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批《礼记集说》释考

2012-04-29 13:30戴瑾宋静敏宋啸天
图书与情报 2012年5期

戴瑾 宋静敏 宋啸天

摘 要:海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礼记集说》,其封面封底、页眉页脚留存有朱笔、红笔、墨笔等6人笔迹,记注数千字批注、鉴定、辑考、心得、诗词、功名及治世感想。更注有“御批纲鑑辑览”、“备旨”、“钦此”等字样,并有钤印二方。文章通过释考,初认此套《礼记集说》为元至治壬戍年(1322)陈澔撰之原版;该书似经宣德皇帝御批,赐于丘濬,濬逝,其子携返海南;岳麓书院、乐陵文庙、高雄文庙等地大成门上的楹联出自宣德皇帝之手。

关键词:《礼记集说》 陈澔 张玺 丘濬

中图分类号: G25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06-07

海南大学图书馆珍藏两套陈澔撰《礼记集说》刻本,其一为清嘉庆十四年(1809)镌,凤鸣礼记,金闾濂溪阁梓行。十卷四十九篇,刻字规正,品相完好。其上有钤印四方:一为“沈尹默印”,一为“乐安堂孙鉴藏”,一为“良群藏书”,一为“忠恕堂”。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曾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京大学校长,书法家、收藏家,民国初年有“南沈北于”之称(南有沈尹默,北有于右任)。1949年出任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1960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深得毛泽东、周恩来及蒋介石敬重。

第二套《礼记集说》(图九)凡十卷四十九篇,遗失三卷(图一),无年款,尊例九行十八字,小字双行,行字同白口周双边无刻字(图五)。其上有钤印二方:一为“张玺”,一为“石屋缄藏”(图六)。该套《礼记集说》有烟熏虫蛀、纸脆脱线之患,品相较差,显见年代更为久远(图二)。但是,该套《礼记集说》之封面封底、页眉页脚、行白纸壳之处留存有大量朱笔、红笔、墨笔等6人笔迹(图八),记注了数千字批注、鉴定、辑考、心得、诗词、功名及治世感想,更注有“御批纲鉴辑览文献通考,时务、书名,并详劝学编”、“恩赐、恩荣”(图三)、“备旨全部”、“钦此”、“宣圣对联写在这内纸壳记之”(图四)等字样。古籍善本,记注浩繁,本文仅对该套《礼记集说》初加释考,欲解悬疑。

1 《礼记集说》作者释考

《礼记》,孔子与弟子作,通过问答,论述了先秦的礼制、礼意,记述修身作人之准则。十二万余字《礼记》,内容广博,门类繁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化、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伦理思想[1]。

《礼记集说》,隶属经部·礼类·礼记之属。南宋卫湜(字正叔,号栎斋,昆山县人)首撰,凡160卷,《统说》1卷,为注解《礼记》之作,遍采群言,卷帙浩繁。南宋嘉熙四年(1240)新定郡斋刻本,仅存世70卷残本,现藏国家图书馆,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270号 [2]。

元陈澔撰同名《礼记集说》,成于元至治壬戍年(1322),凡十卷四十九篇刻本,未注出版名号。虽与卫湜撰之同名,然宗旨各异。其序称:“不废汉唐注疏,兼采宋儒义理之说……承诸子而有所取舍,欲以坦明之说,使初学读之即了其意。”陈澔《集说》以简明浅近为要,虽汇集前人诸说,但加以取舍,并按以己意,加之陈澔为朱熹四传弟子,上承朱子之学,故其后播甚广。原版《礼记集说》印量极少,存世遍查未见。元天历元年(1328)建安郑明德宅再刻陈澔《礼记集说》十六卷四十九篇本,今国内所存者,皆为残本,未见全帙,现藏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和北师大图书馆,列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272、273、274号。

明正统十二年(1447),英宗命司礼监五经四书经注书坊重刻澔注十六卷四十九篇本(图9),御定科举专用此书,颁发各地以为范本,传刻颇多,以之取士,清朝仍之[3]。明清两朝君王推崇备嘉,垄断五百余载,见此书在《礼记》学史之深远影响[4]。

陈澔(1260-1341),字可大,号云住,生于江西都昌北炎马坡村,礼学世家。祖陈炳,于宋淳佑四年(1224)考取进士,主事《礼记》研究。父陈大猷,字文猷,号东斋,宋开庆元年(1259)亦考中进士,任从政郎,后改任黄州军判官。晚年创办都昌“东斋书院”,闭门教学。著有《尚书集传》、《诗经集说》行世,尤其对《礼记》研究有独到之处。祖父两代均研习《礼记》,对陈澔一生研究与传播《礼记》影响甚笃。陈澔幼随父学,专攻五经,后师从朱熹四代嫡传弟子。南宋灭亡,元朝初创,百废待兴,朝官闻其满腹经纶,数次请其出山做官,方任黄梅县教谕、白鹿洞经师。其后辞官,隐居都昌县无花山下,潜心习经。他从南宋灭亡的惨痛教训中得出结论:“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莫先于礼”,于是在教学之余,潜心注释《礼记》,终于在62岁撰成其一生唯一的代表作品《礼记集说》。元至顺年间(1330-1332),在无花山下创办以号命名之“云住书院”,传播理学思想。明弘治十四年(1501)钦命都昌县设专祠祀之,清雍正二年(1724)诏命从祀孔庙,尊为先儒 [5]。

