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命题中的素质指向

2012-04-29 00:44《高考金刊》编辑部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考查

《高考金刊》编辑部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已经越来越向纵深发展。高考命题作为中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事关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高考中,探究题、实验题与开放性试题开始不断出新,就是传统题型也渗透了新理念、新思想,能较好地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新课程理念视野下的高考,其试题命制要体现能力立意为主,把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不论是语、数、英,还是文综与理综,其“能力要求”都尽可能体现素质教育指向。所以,虽然新课程高考各科目的能力要求因其学科特色在表述上有诸多不同,但它们都一致强调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论证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注重对同学们的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生活能力养成的考查。

语文素质训练三级跳

中学语文教研员、高考命题专家姜恒权

语感能力强的考生只要能感知句子读起来有毛病即可应付考试。

现在的语文考题已经从文字层面跃进到了思维层面,不少考题其实是对考生的思维品质在进行考核,思维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敏度都被纳入了考核的范围。

人,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的分子,其思想、情感、意志等必然体现在言语之中。这,对需要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摄取、思考、沉淀,做好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工作。

高考一考定优劣的特点颇遭诟病,所以,仅凭一次考试来定夺被试者的终身命运,就要求这个考试必须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试者的素质。为此,高考语文试题的素质化取向在一步步推进,其特点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一、能力命意:从“识记”到“会用”

“识记”只需记住,“会明”则要能在具体情境中择言设语甚至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时至今日,那种只要记性好就能得高分的语文试题已经越来越少。名句和文学常识的默写还保留着“识记”的印迹,但分值比例已经萎缩到了4%左右。字音字形试题也需要“识记”,但没人来准确划定考查的范同,以至于这两个看似最简单的试题成为最难应付的试题(得分率均不高)。

高考语义90%以上的试题都是考查“会用”的能力,命题指向“能力”而不是“知识”。因此,一些语文术语完全可以不甚了了(实际上就是对一些知识性的概念可以不甚了了)。比如,在应对句式杂糅病句的判定时,同学们不必对句子成分术语有精准把握,只需要能辨出句式杂糅的错误就行,“句式杂糅”这个术语不必能说会写,语感能力强的考生只要能感知句子读起来有毛病即可应付考试。又如,在文言实词活用的考查中,同学们也可以不掌握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兼语”结构,只需要类比分析就可以将用法异同加以区分。至于大分值的现代文阅读和作文,更不需要靠“识记”具体的概念术语,一切靠同学们在具体语境中临场发挥。

因此,以知识点为序串起来的高三语文复习容易给同学们一个错觉,误以为语文考点也会像数理化那样是由一个个概念串起来的,于是着眼于记住那些“知识点”。要知道,在千百年前的李白、苏轼和关汉卿他们是不知道这些所谓的“知识点”的,而语文能力却非凡。其实,高考语文试题的每个考点在能力层面上都是可以互通的。这样的“能力点”一般的高考复习资料不提及,即使提及也语焉不详。比如,语境能力就是贯穿各个语文考点的核心能力,在不同的语言单位,都需要结合语境来“辩证施治”,别字要在词语的语境中判定,句子毛病要在全句语境中分析,一切阅读试题都得在篇章语境中综合判定,语言运用题还得考虑外部语境问题,作文就更要在出题人划定的语境中思考问题。

正因为靠“识记”知识点在语义高考中无法显示优势,所以不少学同学在高中阶段干脆放弃了对语文知识的识记,以至于泛化情绪放弃了对语义学科的系统性学习,不知道“知识点”是快速形成能力的一条捷径,这也是亟待引起重视的。尤其是近年来各地的高考语义试题对上海卷命题方式的认同度越来越高,试题内容与课本的相关度越来越小,部分同学就误以为可以放弃课本学习了,殊不知,能力正是在平时课堂的课文学习中逐步形成的。

二、心理命意:从“文字”到“思维”

