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精神,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印发了《关于做好<慈善读本>宣传推广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南海区慈善会拟与南海区教育局合作,在我区部分中小学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试点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民政部2011年8月31日印发的《中华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明确指出,要“以学校、社区为主要载体,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教育宣传活动。加强慈善科学建设,制定慈善教育计划,指导学校在德育课程中培育慈善意识,弘扬慈善行为,并纳入学生素质评估中。”
慈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慈善读本》宣传、推广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慈善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中小学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把慈善理念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对探索青少年慈善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内容方法
“慈善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以《慈善读本》为主教材。该读本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新纪元慈善教育基金开发印制,分为小学版、初中版。2011年10月已经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小学版、初中版。我区拟发动企业捐赠10万册,免费对区内小学四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赠阅。
《慈善读本》每册6—7个活动单元,每个活动单元有2—4个活动课。小学版重在感染和熏陶,包括爱心序曲和爱心歌曲、爱心图片、爱心故事、爱心童话、爱心剧场、爱心行动等单元。初中版重在感知、了解和体验,在单元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慈善与责任、爱与尊重、助人与分享、爱与力量等富有社会价值的慈善主题。
《慈善读本》只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补充,不能干扰、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可作为德育课、主题班会、沟通与交流、案例分析以及课外活动、课外读物的内容补充。学校可采取以下方法开展教育活动: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充分传播慈善文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慈善读本》的章节内容利用阅读课、班级读书时间等组织学生开展慈善、爱心、感恩教育。
(二)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在班会、队会上开展以故事会、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形式开展慈善文化传播教育。
(三)开展全校性的丰富多彩的慈善主题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墙报、作文、绘画等竞赛活动。并注意通过音频、视频、广播、网络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文化氛围。
(四)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爱心帮扶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学会知恩、感恩,懂得报恩、施恩,培养学生爱的情感和品质。
三、步骤措施
(一)确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试点年级。经研究,作为首批试点年级为全区小学四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预计发动企业捐赠十万册以上。
(二)加大“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主办单位将于五月下旬左右召开活动筹备会、六月下旬“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并通过市、区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三)“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暨《慈善读本》宣传推广试点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实施意见制定慈善教育计划,并上报区教育局及区慈善会。
(四)适时召开试点学校校长和各慈善会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导“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健康发展。
(五)组织试点学校积极参加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教师培训、交流,慈善文化教育征文、知识竞赛、演讲等活动。
(六)中华慈善总会和地方慈善组织在相关教育部门的协助下将常年开展在中小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中的慈善教育征文活动。入选文章在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慈善》杂志上发表,并结集成书或专刊。
四、项目经费
活动将预留专用经费,用于有关学校发放《慈善读本》、宣传活动、教育征文、知识竞赛、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佛山市南海区慈善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