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话丰富课堂、提升自我

2012-04-29 00:44蒋卓敏
考试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书本研究性思想

蒋卓敏

说起教学,当然离不开老师、学生、和书本。老师在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学到知识,也掌握了方法。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角色,但现在学生已经转化为教学中的主体,越来越多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书本,不会说话,但确是课堂里不可忽视的角色,书本给予了我们新鲜血液,没有了书本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

《礼记·学记》中这样说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课堂上,教与学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学生、书本这三者的互动,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的人文内涵。

一、教师和书本对话:撷取知识果实,凝聚生命水滴。

语文教师是幸福的,李镇西说:“我们读一本真正有思想含量、文化积淀的书,就是在同历史对话,同思想巨人对话,使我们能站在人文精神的文化制高点俯瞰语文教育。”语文教师有着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天都在和编者们精挑细选的文章打交道,在阅读的过程中和许多高尚的灵魂进行着对话,这对于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极为有利。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全面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讲述苏轼诗词之前,我阅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篇传记记载了苏轼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苏轼豁达的胸襟、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朗乐观的品质。在课堂上,我把他的作品和人生经历讲给学生听,向学生讲述了我眼中的苏轼。教师通过自我的阅读,把感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教师这个的桥梁,行走在通往文学巨人灵魂宫殿的路上。

教师除了阅读名家名篇之外,还应对各种不同风格的书籍都能有所涉猎,老师能做到博览群书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地方来看待问题。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展,知识更新迅速。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这就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要常换常新,保持水源的新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是那源头的水,源头的水活了,小溪流自然清澈见底。

教师通过阅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深度。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教师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上,将这些迁移到教育的功能上,将会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学生和书本对话:穿越沧桑历史,直面高尚灵魂。

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不用说经典名著,就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高二下学期,我们开始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每一首诗词其实都是一个故事,那些大家们通过这些文字来寄托他们的政治理想,寄予他们人生的态度。学生通过阅读本诗感受到了诗人正直的人品,不屈的人格,通过文字的力量,穿越了历史的沧桑,直面高尚的灵魂。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同时也感受到了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王元骧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绝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阅读也不仅仅就是阅读教材上的文章,教师要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学生开阔视野,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真正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教师和学生对话:碰撞思维火花,闪耀智慧光芒。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起到了一个传声筒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认真讲解、传授知识,学生专心听讲、记下要点,这样的一节课,就算是成功的课了,可这种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个体的新情况。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而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智力发展快,这种你讲我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的课堂需要思维的碰撞,需要情感的共鸣。课堂上因为有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各异的观点而更显活力。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

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学校实践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常规,教师选择课题,然后学生共同商讨、分工合作。新一轮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也选择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民居风格和地域民俗文化研究》,拿到这个课题后,我和这一课题小组的学生们就在一起商讨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大家又对这一课题的哪些知识比较感兴趣。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观点学生可以反驳,学生的观点大家可以讨论。在这研究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教师放下了自己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学生保持同一视线去理解和看待学生所要讨论和关心的问题。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试想每次研究性学习,这么多人在一起交换思想,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每一次的学习,无论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和启发,这样才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因为有学生,课堂上有了各种思想的碰撞;因为有老师,学生的思考变得有序且有方向;因为有书本,师生有了增长自身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好帮手。课堂因为有你、有我、有书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高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镇西.教有所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学语文教学.2006,(1).

猜你喜欢
书本研究性思想
玩转书本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打开书本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开在书本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