人参与,人人做。它没有太大的计划性、统领性、机构使命感。我们用的是邀约的方式,这需要我们平时进行大量的积累,我们在各个领域,教育、扶贫、环保、助残、经济发展领域等都有活跃机构,我们也没有自己的网站,都是低调做自己的事情。

对于怎么挑选项目?我觉得项目和机构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对项目没有太大的可持续性的要求,没有创新性的要求,也没有复制性的要求,我们要求什么?我经常问我们合作人:“假如你是一个买方,出资人和草根机构是合作关系,说明白就是买和卖的关系,你到一个超市买一台电视的时候,5000块钱的预算挑选什么样的东西,1万元预算又挑选什么东西,就是这个心态。所以切入点非常重要,中国问题非常复杂,也非常多,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是中长期还是短期?为解决问题设计了哪些活动?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自己把自己说服了,然后说服别人,这个过程通常需要3—5个来回。怎么能证明做完活动能达到某个目标?这个过程是一个拼命想的过程,也是大家一起做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判断机构,前提是我们有积累,我们信任它,在做的过程中我们相信这个机构能力的判断。

有关可复制性,我们可能认识不够,草根机构不可能被其他草根机构所复制,我们会鼓励项目从基础上扩大化,有一些草根机构在四川比较好,因为一些原因在别的省市做不下去,同样的团队和模式,不是模式本身不具备可复制性,而是更多外部因素导致了困难。我们的项目是一个跟着一个走,但是每个项目就是解决这个小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完了,我能保证多少人受益。这是一个市场化的形态下人人参与下的文化产物。

议题五:基金会在做资助项目的过程中,如何把消息传播得更为广泛?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项目部部长 赵武军

观点:消息传播要借船出海,共享资源

我觉得很简单,顺风而呼,登高而高。以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为例,只有两件事情,要想做更多的事情,力量还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长怎么办?借船出海。社会上有很多做得很好的项目,我们能不能把资源共享呢?可以。我们把基金会的资源拿来共享,这样我们就建立了将近20个专项基金,这是好事情。除此之外,“童缘”第一期的举办应该说是最困难的,因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大家都还不知道,包括名字都想了很久。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这个消息传播出去从北京传到地方要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我们第一期采取一些辅助手段,比如,动用已经有的资源,我们用了一些已经成熟群体团体,例如少年宫、团工委、学校等等,通过他们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第一期的结构仔细看的话,云南有十几家都是妇联系统的,第二期逐渐减少,第三期不借用这种团体,完全是NGO组织,我们通过已经有的渠道传播出去。机构和项目是紧紧相连的,从第二期开始,我们逐渐把项目分类,使申请的NGO组织有所重点的选择。

议题六:民间NGO应该如何申报?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陶传进

观点:申报就是要推销项目,表达自己的精神

首先,要推销自己的项目,有几种方式。人和人当面接触,互相了解,凭感觉,都在你整体表达气场中体现出来。我们大多数没有这个条件,比如需要5000字的字数表达出来。有人说要凑5000字,有人认为5000字是个资源。这个时候要想自己应该向别人表达什么。不同的组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有以下几个方面:谁,在什么地方,什么背景下,做什么。我们做一个对比,就知道这个意义了。我们做一件事,为什么这样做?针对这个问题,能达到什么效果。考试琢磨着老师的意图,琢磨着标准答案,目前阶段这很有效。有的时候申请书别人写得还不如你。要把你的精神写出来,这是长久有效的。

议题七:基金会一方面是资助方,一方面是受助方,在完成项目的时候,有没有一些经验可循?

中国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 刘文奎

观点:了解出资方的需求、力求双方认可

实际上企业跟我们许多想法一样,大家有自己的方向和需求,以曹德旺为例,他捐的钱很多,他最关心这个钱会不会中途流失掉?你给他提交这个方案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要把流程看清楚。我们经过这样的制度设计,钱不可能跑走,跑走了随时会被发现被罚。这是他最重要的需求。我们要了解所有的资助方最根本的需求,比如我投资A建一所学校要三年,而B建一所学校只需一年半,我当然选择B,为什么?因为这样我的钱可以更早让孩子受益。我们要了解出资方的想法,大概有以下几个方向:第一,符合宗旨。不管方案多么好,项目模式多么好,团队多么强,如果调来一个纯粹与扶贫没有关系的环保,那肯定不行。第二,公信力。像我们这样的机构,设计所有制度,包括评审的时候,看的是可操作性,预算是不是需要花那么多钱、它的可操作性、实际性、可复制性,包括团队的价值观和理念,你是想通过项目帮助人,还是想通过项目挣点钱?像我们制度设计里面,我们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钱不仅要花出去,不仅要把项目做出去,最主要的还是钱不能花出事来。基金会我们拿的是公众的钱,我们给人承诺了,我们的制度设计没有问题。我们不相信任何人,我们只相信制度。申请项目时钱的去向问题,一定要向捐方说明。方案里面,无论流程还是制度,最终指向捐赠人的需求,他希望看到什么,方案里必须交代。如果交代好,方案就可以通过,如果流程他不认同,肯定走不到一块。

