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大学生的专业品质培养

2012-04-29 16:34:39黄勤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误区大学生

黄勤锦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品质状况呈现出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精神贫乏、专业行动力低下等特征,这与大学专业教育的创业创新指向、以活动与技能为中心、职业教育的速成分不开。不断提升专注能力是专业品质培养的关键,课业的专业化是大学教育的本分,专业品质培养也需要社会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 专业品质培养; 误区; 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121-03

一、专业品质的内涵及重要性

菲利浦·克劳士认为品质是“符合需求”,约瑟夫·朱兰指出品质是“适合使用”,罗勃特·M·波西格强调品质是“用心的结果”。我们认为专业品质是个体忠于事业,精益求精、勇于创造的稳定特质,它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适合用人单位的使用,是专门教育机构“用心的结果”。

忠于事业首先需要个体对职业身份的有限度地自由选择。由于存在着具体的限制条件,使得人们无法任意获得职业身份。但人们在条件约束下的自由选择,是职业身份认同的前提。身份认同能帮助个体建立起对职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决定工作品质的是个体对本专业的投入程度。专业品质高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精深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研究,超越一般的技术水准,达到精益求精是他们的追求;他们不断学习与创新,充满创造力。

帕森斯认为专业活动的价值在于维持有秩序的社会[1]。大前研一强调“一个国家有多少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呼风唤雨的专业人士,甚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国力”[2]。

专业是企业凝聚力之魂,动力之源。越是复杂的、无形的、综合的、长期积累而成的能力就越难被竞争对手模仿。专业化能给企业带来持久、无法模拟和复制的竞争优势。

在人才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一个单位并不一定能保证一辈子的“饭碗”,但专业化品质却能帮人永远找到新的“饭碗”。专业是个体实现自身价值,取得成就的助推器。尽管不是天才,但通过专注于某一领域,对专业钻研深透,完全可以使自己成为“专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

二、当今大学生的专业品质状况

1.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欠缺

专业知识是专业品质的基础。“专业”(profession)意味着从业者们声称对某些事务具有较他人更多的知识[3]。专业首先是一种知识的承载与选择的能力。

毋容质疑,当今的大学生知识面和处理外围事物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但他们在专业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与社会需要有较大的差距。相当部分学生忙着学英语、找工作、考研考证,本科学习严重“缩水”,缺课成为家常便饭,几乎无暇系统地学习为工作提供准备的基础知识,更不消说对知识的选择与沉淀。

2.部分学生专业精神贫乏

正如萧恩所说的,“在专业实践的地形中,既有实践者能有效运用以研究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坚硬高地,也有技术手段不能解决的情况复杂的沼泽地”[4],专业人士在“沼泽地”样的复杂情况下进行何种实践、采取何种措施,更依赖于他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专业主义的态度,执着地追求顾客极高的满意度,是一个人对一份工作有了理想化的期望并满腔热情地付诸实践的态度,是一种将之溶入生命并充分享受的态度。

大学如果无通识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便会空无;无技能教育,则学生就不会有扎实的就业能力和职场素质。在当今大学的专业实(见)习中,职业的光荣与梦想遭到腐蚀,变成了一种职业的讨巧,真正的专业精神(技术与道德上的规定)游离在外。相当一部分人的职业服装、社会化言谈举止、职务头衔、物质包装都不能让人产生职业信任与尊敬,因为从当事人举止中看到的是散漫、轻佻,以及对这份职业缺乏更深入的理解、投入,那仅仅是赖以谋生的一件工具。

3.部分学生专业行动力低下

专业化由一群应用抽象知识到特定案例的专家来推动[5]。从抽象到特定的能力,就是专业行动力。所以专业人士与其他人相比,更能够适应被赋予的新环境,正确、迅速、出色地完成任务。当今大学毕业生的知识并没有得到用人组织的充分认同,“技校生好用过本科生”的论调时常出现。

从抽象到特定需要观察能力。专业人士需要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而不是根据书本工作,他必须独立思考,如邱吉尔所说“智慧是在相互矛盾的信息中发现真相”,洞察看不见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从抽象到特定是自我融入、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过程。而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是置身事(职业)外,以“打工身份”刻板模仿。因为不是带着使命感去寻找工作乐趣,所以能马虎的,决不会细心,能让别人去做的,自己绝不染指。

从抽象到特定需要预见能力。未来对专业人士来说,是可发现的,可引导的,而不是撞大运。因为预见能力,专业人士必然充满不可思议的活力。杰罗姆·布鲁纳曾指出:“预见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但却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机灵的预见、丰富的假设和大脑迅速做出的试验性结论,这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而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天赋。”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然而它却没有引起高等教育的重视。

从抽象到特定需要纪律。对专业人士来说,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是内在约束力。做事以“优先考虑客户,为客户实现最大的价值”为宗旨,以该领域最专业权威的程度作为比较标杆,一丝不苟,永不妥协。历史上,中国曾创下了无数辉煌,细腻入微的雕刻,巧夺天工的绘画,经过千百次淬炼的陶器……而今天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中国的职场上,权术比认真重要,背景比卓越引人注目,随意比苛求常见;再加上很多年轻大学生的“心高气傲”,以自己的工作太渺小,“不值得太认真”的自我纵容下,放任成功从身边溜走。

三、大学专业品质培养的误区

帕森斯强调专家有复杂的教育系统,须测验取得专业证明,需执行伦理守则[6]。拉尔森指出专业化的关键在于专业教育对“生产者的生产过程”,标准化与垄断化的专业教育培养并维系着从业者的价值取向[7]。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把“专业教育”理解为特定“学业门类”的教育(specialty education),因而对专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认识不很清晰。大学绝不只是职业训练场,让就业率压倒一切;大学更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专业品质”是立业之本:所需的态度和工作方式,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的标准,这与大学“陶冶性情、砥砺心志、健全人格、完善心理”的精神堡垒性质相契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网络普及化的今天,技能与知识在各类教育间的差异性日趋缩小,产品在软实力上的区别将会成为关键。大学必须对“生产者的生产过程”呈现“用心”状态,大学生必须在校四年不断培育自身的专业品质。

1.大学的就业指导更多指向“创业”、“创新”

比如2009年上海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塑造大学生“开创事业”的理想和胆识[8]。根据中国新闻网数据,我国现在的创业比例为2%[9]。2010年全国63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有百分之几会成“企业家”、“创业家”?

