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锦程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能专心致志地运用和发展某方面的能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后,就能激发求知欲,专心地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学习事半功倍。那么数学老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喜欢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能增强数学学习效果,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知益友,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妙趣横生地教,学生生动活泼地学,达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目的。定期收集学生对数学课的意见、看法,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不破坏整体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做适当的微调。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师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教与学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好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并不一定要直接向学生提出“学什么”的问题,最好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中,使其身临其境,由衷地想知道“怎么样”、“为什么”,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时候,才会对它真正地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
三、开展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营造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和争辩,逐步达成共识。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就连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达到愉快和主动学习的目的。
课堂交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学生与教材交流。学生与教材交流是课堂交流的基础和关键,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这一阶段。导入新课后,教师出示事先编写好的自学思考题,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时间限制,辅以必要的学法指导,并尽量配以必要的实物、模型和教具,让学生与教材进行交流。其次,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交流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延伸和补充,它着眼于利用学生在知识背景、认知策略、思维特点、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达到优势互补、相互激励、开发潜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与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是在学生完成交流后反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对浅显的,学生已在前两阶段交流中掌握的思考题可以少讲或不讲,对部分学生理解的思考题可由尖子生予以阐述、释疑,对学生在师生交流阶段出现的各种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四、巧设悬念、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悬念,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讲授某些新知识之前,教师可先提出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而学生暂时又无法解答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还没有学就已经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让学生去研讨、解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习题、作业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作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的兴趣,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在重视激发学生暂时兴趣的同时,不可忽视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方面的持久兴趣,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巩固和发展,进而转化为自觉行为。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开头”的精心设计,更要重视“练习”环节的精心安排和练习形式多样化:(1)练习题型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研究题、一题多解题等多种题型交替使用;(2)练习方式多样化:可口答、笔答、板演、讨论,学生自己命题,自测、自评等多种方式。如学生的作业问题,教师可按上面两种练习形式进行分类设置和精心选编,分化到课内解决,尽量减少学生的作业量。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智能,使学生在乐学之中学会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