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重总经理蔺建成:发展实体经济一定要有政策保障

2012-04-29 19:05朱日岭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挤压机实体国有企业

朱日岭

46岁的蔺建成,是中國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下称“北重”)总经理。他带领的北重集团,在2011年全球经济震荡加剧的大环境中,顺利完成100亿元的销售额,2012年再度以稳健态势向既定的超百亿目标靠近。凭借矿用产品在国内市场70%的占有率,北重已稳居中国矿用机械生产商“老大”的位置。

蔺建成直言,国企是中国实体经济的脊梁,北重身在其中,责无旁贷。他的目标是:带领北重走向更加精益化的“中国创造”之路。

中国的“极端制造”者

国内做不了的找北重,做不好的也找北重。北重是机械制造业中特殊的一员,是制造业的制造者,北重所做的事业是“极端制造”。

十八大前,天安门广场上,5100米新型护栏一夜之间焕然一新,护栏的制造安装者就是北重集团。看似简单的护栏,却有着不同凡响的质量,除去外观上的特点,在防锈处理、抗压、抗冲击上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2009年,世界最大、国内首台“36000吨垂直挤压机”在北重的厂房里试车成功。从此,中国有了自已的高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生产线,这一“极端制造”的成功,使电力、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船舶、国防等领域所需的300mm-1200mm无缝钢管不再受制于国外,每年为中国的采购商节约数十亿元资金。

2011年8月,国内首台载重240吨级巨型矿车NTE260下线,标志着北重取得了自主创新的新突破,一举改变我国200吨级以上电动轮矿用自卸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从大到小,只要是中国没有的,北重都在尝试,并且取得了一次次的成功。“航空航天用钛合金、高温合金,核电站用无缝钢管产品,风机轴等等,只要是别人干不了的,北重都在干。”蔺建成将这些“极端制造”视为“战略责任”。

或许“垂直热挤压机”、“超高压无缝钢管”、“超(超)临界用P91、P92无缝钢管”这些词语,在许多人眼中是陌生的,但它们关乎国运。重型挤压技术对于我国火电、核电、航空、航天、船舶等战略产业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以前,由于超(超)临界用P91、P92无缝钢管被西方跨国企业垄断,价格不断上涨。P92钢管进口价格一度上涨到每吨15万元。中国的订单有的已排满了三年,而且订单数还在不断增加。北重决心突破这道关卡。

“在国内仅有3150吨卧式挤压机的情况下,我们和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颜永年的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以我们为主导联合国内28家企业、科研院所,经过大量的论证以及模拟实验,最终运用了钢丝缠绕坎合技术,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完成了世界最大挤压机的研发,制造成本比外国人报价一半还低,一举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蔺建成说。

国内生产突破后,国外开始降价,15万元一吨的P92无缝管材一年间降成了4万元。国内使用管子的企业节约了数十亿,但北重却为此每年损失4亿多!“美国等国外大公司一心要挤垮我们,恢复垄断地位,产品价格到了倾销的程度,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价格上我们一定舍命奉陪。其实研究生产这样的设备是有风险的,企业巨额投入,一旦研究失败,可能就会拖垮企业,谁能担负这么大的责任?”蔺建成坦言,“这种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项目,除了国有企业,没有人愿意主动承担。”

矿用车的国际竞争

北方股份(600262.SH)是北重的子公司,核心产业是非公路矿用车,从合作组装特雷克斯矿用车到自主创新生产NTE260电动轮矿用车,同样经历了波折。

20多年与外企的合作过程,让北重感受最深的是不平等,对于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程机械,不掌握技术的话,最终只是辛苦劳作,大部分的利润还是让合作方拿走了。

“企业盈利多少,他们并不是很关心,因为在零部件供应方面他们已经赚足了钱。”

“市场在我们这里,大股东是我们,风险也在我们这里,我们辛辛苦苦经营一年,最后也就是赚几千万,还要给人家分红。”

“不掌握核心技术和配套渠道,就必然受制于人,中国的机械制造企业不能只当打工仔。”

蔺建成下定决心要打破国外对市场配套体系的垄断。“只有走自主研发的模式,一并把配套体系建立起来。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属于自己,带来的利润就高。第二,我们自主研发成功对他们不断涨价的散件供应体系就是个威胁。”