2.大学多是活动型、技能型的职业教育

索洛姆和悉尼认为专业教育是在专业理念形成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以本专业的习俗、伦理、工作关系以及本专业成员所共同期望的行为来教育学生的过程[10]。而今天中国大学的职业教育多是活动型、技能型。如5月12日国际护士节那一天,靠“志愿学习护理专业,坚定救死扶伤信念,我宣誓,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永葆白衣天使的圣洁……”的宣誓活动来感受南丁格尔精神,来表达专业承诺。大学阶段专业培养多是与企业单位联合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以具体业务“技能”训练为主,而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体系、科学规范等问题[11],忠于事业、精益求精、勇于创造的“专业品质”的锻造匮乏。

业务技能的培训只是解决“怎么做”,“为什么”即专业品质培养环节的缺失,导致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差、创新力不够,职业幸福的敏感度差。专业教育应使知识和基本价值观融合成专业伦理、方法和实践应用技术,使产品获得进入专业领域实践所需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大学职业教育的速成性

专业教育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胜任的专业人士的教育过程。此外,还包括提供职后课程和继续教育以确保在职专业人士在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其专业性的过程[12]。专业形成处于动态发展过程,并非以“全有”或“全无”的状态存在;从业者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和调整专业精神。大学的职业教育不仅在整个求学阶段,甚至应向前、后两端延伸,前应该在高中阶段学生填报专业志愿之时,后应包括职后的继续教育。

四、专业品质培养的路径

1.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专注能力

对于个体来说,唯有发展出新的专注力,才能如其本然地锁定目标。专注能力既表现为抵御诱惑干扰的免疫力,又表现为确保个人稳健成长的自控力;既表现为把个人专业发展战略落实到细节的执行力,又表现为赋予资源以创造新财富的创新力以及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力;既表现为卓越的个人战斗力,又表现为高效的团队合作力。

在专业成长中,执行者往往因为无法剔除不相关信息和各种诱惑而飘忽不定、浅尝辄止。当前中国的人才现状是,在人才频繁流动的大环境下,许多员工被造就成“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知识面宽而不专的人才。从业人员心浮气躁,缺乏资深专业人才,这是困扰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学生应专心致志、不懈的坚持研究某一专业知识,形成专业优势,构筑核心专业特长。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个体要给自己下“死命令”,严格遵循规律,坚决执行成长战略,并在具体的专业实践中始终保持自我约束。因为要做到精益求精,就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把每一步骤、细节做到更好。为此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应保持学习者的姿态,不断成长。

专业人士有一套卓越的工作方法。当更多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做出基于团队优势的选择。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如何在个性自由与团队精神、竞争与合作中,做到“与同事真诚合作”,取得“共赢”或“多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

2.课业的专业化是大学的本分

专业化是专业教育对“生产者的生产过程”。课程作为大学教育教学的蓝本和方案。课业的专业化是大学专业教育的本分。专业知识是一种现场取向的实践知识,专业知识具有由“实践中认知”和“行动中反思”的本质,专业知识的获得要与情境的脉络性和即时性作紧密的结合[13],大学应开发出真正具有专业性特征和内容的课程。由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变动性,专业教育无法一劳永逸地为学生提供满足其整个专业生涯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因而专业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限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意识,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3.专业需要社会环境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敬重是培养专业精神的土壤。“专业”应是员工最高的荣誉,对专业人士的轻视必然导致无人关心专业知识。无人关心专业知识的结果必然导致文章、产品、服务等的粗制滥造。社会要有约束机制来规范职业行为。不专业、违规必须付出巨大代价,才能阻止人们的贪婪与懒惰。

专业主义精神时代,是一个重视专业人才、展示专业人才聪明才智的时代,是一个饱含憧憬、梦想和机遇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智慧和创造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无限丰富的选择与可能。大学教育完全能为这样的时代做出努力,正如诺丁斯指出的,“幸福与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幸福应当成为教育的目的,而好的教育增进个人与公共幸福”。

参考文献

[1][5][6][7][12] 曾淑惠.评鉴专业化的概念与发展对我国教育评鉴专业化的启示[J].台北: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2006,2(3):171-191.

[2] [日]大前研一.无国界的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 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1):197-221 .

[4] Schon DA.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87.

[8] 徐 敏.创业教育将覆盖上海大学生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N].解放日报,2009-09-29(07).

[9] 调查显示国内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EB/OL].2011-09-29 http://news.163.com/11/0929/10/7F45U5E40001124J.html.

[10] Solomon Hoberman and Sidney Mailick.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M].Westport,Conn:Praeger,1994.

[11] 张 冕.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117-119.

[13] Argyris Chris.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etiv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1974:16.

[责任编辑:庞 达]

猜你喜欢
误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冬季洗澡的误区
海峡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6:34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37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学生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华人时刊(2016年13期)2016-04-05 05:50:15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
海峡姐妹(2015年4期)2015-02-27 15:10:41
当前我们对军事体育认识的几个误区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