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晨
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其理论依据来源于现代微观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现代微观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投入增加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了投入增加的比例。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一方面可以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每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分摊,降低生产单位成本,进一步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最大利润。
近些年,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国有企业规模化经营中实现最优化管理,对国有企业在规模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国有企业规模化经营
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实力,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和象征。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实力,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和象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是要收缩战线,扶持重点,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改善国家对国有经济的管理,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在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要以坚持规模化为原则,要有利于国有经济规模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实施规模化经营具有以下三方面现实意义:
有利于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收益水平的提高。按照规模经济理论,国有企业进行区域重组、产研重组、产学重组,实施规模化经营,使之配置方式更为合理,使得资源可以跨地区自由流动,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收益水平,扩大行业内的影响力。
有利于培育我国的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及时对国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持续实施规模化经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实施抓大扶强,积极对现有资源进行清理整合。培育和组建大企业集团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还可以提升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速度,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有利于加强行业内的合作,避免同类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实施规模化经营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通过现有生产能力的整合,合理配置资源,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在国际和行业内的竞争实力。
国企规模化经营中的最优化管理
最优化理论最早是工业生产领域提出的,它的对象既是产品生产全过程,也可以是按项目管理的各部件、配件的生产与加工,同时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活动。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应用最优化理论具有客观上的适用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每一个业务部门内部根据其工作过程可以化分为若干个“项目”或分过程,而一个“项目”或分过程都可以运用最优化理论进行管理,以寻求最优化目标实现的最佳途径、方法和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经营中的生产运营系统、党政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也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任务或“项目”按最优化理论的思路、方法进行管理。
在国企规模化经营中全面推行“五化”管理
在最优化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或总目标管理,可以使各个部门或“项目”管理的手段科学化、理念现代化、成效最优化、控制信息化、评价数据化。最优化理论促使管理者在目标函数设定、影响目标函数最优值实现的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分析等方面会更全面、更细致,会使原来许多界限含糊不清,指标不明确的因素变得清晰。通过系统工程理论的方法,能够最终达到管理目标在最优状态下圆满实现。
专业化发展
专业化发展是指集中公司所有资源和能力于自己所擅长的核心业务,通过专注于某一点带动公司的成长。专业化发展是公司成长最基本的战略,也是公司成长的必由之路。与多元化经营相比,专业化发展战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这种成长方式更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因而它所趋动的增长也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长久。
专业化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的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专业化不仅能够通过价值链各环节的分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单个公司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公司成长。目前,以核心业务为中心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日化行业中的佼佼者高露洁(Colgate)公司,仅凭几元钱一支的牙膏和牙刷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专业化正是高露洁成功的关键因素。
扁平化管理
实施扁平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创新工作内容,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赢利水平,理顺管理关系,增强组织绩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是顺应现代企业个性化、柔性化、分散化、信息化等要求,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相匹配、相契合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企业要把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促进项目标准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管理体制的设立上,要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在项目组织结构的设置上,要针对实际,缩短管理链,从提高管理效率,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推行两级扁平化管理模式。在项目成本核算上,要以效益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的核算机制。通过扁平化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与扁平化架构相适应的企业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和细化项目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坚持实施信息化建设和开发,逐步实现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市场化。
集约化经营
国有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就是对企业机构部门、人员、资金、财力、技术、装备等经营要素进行适度的集中调配与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四方面特点:一是追求利润。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投资的企业,经营的结果是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追求利润是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的显著特征。二是经营规模效益化。国有企业要在经营中保持适度规模经营效益,以较少投入带来较大收益,使经营成果在现有规模上达到最大值。三是业务相对集中。国有企业集约化经营是一种全方位、系统化的经营方式,必须通过采取一定的资本集中来促使资金的纵向分配与生产要素的横向流动,以达到集体功能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如相应集中经营决策权、资金调度权、人力资源配置权等。四是技术现代化。国有企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必须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进行经营。
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的重点在于为企业构建一个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是说,使企业组织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免疫功能,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害,并且当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外部创伤后,能自动地修复愈合,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要通过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企业管理获得优异的效率和效益,使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发挥能动性,立足本职把工作做好,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岗位角色管理的规范化,即圆满地做好被管理者的意志动因、能力素质和热情耐心工作。二是组织架构设计管理的规范化,圆满地做好工作的标准条件和资源。三是业务流程管理的规范化,细致地做好工作的方法程序。四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用一套规范、行之有效、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文化体系去约束和激励员工。五是企业整体的规范化管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日常性的规范管理。
精益化生产
精益生产中的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精益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尊重员工、持续改善的一种文化理念,是企业适应内外形势需要的全新生产和思维模式;是经营全过程中贯彻精益管理思想,避免和消除各种浪费行为,是以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为市场提供需要产品的管理方式。开展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活动,是企业夯实基础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和增强发展动力的需要;是营造精益文化氛围、增强全员使命感、危机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是国有企业打造“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战略团队的迫切需要。
为了完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创新发展模式,以专业技术为基础,推进结构调整,跨越提升技术地位、市场地位和战略地位,抓大扶强,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在这个历史转型期,产品质量更优于规模数量。因此,国有企业不仅要重视产业升级问题,还要重视产品质量升级换代的问题,更要遵从质量提升发展战略,更好更快地规模化发展。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