还有不少人误以为语文乃“雕虫小技”,以为就是玩义字或耍嘴皮子,甚至还有家长希望孩子靠“把字写好点”来博取高分,殊不知越来越多的同学写得不好看却在语义考试时得了高分。有的考生埋怨阅卷老师太苛刻或太不负责,说自己的答案都“接近”答案了,思路也差不多,但没得分。其实,现在的语文考题已经从文字层面跃进到了思维层面,不少考题其实是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核,思维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敏度都被纳入了考核的范围。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还被保留在很多省市的考题中,很多考生都已经发觉这个题不像语文题倒像逻辑测试题,其实它的命题点就在思维逻辑上。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都需要同学们有较高的思维品质来应对。思维粗疏不会条分缕析,思维单一不会旁思斜想,思维表面不会刨根究底,思维堵塞不会转弯抹角,都会在语文考试中遭遇尴尬丢分失利。就说写考试作文吧,越是胆小怕偏题亦步亦趋就越要失利,看准了个大方向就甩开膀子纵横捭阖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往往还能出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这,就是思维没打开和打开了的区别。

如果你在答题中少写了一个词或一句话,你不要误以为就是少文字的事儿,那是你的思维点还没走到位,你丢分是该当的。阅卷时老师找“点”给“分”,找的虽然是文字点子,其实找的是你的思维点子。

三、文化命意:从“言语”到“文化”

有人想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解码语文高考题,虽然进步了一层,但语明学强调言语的规则,忘记了语言只是冰山一角,语用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文化积淀是冰山下的绝大部分。当我们把眼光转向人的内心就会发现,决定一个人言语水平高低的因素还不止“能力”一个维度,也不是简单的“思维”问题,客观地还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思想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元素的质量紧密关联。语言水平其实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状态的投射,中国古代的科举靠一篇文章来取士是有其科学性的。

因为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那么听命丁语言的驾驭的,这是由生命的原动力特质所决定了的,体现在言语上,就是人对语言的“谋反”。语言的“类”的特征,掩盖了事物之间的差异,使我们难以看到事物的真相,而只是看见了贴在事物上面的标签。不但外在的事物,即便我们内在的个性化的体验,也难以为自己所察觉,我们所能抓住的内心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过是它人人相通的一些东西,因为这些人人相通的东西能通过语言一劳永逸地表达。也就是说,我们是很难真实捕捉住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木相的,我们只是在一些概念和象征符号之间转来转去。但人是不甘于受制于语言的制约的,他总要情不自

禁地突围,以逼近事物和内心的真相,且想方设法用一种有违常规的言说方式来为自己营造一个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可能不为当下常人理解,但它已经将演说者安营扎寨,成为一种人的存在。庄子的言说也很难被当时的人们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出来时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人能懂,但他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言语活动。

语文教学的一般境界是教会学生用公共的语言进行自如的言说,最高境界就是教给学生超越语言束缚的胆识和策略,将生命之伞撑开,沥风沐雨丁世界,且为世界留下个性化言语的轨迹。从这个角度讲,凡是创造性的人生,必是一个言语创造的人生,这与文理分科一点干系也没有,优秀的人言语水准必然不低。人,诗意地柄居在地球上的分子,其思想、情感、意志等必然体现在言语之中。这,对需要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摄取、思考、沉淀,做好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工作,作文更是对同学们文化积淀的综合考量(人情世事、思想抱负、胆识与性格、传承与创造)。

数学四“特”四“化”活学活用

福建数学高级教师杨苍洲

解题中,我们要善于使用数学定义,合理应用定义,你会深深体会到“有技巧在定义”。

类化,将问题归类,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和具体方法,陌生的问题一旦转化入“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新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试行,从多个地区数学高考试题的命制情况来看,基本上只在稳定的基础之上逐步变化和过渡的,不会大起大落。数学高考的平稳,主要体现在试卷结构、试卷难度、试题的区分度这几个方面标尺相对稳定。而新课改以及传统高考渗透的素质教育意识主要在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这两个方面变化,更加突出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考查。新高考数学命题主要有四个特点:

