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玲
从传统课堂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这种传统课堂普遍是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的。而“新课标”课题倡导的课堂模式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质疑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平等、公正的思想意识,营造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要学生带着“怀疑一切”的眼光,就能够从平凡中见新奇,于无声处听惊雷。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及创造发明的起点,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时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二、以课堂的多元性评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媒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也表明: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充满人文关怀。如果真爱是一丝暖暖的风,当我们用“爱语”在学生耳边细述时,就会像绵绵春雨滋润着他,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老师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方可晓之以理。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教师若以“错了,请坐。”“不对,大错了!”甚至是“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你在听什么?”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那肯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若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将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课堂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全在于能灵活应用,当然这并非是说我们只能表扬、赞美。如果学生答得很差,教师给予的廉价表扬,只会使学生对表扬麻木不仁,不会有愉悦的情绪体验,面对同样的表扬,其快乐程度下降,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现在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我总会先问一下为何会那样回答,然后附加一句:“哦,原来你是这样理解的,你再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想想看。”一方面告诉他们回答错了,另一方面又为他们留下了余地,避免了尴尬,这比直接否定好得多了,他们也能更加认真听讲,去追求正确的答案。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而且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而且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把评价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造就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自己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点燃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通过授课引导、讲座报告、典型开导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提高认识,激励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课堂是最好的培养基地。课堂上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将教材思路和学生思路融为一体,对准学生思维脉搏,注意各种反馈,在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围绕教材设疑,让学生大胆想、大胆讲,畅所欲言,谈尽观点,甚至对教材提出异议和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怀着一颗随时支持学生创新行为的教育之心,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面对他们不合常规的尝试,有合理的成分,就给予必要的支持,不要轻易扑灭学生的创新之火。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开阔视野。
四、整合家庭、社会生活教育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它不能替代其他形式的教育,必须包括其他教育形式的配合和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各种思想、道德、规则、习惯的集中地。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长期存在,并且是其他教育的重要补充。社会教育力量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的社会大环境极其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与社会合作,学生的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工厂、机关、部队、科技场馆、农村等广阔天地,都是特殊的课堂,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有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量信息,是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人类的知识宝库。因此,家庭、社会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应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添砖加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该起到导航、护航作用,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他们走上社会、担起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