赠与亚洲中国项目总监 肖蓉

观点:简洁清晰促进合作

我们不是不在乎钱,其实每一分钱怎么花,应针对不同的资助方采取不同的策略。我们作为海外出资人,他们是专业服务方,我们需要帮他们来判断,他们的意愿通常会在这里是缓冲的。如果要合作,首先要明白,我们告诉你的是当地最需求和当地能够达到的解决方案。我们知道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没有那样的机构或者机构达不到那样的能力。有一些项目,我们允许它做下来就是70%的效果,这就是目前的现实状况。不仅仅是草根机构,也有一些大机构,跟我们合作当中,发现他们往下推的时候进行不了。如果你们申请扶贫基金会,对于他们的宗旨和他们作为出资方的意愿非常看中,但是与我们沟通的时候不用看中这个,事先告诉我们怎么做,在执行过程中怎么做,要真正想明白。一旦这个项目批准之后,你非常清楚一步一步怎么做,你心里踏实了,我们也踏实了,出资人也踏实了。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的诀窍。

我们员工常说:一页纸能搞定的事情,不要写三页纸,一句话写清楚不要写多句话。要在所有项目设计环节,特别清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做的事是什么?有什么的团队和能力,涉及到自主问题,如果你落地到一个学校和社区,怎么跟外部资源对接。要呈现出来,最重要是一个预算,民间机构对于预算不太清楚怎么做。我们就说细化到单元,比如说要做什么事,比如说支出部分,你就要做出来。工作当中,除了计划书呈现的时候,真正拿到资金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叫做工作时间表,也是很细的。把所有的东西呈现出来以后,远在海外的出资人就知道你怎么做,花多少钱,什么人受益,成功的可能性是多少,改善什么问题。在与项目官员沟通的时候,简洁和清晰非常重要,我非常鼓励大家用段落的方式。评审的时候专家不用逐字的去看,如果写提纲的话就会做出清晰的判断。

议题八:如何加强NGO的组织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韩俊奎

观点:不忘宗旨、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塑造、项目涉及问题周密考虑

第一,宗旨。一个机构要做好一个项目,人、钱、项目,是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这三个问题,其实是围绕着一个使命来说的。只有使命才能为组织注入灵魂。这句话说起来没什么太大意思,有很多草根组织什么钱都想要,最后什么都忙,忙得忘了自己为什么成立这个组织。如果没有宗旨的话,我们后面的一切,包括核心竞争力等等都没有。

第二,核心竞争力。我们给很多组织做评估,比如做儿童项目、给孩子提供免费午餐,会问他很多问题,比如说包装的问题、运输的问题、如果留样的问题、如果出现紧急预案的问题。他在这个地区为什么一定要做营养餐,儿童的市场可以分成无数的市场,比如智障、肢体残疾、贫困等等问题,你到底能够做什么?能不能做一个排序?是否同那个组织做了比较?这个核心竞争力就很重要。

第三,项目涉及问题非常重要。我到西部去的时候,这些组织把我带到最贫困的家庭,他们连鞋子也没有,进去两三秒钟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到。提升到怜悯的层次的时候,你就要有前期的设计,在中国,底层设计很多现象是触目惊心的。能不能有一个理性的判断,这个社区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存在哪些项目?我最担心花钱的时候花得心惊肉跳,钱来了跟流水一样花掉。我呼吁一些机构钱花得慢一点,理性一点,项目设计周密一点。比如赠与亚洲,包括举一些例子反复地谈判,接触两年三年才慢慢去谈。很多细节如果三个月完不成,就提前告知,比如延迟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到年末截止。这样非常灵活不失原则。

我觉得草根机构的组织建设相当重要。我看到西部有些草根组织,在进行人力资源建设、组织结构建设。但是如果核心人物没有,这个机构也就完了。如果这个机构只能运作10万,你给他100万,第二年,这个机构也完了。比如我拿20万,就要考虑到这20万怎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而不是想着把钱散掉。这就是对一个NGO组织的挑战。

议题九:从专业角度来说,如何给民间公益组织项目提供一些可能性的培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韩俊奎

观点:从学习、培训、项目资助的过程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能力

能力不足是永远存在的问题,因为人无完人,都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地方推着中央走,民间推着官方走,都是这样的。我讲的专业能力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一个合法身份。从中华儿慈会角度来说,这个平台做得相当不错。这些年来它为公益项目招投标。这几年政府也在推进购买服务的基金,这两年我们发现北京、上海政府在加大资金的投入。我觉得从能力方面来说,按照国际NGO组织一个项目的过程,就是提升能力的过程。前面肖蓉讲得比较详细,比如怎么体现专业化。包括进入社区开展一些扶贫项目的时候,他们进去的时候就得考虑退出来,战略考虑十年,五年就要退出来,退出来以什么样的方式退出,这是我们要资助的公募基金会。从学习、培训、项目资助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帮助合作伙伴提升能力,这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问题。

猜你喜欢
草根资助机构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草根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草根
草根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