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海昆
人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试图拨开重重云雾,去探索古人的城市生活。无奈,有限的文献记载只提供了模糊破碎的想象画面,散乱的文物遗珍也仅仅让考古学家还原出一小部分真相。正当大家望洋兴叹时,考古学界的震撼发现带来意外惊喜。虽然我们无法拥有时间机器,一些在人类视野中消失已久的历史名城却在时空胶囊的保护下穿越到现代,几近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8世纪开始发掘的庞贝古城因为受火山灰保护而躲过_场场历史浩劫,重见天日后展示了罗马城镇的美丽容颜,成为世界著名旅游景点。其实,庞贝在它那个时代还算不上大城市,充其量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市镇。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除庞贝之外,地中海沿岸还有几处在优越条件下保存相对完好的罗马城市遗址被发掘出来,土耳其的以弗所就是其中之一。以弗所是基督教早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古代安纳托利亚(Anatolia)是一座爱奥尼亚希腊城市,在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立。据记载,以弗所在公元2世纪时已经位居罗马帝国的大都市行列,并号称亚细亚最重要的城市。
在土耳其,从伊斯坦布尔乘飞机到小亚细亚海滨城市伊兹密尔,再从伊兹密尔坐巴士向南行进50公里,便到了以弗所古城遗址。
这处遗址坐落在匠陵环绕的盆地中,呈L型分布,仅仅是古代以弗所的一部分。以弗所城在6世纪因港口完全被注入爱琴海的泥沙淤满而逐渐荒废。这座深埋于千年积淀的泥土中的古城,终在土耳其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重露真容。
以弗所遗址囊括了希腊罗马城市的主要元素,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城市标本,能让人详细获知古代大都会的建筑功能和居民生活。
一般来说,希腊罗马城市由城墙、街道、柱廊、港口、民宅、剧场、市场、神庙、市政厅、浴室、纪念碑、图书馆等元素组成。以弗所遗址几乎包含了所有这些建筑。
当你进入遗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石灰石或大理石铺成的笔直街道。尽管街道在岁月磨蚀下变得凹凸不平、残损破旧,偶尔也有荒草从石板缝中滋生出来,但它瞬间散发了一种来自古典时代的独特韵味。你仿佛看到当年这条街道上车水马龙、喧嚣嘈杂的繁华景象。
街道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古希腊罗马人都是在选好的城址范围内先修筑街道,再依着它们盖房子。为了让城市看起来美观大方,设计者还别出心裁地在街道两旁树立起精致的雕像。由于年代久远,街边的许多建筑物毁坏严重,只剩下高低错落的柱廊。当充足的阳光照来,一排排平行的廊影投射在街道上,宛若可以弹奏的琴键,不断发出撩动心弦的乐声。
据说,街道下方是发达的排水系统。古代以弗所居民不必担心在冬天多雨的季节遭受洪涝灾害。此外,为了避免交通拥堵,罗马帝国规定大城市的街道不能每时每刻都向外界车辆开放,而是要适当采取限行措施。可见当时的城市管理水平就已经很“现代化”了。
顺着街道向前走,你的眼球很快会被右边不远处山坡上一座宏伟的半圆形剧场吸引。它是以弗所遗址中最壮观的建筑,当年可以容纳25000名观众,而今天北京的工人体育馆仅能容纳15000人。
剧场是古典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在那个把戏剧演出当作必不可少的节日庆典的时代,每个城市至少建有一座剧场。
进入以弗所剧场,眼前开阔的巨大空间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真的难以想象两千年前人们是如何把上万块条石运到这里,有规则地堆砌到山坡上,形成60多级阶梯看台。半圆形剧场舞台背后本应该有一堵高耸的墙体,既能在演出时起到拢音作用、制造“立体声”效果,又能为演员化妆与候场提供场地。如今,这堵高墙已经坍塌不见,空留一堆破碎的石头。