2 《礼记集说》钤印释考

2.1 张玺与《礼记集说》:钤印之一“张玺”

该套《礼记集说》存七卷,每卷均钤有“张玺”印信并分盖封面三处。其印篆体阳刻,双边正方,规整无华。其印色初为朱砂,因年代久远而显铁锈黑红(图六)。张玺,四川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殿试金榜(夏榜)三甲第20名进士,历朝为官[6]。钤印证实此套《礼记集说》为明洪武年进士张玺拥有,且为元陈澔撰之原版《礼记集说》,并详加研读,留下批注心得、功名感想。

2.2 丘濬与《礼记集说》:钤印之二“石屋缄藏”

《礼记集说》七卷之正文第一页均钤有一枚方形“石屋缄藏”印信,其印篆体阴刻,满底无边,印色紫红(图10)。本套《礼记集说》始发掘自海南丘姓家族,从年代稽查和名臣考究 “石屋缄藏”:明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丘濬于1469年在海南创建了“琼山书院”和“藏书石屋”。

丘濬(1421—1495),字仲深,号深庵、玉峰,海南琼山人。明景泰5年(1454),廷试二甲第一名(传胪),历官40载。从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会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明弘治年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太子的老师)、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明中叶理学名臣,15世纪中国的中兴名相,杰出文学家和经济学家,著书800余卷,其中《寰宇通志》119卷,《大明一统志》90卷,《英宗实录》331卷,《大学衍义补》160卷。在重要巨著中,以《大学衍义补》为之最,明孝宗批曰:“卿所纂书,考据精详,论述赅博,有裨政治,朕甚嘉之。” [7]1469年,母丧,返家守孝三年,期间在海南创建了“琼山书院”和“藏书石屋”。弘治八年(1495),丘濬病逝北京任上。明孝宗特遣礼部尚书谕祭,敕碑:“皇明敕葬”,碑题:“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特赠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公”。

考断:进士张玺为朝官,逢宣德皇帝拟议刊印《礼记集说》以科考取士,张玺将此套陈澔撰原版《礼记集说》进献朝廷。宣德皇帝详加研读、鑑定辑考、大量批注,并在书壳上对《礼记集说》刻本的刊印提出了自己的旨意。正统12年,英宗皇帝正式颁旨定《礼记》用陈澔注,命司礼监首刻《礼记集说》。丘濬任太子太保,以宣德御批之澔注《礼记集说》教授于太子,皇帝将此套《礼记集说》赐予丘濬,丘濬感恩,在此套《礼记集说》封面上批注:“恩赐、恩荣”字样,并钤“石屋缄藏”印信。丘濬病逝,其子将该书与数万卷图书带回了海南,珍藏于“藏书石屋”之中。其孙后亦研习《礼记集说》,并注感想“先祖之手泽于父,阅书而傖然泣下。”(图十)

3 《礼记集说》对联、楹联释考

在《礼记集说》第九卷封底上注有“宣圣对联写在这内纸壳记之”(图四)字样,宣圣,宣德皇帝,注明内纸壳记载有宣德皇帝御书或大臣记载之四幅对联。

书房对之一:“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斯文宛在宫墙。”(图十一)对联考证: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湖南岳麓书院文庙大成门、台湾高雄文庙大成门、山东乐陵文庙大成殿、河南汝阳文庙大成殿、湖北沔州文庙大成门等地均题有“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犹是春秋”楹联。其中有6字之差:“斯文宛在宫墙”改为“普天犹是春秋”。

明宣德年扩建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同时在三孔大量题写牌匾楹联,并下旨全国各地文庙均按照曲阜孔庙的牌匾楹联规格仿制悬挂。其中,在孔庙大成殿就有宣德皇帝题写的“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犹是春秋”楹联[8]。宣德在皇宫书房里题写或大臣记载的对联原稿是“斯文宛在宫墙”,但是,在给曲阜孔庙大成殿题写楹联时改为了“普天犹是春秋”,更贴切颂扬春秋时代的孔子[9]。

实地考证:曲阜三孔办公室刘主任讲,汉唐以降均尊孔,宋明扩建三孔,清仍之。自康熙帝始,特别是乾隆帝又大量修葺扩建,并重新题写牌匾楹联,替换了前朝皇帝在三孔题写的牌匾楹联,亦旨意全国文庙仿制悬挂。如:康熙帝改题大成殿匾额“万世师表”;乾隆帝改题大成殿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10],并有署名和年款。但仍有少量文庙保留了明宣德皇帝题写的楹联。