特色一:回归定义、凸显课程理念

波利业说“用到定义”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回到定义是“为了掌握那些专业术语后面数学对象间的实际关系”。数学定义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开始,一切定理、公式的推出都是从定义出发的,因此,我们要关注了定义的考查。如三角函数的定义、圆锥曲线的定义、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等都是考查的重点。

解题中,我们要善于使用数学定义,合理应用定义,你会深深体会到“有技巧在定义”。在高考的命题中从数学定义人手进于命制试题,使得试题的背景更为“原生态”,尤其能体现对数学木质的考查。

特色二:重视过程、宣扬本质思想

“学会”和“会学”看起来只是两个的颠倒,但意义却大不相同。“学会”,只是说在学习过程或做题过程中掌握了某种知识和技能;“会学”,则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历年高考中对“过程性知识”的考查屡见不鲜,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方法——倒序求和法、错位相减法:定积分概念形成过程所蕴含的方法——以直代曲定:解析几何的本质思想——几何问题代数化。解题过程中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着这些数学方法,但是很少再去细究其细节与根源,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要求我们的学习不能只重视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解题技巧的重复训练,不能忽视对数学木质的认识,避免“重术轻道”的倾向。

此类试题往往立意新颖,构思独特,巧妙地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结合起来,引领同学们感受过程、动手观察、分析思考,体现了“返璞归真,支持课改,突破定势,考查真功”的命题理念。

特色三:回归课本、重视核心内容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高考试题在课木中都能找到题源。因为高考命题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源于课本,又不囿于课本”,课本的例题、习题、复习参考题等都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题源,甚至在课本封面、引言、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也是试题的一个命题落脚点,因此,在高考的复习中,我们必须重视课本知识的回顾和整理,对课本知识重新认识,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容,充分发挥课本上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的作用,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特色四:突出交汇、规避试题模式

考试说明的考查要求:“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因此,在各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利用不同知识板块的组合,考查同学们知识的完备性将是试题命制的必然趋势。如: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交汇,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交汇,导数与数列的交汇等等,以此方法为背景命制的试题显得非常自然、和谐,新而不难,随着课标课程的推广,交汇性命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命题方式之一,命题必将从“知识拼盘”,经历“知识交汇”,走向“知识交融”。

备考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学好数学?我为大家推荐了“四化”法:

序化有序

序化,就是建立知识大厦,让数学知识在头脑中“有序”。比如,学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就可以整理出与它们有关的八个内容:定义、图像、通项、中项、前n项和、性质、判定、应用,将这八个内容构成一个知识体系,“有序”地印记在自己的大脑里。

类化知类

类化,将问题归类,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和具体方法,陌生的问题一旦转化入“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含参问题”就是一类重要的且令许多同学头痛的问题。解题策略有两招:一是分类讨论,具体方法是“不重复不遗漏”:二是避免讨论,具体方法是“换元引参”“分离系数”“数形结合”“变更主元”等。

活化会活

活化,就是融合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多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多种运算灵活地解决问题。活化,就解题而言,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注意观察,是发现解题思路的基本途径;恰当地转化,往往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解题中,还应注意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既注意通法,又适当探求特法,“通法使人深刻,特法使人灵活”。

深化能深

深化,就是将数学问题引深。可以通过一般化将问题引深;可以通过类比将问题引深:可以通过丰富命题结论将问题引深;可以通过变换命题条件将问题引深:可以通过交换命题条件与结论将问题引深。

深化,是一种探索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深化,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数学水平。

英语细节决定成败积累铸就成功/马加芬

英语学习靠的是知识积累,这和理科有点不一样,理科注重的是思路的积累,往往是掌握了主要知识点就能以一敌百,试题类型万变不离其宗。而英语积累则需要下苦工夫。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英语试题,我们不难

看出无论是听力、词汇知识、完形填空,还是阅读理解和选做题一直到最后的写作,各部分的选材都能够让人感觉到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感非常强。文章题材多样化,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生活的不算热点的“热点”。让我们感觉到解答试题的过程就是在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扩充生活知识,了解社会背景。

