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
摘 要:设想一些课堂教学环节来营造学诗、爱诗的气氛,创造情境,让学生走入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这些诗歌鉴赏教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生动导入、创造情境、对比鉴赏等。把音乐、美术等引入课堂,化抽象为具象,激活课堂,激发兴趣。用诗歌中的真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使诗歌鉴赏的过程变为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
关键词:生动导入;创造情境;对比鉴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是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文学作品当然包含诗歌,近年来的高考就加大了古诗的考查力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在上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就肩负着传承文化,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因此,本人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获得了一点体会:生动导入、创造情境、对比鉴赏等。
一、生动导入——激发鉴赏兴趣
导入是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吸引学生认识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是实现教学整体艺术效果的关键一步,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重要手段。成功的导入设计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因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携带一块磁铁,一进教室就吸住学生的眼球。用虎头、凤首来带动整节诗歌鉴赏课。根据诗歌教学特点,我用的比较多的有手机短信导入法、流行歌曲导入法、名人逸事导入法、图画导入法等。
1. 手机短信导入法
“明月,一闪一闪,挂天边;思念,一丝一丝,连成线;回忆,一幕一幕,在眼前;但愿,一年一年,人圆全。”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苏辙分别之后,苏轼已七年未得与胞弟团聚了。这份思念该是多么沉重啊!请听歌曲——《明月几时有》。(板书《水调歌头》)
2. 流行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尽情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深深体味课文的情感。因而,导入新课时可播放音乐作品,来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旋律。
用杨洪基的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入杜甫的《蜀相》,让学生谈论诸葛亮这位英雄的事迹: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淘尽了多少英雄,让后世多少才俊为之叹惋,为之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杜甫的吧!
3. 名人逸事导入法
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李白不仅是“诗仙”,也是一位“酒圣”。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作诗,李白醉醺醺地来到宫中,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他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劝酒歌《将进酒》。
4. 图画导入法
用天姥山的照片引入《梦游天姥吟留别》,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所见景色。再来学习李白的诗,感受其浪漫主义文风。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图画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而我们面对的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我们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多种感觉的感知材料、丰富多彩的表象,让他们大脑皮质中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触发潜伏在其意识深处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景交融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创造力,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创造空间,因而诗歌的本质是想象,诗歌的灵魂是想象。分析古诗词时,如果我们能适时插入与课文或作者相关的趣闻、故事,就能创设一些情境,以激活学生思维,调动情趣,为进入课文理解打开大门。有时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电影、电视片段或歌曲,引学生入境,激发想象,帮助赏析诗句;有时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下相关诗句的活动或情景,带大家入情入境,促进理解;有时可以展示相同或相似的意境的图画或相片,增加形象性,通过想象其色、形、味、情、理,帮助理解意境、再现意境。当然,通过反复吟诵,熟读成诵,也是能读出其味,品出其境,理出其神,悟出其理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条件时,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出去亲自感受一下诗中之境。
1. 我国古诗词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
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景,师生亲自动手,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比如学习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其中有两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给出半幅画,让学生填涂剩下的半幅。同时提供背景:一个山村酒家,酒瓮旁……让学生画旁边的这位卖酒的少女。
2. 文学的意境与音乐的情境是相通的
优美的音乐,奇妙的音响,往往会唤起学生对美好情境的向往。伴着音乐走进文字描绘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对美好意境的想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我们可先让学生事先听乐曲《春江花月夜》,然后师朗读自己写的《春江花月夜》乐曲的赏析文章,再让学生朗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作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诵。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
3. 教师适时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描绘
在朗读教学中,往往会起到推波助澜,画龙点睛的作用。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其中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画面:早晨,一轮火红的太阳跳出江面,东边半面天空都被朝霞染红了,江水、荡舟江上游船和游人也被染成了红色的了。水绿如翡翠,江边碧绿的植物染绿了清清的江水,好一个“绿如蓝”的清幽的画面!一只小船荡舟江上,好不惬意。让人感到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优美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图画将展现的词的意境不讲自明。
三、对比鉴赏——求同辨异
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进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渐趋看好,越来越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是诗歌鉴赏的方向。所以课堂鉴赏我们应该多示范分析,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意境、选材立意、风格五方面比较异同。
如不同诗人相同内容的比较,就可以让学生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两首怀古词进行比较阅读,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上进行对比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分析一个词人不同时期的词作,如很典型的李清照前后期著作风格的迥异。还有,把截然不同词风的苏轼和柳永之作,进行比较阅读等。
课余,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诗句比较的收集整理。比如一个“愁”字,历代诗人几乎人人都写过,但由于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生活体验之不同,因而产生的感受体悟及其程度亦有所不同,且在表达时运用的手法技巧也会各异。在比较时,学生可能最容易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青玉案》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中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由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腔愁绪经过不同诗人运用不同手法的点染,就会变得情态各异,灵动感人。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一些写作的经验:热爱生活,就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生活,多层次地感悟生活,这是表达的基础。
以上的对比鉴赏,都会使我们从诗人对同类事物的描绘中,领略其各自独运之匠心,体会其不同的构思角度和表现手法,以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及写作表达技巧。
当然,以上方法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也是多法综合运用的。一堂课的好坏是以学生接受程度来衡量的,只要我们教师愿意多尝试,学生肯定会多一份收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左莉.从古典诗词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J].江西教育,
2003(19).
(永康市综合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