悠闲地坐到看台上,俯视着乐池和舞台,仿佛听见基塔拉琴的美妙旋律。在琴声伴奏中,戴着哀伤面具的演员纷纷亮相,为你表演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德斯等大师创作的悲剧。或者,一些滑稽的小丑跳上舞台,做出哗众取宠的夸张动作,以博取台上观众的开怀大笑。在罗马晚期,这里还会上演精彩的角斗士表演。
从剧场高处向远方眺望,一条大道直通港口。古代以弗所是一座繁荣的海滨城市,曾经有许多船只泊进泊出,在爱琴海上进行远洋贸易。无奈沧海桑田,今天的海岸线向后消退了若干公里。港口早已被孤单地甩在陆地上,成为以弗所海洋文明仅存的记忆。
离港口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市场遗迹。古代以弗所居民在这里购买从海外运来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同时把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与橄榄油卖给四处游荡的商人。富足的生活让人们有心情追求舒适享乐的生活,在罗马文化影响下,以弗所人也迷恋上了洗浴,建造了好几所大浴室。在以弗所遗址中能找到两处浴室的废墟。这些浴室的结构比较复杂,分为热水池、温水池和冷水池,另外还有输水管道与锅炉房。
对于那个时候的人来说,宗教活动更是必不可少。罗马帝国时期,政府的宗教政策很开明,允许多种信仰并存。因此,以弗所遗址中还存在几处神庙,有塞拉皮斯神庙、哈德良神庙和图密善神庙等。塞拉皮斯神是从埃及传播过来的,哈德良与图密善则是被奉为神的帝国元首。
每逢节日来临,市民们纷纷涌到自己崇敬的神庙前进行祈祷,把牲畜交给祭司用于牺牲。那种场面往往是血淋淋的,祭司不仅把动物的鲜血泼洒在祭坛上,还把动物内脏掏出来放在炉火上灼烧,希望从中洞悉神的旨意。
以弗所遗址不仅拥有比较完整的古代城市格局,还拥有很多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实体。这里宛如一座“收藏”古希腊罗马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塞尔苏斯图书馆是以弗所遗址的标志性建筑。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总督塞尔苏斯在他父亲坟墓上修造了这座图书馆以示纪念,顺便为以弗所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时隔近两千年,图书馆的外墙、藏书室和阅览室都已经坍塌。1970年至1978年间,土耳其考古学家把图书馆正立面的砖石按照原样拼接起来,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
我相信,没有哪个游客在看到塞尔苏斯图书馆正立面后不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它的双层楼阁结构本身就代表了罗马建筑的一个独特类型,高度和宽度的比例几近完美,给人一种稳重雅致的感觉。组建它的石头泛出淡淡黄色,既不刺眼也不昏暗,在蓝天映衬下非常协调。
图书馆每层各有8根柱子支撑起墙壁的重量,雕花的科林斯式柱头和螺旋的爱奥尼亚式柱头上下呼应,打破了柱身僵直呆板的印象。四尊栩栩如生的女神雕像树立在底层墙壁上的神龛里,分别代表善良、思想、知识和智慧。
走进塞尔苏斯图书馆,你会发现雕饰无处不在,每一个花纹,每一个图案都极为考究。塞尔苏斯细心地打扮着这座图书馆,把他对知识的尊重、对父亲的纪念全部凝聚在此。据估计,当时这座图书馆藏书就达上万册。
图拉真喷泉与哈德良神庙也是以弗所遗址中的建筑杰作。前者以罗马帝国疆域最广袤时期的统治者命名,是当地官僚对元首图拉真的献礼。这座喷泉的设计非常新颖,原本有个平面呈凹字形的双层楼阁将装配喷管的水池围在中间,楼阁上装饰着美神、酒神的塑像和其他一些人物雕像。现在,楼阁只剩下一面,雕像也都被运走,保存在伦敦大英博物馆或塞尔丘克以弗所博物馆中。尽管喷泉已经丧失原貌,但它的灵魂仍然存在,将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辉煌气度展现出来。
哈德良神庙是一座小巧的宗教建筑,用来祭拜那位曾经游历到小亚细亚的伟大元首哈德良。它的长宽都不到10米,既没有雅典帕特农神庙那样的壮观规模,也没有罗马万神殿那样的厚重身躯,但它值得称道的就是那完美弧线的拱形门楣。拱门是罗马建筑的典型特色,哈德良神庙会让人不由得对罗马圆拱情有独钟。