一、重视基础,重视积累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英语学科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更加强调听、说、读、写、翻译等基本能力。高考英语试题则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立意,实现了命题原则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并重的过渡。以能力立意为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英语基础积累,将英语学习与生活运用结合起来,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备考策略:

同学们复习备考的时候,仍然应把教材放在重要的地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考点和基本技能。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何谈能力。英语基础的学习还是要靠大量积累。

积累英语知识点,就一定要学会注重细节。高考考查的就是考查的细节,如果只记住大概内容,那么就很容易丢分。比如说“goodevening”和“good night”,如果不仔细区别,感觉都是“晚上好”的意思,而实际上“good night”是晚安的意思,用于睡觉前的祝福。同样一个动词,连接不同的介词时区别很大,这些区别就要搞清楚,有些介词比如in和into,意思很相像。很多完形填空题就是考查的这些细小的区别。

英语基础学习就好比修一道大坝,很多同学都花了同样的时间,看起来大坝是修起来了,同样恢宏气派,但是细节不一样,价值就不一样,有的大坝固若金汤,没有一点纰漏,有的却漏如蚁穴,即使是千里大坝,也会有崩溃的一天。如果我们学习英语马马虎虎,只看答题,不重小节,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说是“细节决定分数”,1%的疏忽就可能给你造成100%的失败,因此,千万不能粗枝大叶。

二、重视自主学习,终生学习

新高考重视对同学们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考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随着每年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逐步加深,而试题的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也正逐年加强。同学们应该加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一些创新方法加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从确立主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分析资料等步骤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主动参与,根据所学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学会自主探究。

备考策略:所谓自主学习最关键的就是自己有要掌握英语的渴望,比如你想看懂外国网站,看懂外国电视节目,让英语成为你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在闲暇时间,甚至跑步的时候,都可以把VOA、BBC、TOEFL听力以及一些适合的英文电影对白,当做平常生活的“背景音乐”来泛听。天天听,不能中断,从能听出几个单词到能听出几个短语,这就是进步。当你感觉能够听懂70%以上时,高考的听力测试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谈谈自主学习中很重要的一步——泛读。大家都知道,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是精读和范读相结合的结果。精读有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解课文,无需多讲。那么应该怎样泛读呢?

首先,泛读从简单的读物读起,例如英文小说:《小妇人》《小孤女》《海蒂》《小公主》等等。不要以为里面的生词少就不屑于阅读,这样通俗易懂的简单英语读物正是提高你英语阅读速度的工具。

然后一步步加大阅读的难度,并通过阅读掌握新的单词。单词不必要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会影响你的阅读速度。如果这个单词重要,则会在这个文章反复的出现,这样的话就会很容易理解并记住这个单词。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再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怎样才会快速阅读?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原理——阅读的单位。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外抱怨中国的报刊字体太小,不好辨认。其实我们中国人并不觉得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辨认一个汉字,从大体轮廓上就能知道是什么字,例如“赢”,但是老外来辨认,就会仔细地辨别“亡口月贝凡”,才会反应出这个字是“赢”。同样的道理,我们看英文网站会觉得他们字体太小。实际上我们也是在辨认每个单词的每个字母,而老外一看单词的外形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并没有仔细查对每一个字母。通过辨形知义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不二法门。

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最近几年,高考英语试卷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高考改革的进行,试题会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而选材内容广泛,时代感强,贴近生活,比较人性化。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以书信的模式给出的,试题材料情景真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且已经给出书信的开头和结尾,不需要再考虑格式问题。另外,材料也给出了内容要点。试题难度不大,比较好写。

备考策略:

我们在复习备考的过程要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世界,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培养自己的敏感性捕捉时事和社会热点。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从书本上学取知识,更应该从社会这个大学堂里面学习更多的、更加实用的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热点题材的训练,做到心中有数,遇到新材料才能轻松应考。英语试题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语言的综合性和语境化因素,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体现所解决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能够使学生展示个性发展和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理科综合入乎其内