从2006年开始,北重先后研发35吨和25吨矿用车,全部实现国产化,国内配套。2011年研制成功的NTE260自动轮矿用车载重量可达240吨,目前又研制成功了NTE150、NTE240,正在研制300~400吨系列矿用车。

在国内占有70%以上市场之后,北重要让中国的矿用车走向世界,并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30%的销售额。

现在,北重集团已然成为继美国卡特、日本小松后的世界第三大矿用车制造商。

北重的“护城河”工程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蔺建成的要求是,“打基础,练内功,让创新能力在制度下传承”,并形象地称之为“护城河”工程。

蔺建成表示:“从长远看,我们的36000吨垂直热挤压机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基础之一。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依靠一台设备,而是企业永续发展的能力。对于北重而言,如何将50多年军品生产、特种钢冶炼、重型机械制造等高、精、尖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传承,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规模大了,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就得实现精益生产和精细化管理。“首先我们上了一套ERP系统,把它作为管理的抓手和工具,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及再造,使经营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继续管理细化是蔺建成在2013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充分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将由电脑对各项生产任务和管理事项进行跟催和反馈,实现公司精细化管理和精益化生产”。

“我们这几年甚至很长时间内都要静下心来抓基础管理,要建立工厂的‘护城河。一定要把企业的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下来,消除各种浪费、提高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蔺建成说。“企业不能简单地看一时的利润指标,追求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才是目标。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国有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扎实稳健的管理基础参与国际竞争,才不负国家战略团队的称号。”蔺建成如此表述。

(王子乐对本文亦有贡献)

对话蔺建成:决不能使实体经济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实体经济的大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蔺建成:实体经济发展还需要政策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但绝对不是自由经济。现在一说市场经济,好像就是没办法干预。其实我个人认为,市场经济好比是运行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运行在铁轨上的列车一样,要想驾驭它就必须要制定科学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此实现宏观调控和微观执行。

决不能使实体经济处于无序竞争、重复投资、低水平复制的状态,否则将导致产能过剩,企业亏损而转产、破产。

美国是大家公认的市场经济建设较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在30多年前搞出来一台31500吨垂直热挤压机,之后在全美就没有搞第二台大压机,有这一台基本足够市场需求,再投资就是产能过剩、重复投资。而国内据我所知,正在建设的同类型大压机还有3台,这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内部无序竞争。所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有政策保障。

《中國经济周刊》:您怎么看未来中国实体经济与其他行业的关系?

蔺建成:实体经济是基础,是核心,没有实体经济做基础,搞资本运作、金融衍生产品将会是空中楼阁。实体经济是真正的价值创造过程,炒股、炒房是价格的虚涨,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国家下决心予以调控。同时,装备制造业的发达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础,是实体中的实体,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导向支持应该加强。目前,装备制造业处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有好多企业开始搞房地产、炒股、搞信贷等,靠投机取利,所以要让实体经济做“实”,资本才可以真正增值。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说某些行业未来应该“国退民进”,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发挥其活力,带动行业发展,您怎么看?

蔺建成:不能简单地说是“国进民退”好还是“国退民进”好。企业的活力也不是简单的体制决定的。

我认为机制是主要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主要的,只要员工对企业认同,有切身感,就一定能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创造出用户认同和满意的产品及服务,企业就有活力,就能长盛不衰。

国有企业不仅是产品的生产者,而且也是国家的战略思考者,是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更是党的执政之基。只要解决好机制问题,国有企业一样会焕发生机和活力。我期盼未来10~20年是中国技术进步最快的年代,在这之前,实体企业的创新可能都是模仿、仿制。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未来20年,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技术大发展的20年,这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国有企业首当其冲。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国有企业事实上积聚了大量人才,中国真正的企业家、优秀的管理者很多出自国有企业。另外,国有企业有非常健全完善的党的组织体系,始终发挥着坚强的引领和核心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企业的实力和活力将会不断显现。

猜你喜欢
挤压机实体国有企业
重庆新美鱼集团有8台挤压机
炭素电极挤压机加热工艺研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