湖南岳麓书院孙主任和黄沅玲老师说,岳麓书院文庙大成门上的楹联仍是“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封面图),有个别字差异,没有落款,不知是谁题写。

山东乐陵旅游局侯艳红科长说,乐陵文庙大成殿偏殿仍题有“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犹是春秋”楹联,没有落款,没有出处,不知是谁题写。

河南汝阳旅游局卢局长和文物所胡所长说,原来大成殿里的牌匾楹联都在,有记载,楹联也是“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犹是春秋”,不清楚是谁题写的。现在大成殿还在,里边的牌匾楹联都没有了,文革时改作了粮食仓库,没有留下照片。

台北海南同乡会王禄明总干事和高雄老爹李说,台湾高雄文庙大成门仍题有“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犹是春秋”楹联。无落款,不知何人题写,年前庙堂修葺新搬左营春秋阁暂厝。

书房对之二:“北海乐交天下士,东山笑读古人书”(图十一)。对联考证:

在《圣言善语》第二章“积善良方——读书至善”中引用了圣言:北海乐交天下士,东山笑读古人书[11]。此段圣言出自何方圣人之口,并未记载,圣言在690年前的元陈澔撰《礼记集说》中有记注,并出现在587年前明宣德皇帝“书房对”里,所以,此圣言似确认为宣德皇帝原作。

书房对之三“寻坠沏之茫茫狂澜可挽,历穷年以硭硭大器能成”查无史料记载。

书房对之四“宗室泫歌正功修以得路,名山考道知磨砺之有年”查无史料记载。

4 《礼记集说》圣旨释考

在《礼记集说》第九卷书壳封面上记注有“御批纲鑑辑览,文献通考”(图三)字样,似说明本套《礼记集说》为皇帝御批之书。在第九卷书壳封2上记注有“备旨全部”、“钦此”字样,似专封空白纸壳,随时供皇帝备旨之用。

在第七卷内纸壳封底2记载:“备旨,亦遵现音,两部兑校,音注不可混圈,体注兼核,四书典腋,小部以便进场”(图十四),似为皇帝下旨。

在第七卷内纸壳封底3记注:“备旨,礼记通部音注,上层概不音,必是本音,不得杜撰乱圈,自作聪明,戒之……集说细字,再加阅历,音注,恐有圈讹,遵照原注,反切”(图十五),似为皇帝研读此卷,看到有人圈点有误,甚有意见,特批注旨意。

5 结语

1322年,元陈澔首撰首刻《礼记集说》十卷本;1328年,元建安郑明德宅再刻陈澔《礼记集说》十六卷本。1397年,明张玺中进士,历朝为官,将此套元陈澔撰之原版《礼记集说》十卷本进献朝廷。宣德皇帝详加研读、鑑定辑考、批注旨意。1447年,明司礼监五经四书经注书坊重刻澔注十六卷本,乃明清两朝御定教材,科考取士,垄断五百余年。1469年,丘濬任太子太保,教授太子研习澔注《礼记集说》,皇帝将该书赐予丘濬。1495年,丘濬病逝,其子将该书及数万卷图书带回海南,珍藏于“藏书石屋”之中。

明宣德皇帝研读《礼记集说》,并在书壳上御书或大臣记载四幅“书房对”,在扩建曲阜孔庙时作楹联题写在了大成殿上。虽然清乾隆皇帝在扩建孔庙时重新替换了牌匾楹联,但我国仍有少量孔庙保留了明宣德皇帝题写的楹联,印证了岳麓书院、乐陵文庙、汝阳文庙、沔州文庙、高雄文庙大成门上的楹联出自宣德皇帝之手。

参考文献:

[1]符得团.论儒家思想的社会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0,(4):121-124.

[2]陈杏珍. 宋严州刻本《礼记集说》[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4):69-72.

[3]李峻岫.《儒藏》精华编第55冊介绍[EB/OL].[2012-02-24].http:// www.ruzang.org/displaynews.asp?id=488.

[4]齐齐哈尔市图书馆馆藏《礼记集说》要览[N].鹤城晚报,2012-02-14.

[5]刘炅明.都昌元代云住书院遗书香[N].浔阳晚报,2010-10-12.

[6]龚延明,邱进春.明代登科进士总数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9-78.

[7]丘濬[DB/OL].[2011-06-26].http://www.baike.baidu.com/view/932957.htm .

[8]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DB/OL].[2011-11-23]. http://www.gov.cn/test/2006-03/28/content238291.htm.

[9]彭战果.先秦儒道有限性思想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4):17-20.

[10]孔庙楹联辑录[EB/OL].[2012-02-20].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219/22/34279.

[11]佛家偈语[DB/OL].[2011-09-04].http://wenku.baidu.com/view/8bc2d801de80d4d8d15a.

作者简介:戴瑾(1961-),女,海南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管理、古籍善本;宋静敏(1958-),男,海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海南历史、古籍善本:宋啸天(1984-),男,中国幸福人寿广东分公司职员,研究方向:情报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