出乎其中/徐高本刘晓青冯建设徐岚

新课改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新课程高考的根本追求与发展趋势就必须是素质指向的:即通过高考来检测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体现新课程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反映科技进步、阐释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作了大胆尝试。

一、基础知识加强考

“回归课标”“回归考纲”“回归教材”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复习。

新课改背景的物理命题仍延续了主要考查力学与电学等主知识的特点,核心内容包括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力学知识、电场、恒定电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电学知识的考查。高考中有相当多试题不过分追求新颖,甚至是一些经典的物理问题再现。

化学高考,其核心考点均为主干知识和基本方法。从选择题看,连续两年考查:物质结构、同分异构体、有机反应类型、原电池原理、离子方程式书

写正负等考点,重叠率达71.43%。从整套试卷来看,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与离子检验、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原理、基本实验操作等考点也是重中之重。

生物学皋础知识在高考试题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例如生物体的前六个选择题全部都是基础知识的综合和新知识点的渗透,同时要特别注重实验,实验在新课程高考中所占比例是相当高的,占据29.8%,因此实验部分在新课程卷的分量不可忽视,在复习中是重点和难点。

二、应用能力反复考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课程强调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其中重过程、重方法的理念落实在高考中,要求同学们必须恨据已有知识、命题所给出的事实和条件,运用恰当的思维方法,进行逻辑推理与论证,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物理思想方法如:(1)整体法与隔离法——从对系统的研究对象的分析;(2)“微元法”与“累积法”——从对变量的物理过程处理;(3)特殊值法——从表达式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出现的结果进于分析;(4)极限法——从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趋势情况来分析结果等等。

而化学这门学科,则需要了解化学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化学命题则加强了与日常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在2011年高考中,安徽卷考查了“水电池”;福建卷考查“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的锂电池”;江苏卷考查了“氢气的制取与储存”:北京卷考查了“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上海卷考查了“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的影响条件”等。为了使问题的指向性明确,高考命题专家会对素材改造,剔除无用信息,加工有用信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删繁就简,近似处理,使其成为合适的高考试题。这类试题考查的方式都很新颖,但考查的仍然是教材中的基本能力的应用。

图表与信息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借助实验现象与相关文字资料,重点考查同学们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推理和判断能力。其特点是情境新、灵活性强,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如2009年有6个图表题,2010年有5个图表题,2011年4个图表题。图文信息量增大,阅读难度增加,同时也是对同学们科学素养的全面考查。

三、时代热点创新考

新课程提出课程内容上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科学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同学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新课程中设置的附加板如“思考与讨沦”“演示”“做一做”“说一说”“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课题研究”等都要给予全面的重视和理解,这类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取材点。

近年高考卷上出现了许多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的好题,如神舟飞船、航天科技、磁悬浮列车、磁流体发电、高能加速器、超导、夸克等,这止匕试题以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成果立意命题,比较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注重基础、提高能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关注民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体现在高考题中就是用物理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社会、生活、科技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采矿安全、救援赈灾、交通问题、节能环保、体育竞赛等。

阿如,在2011年化学高考命题中,上海卷考查了“地球温室效应”:福建卷考查了“酸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新能源”:重庆卷考查了“风力发电”“光纤通讯”“合成药物”“环保涂料”:天津卷考查了“食品添加剂”“水体富营养化”“天然药物”“水果保鲜”:江苏卷考查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化石燃料的开采”“生物农药的降解”“焚烧秸秆”:山东卷考查了“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等。

在生物学科,社会热点也深受命题老师的青睐,盘点近三年高考中涉及的社会热点:2011年山东卷考查201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有关问题:重庆卷考查治疗因过量注射美容制剂而引起的疾病的机理,第4题考查关丁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肓鱼”事件:江苏卷考查在江苏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广东卷考查可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问题以及防治登革热传染病的新技术”,第28题考查关丁油漆中的有机锡释放人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的问题……

2012年,诺贝尔奖医学奖、干细胞人造血首人人体、神八天宫空间交会对接成功、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食品安全等热点可能会融入高考理综试题中。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下一站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