以弗所像庞贝一样,保存着带有壁画和马赛克的民居遗迹。组成几何图案的马赛克拼画装饰着富贵人家的地板,营造出舒适奢华的居住环境。残墙上面若隐若现的涂料色彩诉说着罗马时代以弗所人对生活品质的用心追求。无疑,这些遗迹成了学者们研究古罗马平民生活的宝贵资料。
以弗所在古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大都会,经历过多种文明的洗礼。
考古学家根据墓葬和出土陶器断定:早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从希腊伯罗奔尼撤半岛漂洋过海来这里生活,建立了简陋的定居点。那时,它还不能被称之为城市。
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安纳托利亚的赫梯帝国占据大部分小亚细亚半岛,在后来的以弗所城所在地修建了一座名为阿帕萨斯的城市。在当地语言中,“阿帕萨斯”这个词的发音和“以弗所”很像,或许就是以弗所名称的来源。
赫梯帝国衰落后,小亚细亚来了新主人。自从约公元前1200年起,随着游牧民族多利亚人自中欧向南欧的迁移,希腊中部的原住民爱奥尼亚人被迫远离故土,逐渐逃亡到爱琴海对面的小亚细亚沿海地带,建立起包括以弗所在内的很多殖民城邦。因此,小亚细亚西北部沿海一带被称作“爱奥尼亚”地区。
关于以弗所城的出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雅典国王卡多罗斯之子安德洛可洛斯打算带着爱奥尼亚臣民到外边去另建一座新城,于是他来到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向女祭司祈求未来预言。女祭司说:
“在野猪奔逃,鱼儿跳跃的地方建新城肯定会有光明前途。”安德洛可洛斯带着预言向小亚细亚出发,走遍了很多地方,始终没有结果。一天,他用油锅炸鱼,不小心让鱼从锅中跳了出来。那鱼带着火星点燃了周围的灌木林。藏在林中的一头野猪吓得乱跑。安德洛可洛斯见状急忙骑马追赶野猪,将其杀死。这样,在野猪被杀的地方,安德洛可洛斯根据预言建立了以弗所城,并成为该城的首任国王。
几百年中,以弗所从君主制城邦过渡到民主制城邦,同时和周边势力不断进行霸权争夺战。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弗所被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征服,纳入他人版图。克洛伊索斯是个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以弗所大兴土木,使该城获得巨大发展。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耳忒弥斯神庙就是在这段时期内修建的。我们知道,著名的雅典帕特农神庙拥有46根柱子,而阿耳忒弥斯神庙拥有117根立柱,其规模几乎是帕特农神庙的三倍。在那个时代,阿耳忒弥斯神庙就好比今天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或北京的故宫,成为以弗所大都会的标志性建筑。可惜,这座世界奇迹在公元5世纪被基督教徒拆毁,用它的石料去修建了教堂。现在,我们只能在离以弗所古城遗址几公里的地方看到它仅存的一根半柱子。
克洛伊索斯好景不长,他的王国很快被波斯帝国攻陷,从而引发了希波战争。从此,以弗所的主人像走马灯一样轮换不停。波斯人来过、斯巴达人来过,亚历山大来过,无论是谁占领这个地方,都会把它用作重要的军事基地。
公元前189年,以弗所成为罗马统治下的自治市。罗马帝国将它定为亚细亚行省的首府,进行重点建设。因此,我们在以弗所古城废墟中看到的绝大多数公共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作品。
除了作为地方政治中心,以弗所还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传播基地。据《圣经新约》所言,使徒保罗多次来到以弗所传教,还给这里的教会写了带有训诫性质的《以弗所书》。甚至有人凭借可靠资料推断,圣母玛利亚晚年定居于此并老死在这座城市。
当我们身处以弗所古城遗址,想起过去这些历史,不禁感慨世事变迁。一座曾经繁荣无比的大都市不知在何时最后退出文明舞台。人去楼空,只剩下一堆冰冷的石头,让游客心生怅惘之情。
希望这座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大都会能得到妥善保护,继续在岁月中前进。
(摘自《中国文化遗产》)(责编: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