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又一个黎明》的创作感想

2012-04-29 07:38刘娜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内心创作母亲

《又一个黎明》因为剧情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对我而言,如何生动地将人物展现在舞台上是这次最大的挑战。体验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至关重要,包括针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揣摩以及捕捉人物的外部形象最基本的两方面。

饰演;揣摩角色;排演;创作感想

2002年的夏末,剧院将要排演一台新的话剧《又一个黎明》,安排由我来饰演小卉这一角色。该剧讲述的是一个病房的两位病人,一个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何亮,一个是瘫痪18年的工人关云年,而其瘫痪的原因正是何亮儿时的一次恶作剧所致。何亮面对关云年的不幸,灵魂和人格受到了拷问和挑战,终于在又一个黎明到来时,背起关云年,大步走向等待他的讲坛。我所饰演的小卉是关云年的女儿,同时又很崇拜何亮。当我接到剧本读完一遍后非常兴奋,因为剧情跌宕起伏,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难得的好剧。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便充满激情的投入到了排练当中。小卉这个人物类型是我从来没有饰演过的。因此对我而言,如何生动的将人物展现在舞台上是这次最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至关重要。这其中就包括针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揣摩以及捕捉人物的外部形象最基本的两方面。我认为只有这两方面的功课做足了,或许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参加《又》剧的排演,使我对体验人物有了一些感触和认识,以下谈到的就是我如何通过这两方面来完成创作的。

1.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丰富的内心感受才是支撑演员强有力的在舞台上表演的基础,这就来源于对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得是否充分。在剧中,小卉这个人物看似是一个性格开朗,大大咧咧,一副什么事都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她是很要强的同时内心又非常脆弱。她只是在用表面的行为掩饰自己。记着排练第二幕时,小卉在病房照顾父亲并且见到了心中崇拜的英雄人物何亮,非常兴奋。导演要求我此时无论从形体还是台词都要调动起积极性,表现出非常主动兴奋的状态。而当何亮等人物下场了病房里只剩下我和父亲时,脆弱的小卉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抱着又一次要自杀的父亲失声痛哭。这时的小卉是温顺懂事的。在短短的一瞬间要从非常兴奋一下子转变到另一种极端没有任何过渡。起初我怎么都达不到导演的要求,一演到这里就卡壳。当时觉得没有充分的时间来酝酿过度,所以目送何亮下场后一转身就要达到悲伤痛哭的状态,就觉得很别扭,心理依据不足。这种情况其实是我对小卉的内心感受及思想感情体验的不够,仔细分析一下规定情境:小卉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瘫痪了,从未见过母亲,是奶奶抚养大的,经历了多次父亲自杀,我问自己,如果我是小卉,面对这样的经历,面对相依为命的父亲又一次要自杀还能无动于衷吗?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转身面对父亲之前小卉还能同何亮兴高采烈的聊天呢?其实小卉是非常要强的,她并不愿人们知道自己可怜的身世,贫苦的家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再苦再难,哪怕是面对父亲自杀,她也要向人们传递出一个信息:这没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所以前一秒钟面对何亮时小卉是在拼命地掩饰,从而减弱人们对父亲的关注,后一秒中面对父亲时才展露了真实的自己。分析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有助于我的情感爆发,有了合理地内心依据卡壳的情况逐渐在消失。

还有一点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那就是和我们剧院的老演员同时也是我的老师一起同台演出。他们通过自己积累几十年的表演经验来展现自己发挥自己,并且不时地点拨我,这使得我在体验小卉这一人物的内心感受时,逐渐完善与丰富,踏踏实实的向着人物靠近。当时由于创作经验的问题,我只注重了重点事件中的情节及人物,却忽略了连接这些重点之间的细节表演。如果放弃这细微处的内心感受,那么我在心理转换时会很生硬,自然让观众感到这个人物就像一件新衣服,风格样式颜色都很好,就是没有扣子。记得第三幕中间的一场戏是这样的。小卉听到了父母之间的一段谈话,不知真相的小卉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面对抛弃他们的母亲时依然那么平和。愤怒和仇恨此刻在小卉的身上爆发了。在对母亲的一阵宣泄之后,小卉便再也承受不住了,蹲在地上哭了。母亲赶紧扶起小卉。当初我在被母亲扶起这一细节上没有任何态度,有位老师提醒我:你此刻内心在想什么?下场戏紧接着便是小卉和母亲相认的重要部分了,怨恨是延续了上一场戏的态度。那么小卉怨恨的态度在哪呢?其实小卉从记事起就开始恨母亲了,如果母亲不走,父亲就不会自杀,如果母亲不走,自己就不会假装坚强其实脆弱。分析了人物的这种思想情感,有了这样的内心体会,我觉得在母女相认前,小卉和母亲的每一次交流时内心都是怨恨的。于是在第三幕母亲扶起小卉时,我添加了一个形体动作,用力的抽出手推开母亲,这样小卉对母亲的态度在观众的脑海中印象更加深刻了,同时也将下场戏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就为下场戏的母女相认时小卉的态度打下了伏笔。谢谢老师们让我懂得到位的表演是通过准确的内心体验来完成的!我认为,细节处的表演才能彰显演员的功力!

2.准确的捕捉人物的外部形象

要想全面的在舞台上展现一个人物,只体验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即内心感受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准确的扑捉人物形象,这样才能使人物更加鲜活。小卉这一角色在剧中是一个间接受害者的形象。由于他人的恶作剧致使父亲瘫痪,母亲离家出走,生活的不幸与重担过早的压在了她的肩上。从这一点来分析,小卉应该是个内心早熟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人情冷暖,所以她在人面前只表现出坚强乐观的一面,却偷偷藏起了自己需要母爱的脆弱内心。演员和角色本身的经历是有差别的。怎样才能准确的捕捉小卉的外部形象呢,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向生活要答案。我先从人物的外部特征入手,如穿什么样的衣服、裤子,穿的什么样的鞋,走路、站、坐都有什么特点,说话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习惯动作等等。然后再观察人的精神状态,透过外部特征,看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他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样的等等。生活在我周围的人们,一定有单亲家庭的孩子,我想她们身上多少都会有小卉的影子吧!我便以观察他们为切入点,把具备男孩性格这一特征融入到小卉的形象当中,使得小卉在举手投足间总是大大咧咧,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通过这样的塑造,想让观众看到一个表面粗线条实际是因为缺少了母爱的小卉。同时也就比较符合剧本中呈现出的人物基调了。当然,类似于这样的人物观察创作还有很多,我只谈到了其中的一点。准确的捕捉人物的外部形象也是体验角色其中的一方面,不可或缺。

由于外形条件是比较符合人物的,所以我在起初以为创作这个人物不会太难,可是在经历了艰苦的排演过程后,才使我真切体会到一个人物的诞生是通过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捕捉人物的外部形象来完成的,只有专注了这两点,才能使观众看到一个全面立体栩栩如生的人物来。这两点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在不知不觉当中与人物同呼吸共悲喜,同时也享受着表演给我带来的乐趣与魅力。这次的创作体会很多,从第一次接到剧本到第一场演出,只是一个阶段,创作还在继续。对于一名演员来说,不管演技如何还是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踏实的走好每一步,才是创作的基础。

(说明:本刊2012年第12期总第449期P122刘娜的《浅谈表演的基础》一文作者单位应该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

猜你喜欢
内心创作母亲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一墙之隔》创作谈
给母亲的信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悲惨世界
一块生锈的铁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