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很”与常州话“到则”组合功能异同分析

2012-04-29 00:44姜文洁
现代语文 2012年5期
关键词:例句常州副词

普通话中,程度副词“很”使用频率高、修饰范围广。同样地,“到则”(音译)是常州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程度副词。从组合功能角度看,二者都能与形容词、动词以及名词性成分组合使用。本文拟从这三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

一、与形容词性成分组合

在现代汉语中,“很+形容词性成分”是很常见的组合形式。两者组合使用,一般充当句子中的谓语成分。这时,这些形容词绝大多数都属于性质形容词。例如:

(1)这药很苦。

(2)这本书很薄。

(3)那个女孩很漂亮。

(4)王明把房间收拾得很干净。

(5)他很穷,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6)我一到洛杉矶就去看了舅舅,他很高兴。

在这些例句中,无论“很”是与单音节词还是双音节词组合使用,在常州话中,我们都可以用“……到则”这一结构进行替换。以下是替换之后的句子:

(1)′这药苦到则。

(2)′这本书薄到则。

(3)′那个女孩漂亮到则。

(4)′王明把房间收拾得干净到则。

(5)′他穷到则,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

(6)′我一到洛杉矶就去看了舅舅,他高兴到则。

以上两组例句表明:从组合功能角度来看,当“很”与“到则”均与性质形容词组合使用时,二者可以相互替换。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很”用于形容词前,而“到则”则用于形容词后;二是“很”的使用更趋于书面化,而“到则”的使用则更口语化。前者由于吴方言中副词位于所修饰词语之后,后者源于方言自带的口语色彩。

上述例句虽然可以表明“很”与“到则”与形容词一起使用时组合功能相同,但是,二者在语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比上述例句,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用“到则”的例句较之用“很”的例句所表达的情感要强烈得多。在这些例句中,“到则”所表达的语意程度高于“很”,接近于普通话中“好……啊”或“真……啊”这类结构,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充当感叹句的作用,其语意程度明显高于使用“很”的例句。

上述现象的产生并不难解释。张国宪(2007)、杨凡(2008)等学者认为,“很”在“很+形容词成分”这一结构中并不一定起到增强程度的作用。在某些语境下,“很”只是起到完句作用:单独一个形容词“漂亮”“干净”“薄”等不能在句中作谓语,但如果前面有“很”修饰,则可以使形容词成分谓语化,从而使这些形容词充当句中的谓语成分。这时的“很”表示程度量的涵义已经被削弱,“很”已经从程度副词被虚化成了一种谓语符号。而常州话中的“到则”在“……到则”这一结构中则是一个单纯的程度副词,只表示语意的深化和强调。

二、与动词性成分组合

在普通话中,“很”可以与很多类型的动词联用,而能与常州话中的“到则”联用的动词则较少。同时,“到则”与动词联用时,句子的结构形式会发生较大变化。为方便归类比较,以下主要以“到则”所能组合的动词种类作为划分标准,比较“很”与“到则”的区别。

(一)与修饰心理的动词性成分组合

能直接与常州话中的“到则”组合使用的动词并不多,修饰心理的动词是其中的一类。例如:

(7)昨天晚上你没回家,你妈妈很担心。

(8)你的工作那么顺心,我很羡慕你。

(9)这件事让我很为难。

(10)我很害怕。

这些例句中的动词性成分都是修饰心理的,我们可以用常州话中“……到则”这一结构进行替换。但是,在替换的过程中,一些句子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替换后的例句变为:

(7)′昨天晚上你没回家,你妈妈担心到则。

(8)′你的工作那么顺心,我羡慕你到则。

(9)′这件事让我为难到则。

(10)′我害怕到则。

在例(8)′中,虽然“到则”替换了“很”,但“到则”被置于后半句的宾语“你”的后面,与“很”被置于宾语“你”前面有所不同。如果在其它例句中加上宾语,那么这样的情况同样会出现。例如:“你妈妈很担心你”替换之后变成“你妈妈担心你到则”。而另外两句的替换区别与“很”以及“到则”和形容词性成分组合时的区别一样。上文对此已有所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二)与能愿动词性成分组合

由于可以与“到则”组合使用的能愿动词只有“愿意”,所以我们仅从这个单一动词入手,分析“很”以及“到则”与能愿动词性成分的组合差异。

(11)他很愿意帮我的忙。

在这个例句中,如果我们依葫芦画瓢,用“到则”替换“很”,那就成了“他愿意到则帮我的忙”或者是“他愿意帮我的忙到则”。而在常州话中,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存在的。在这里,如果要想用“到则”替换“很”,那么例句就必须改成:

(12)他很不愿意帮我的忙。

这时,替换后的例句就变成“他不愿意帮我的忙到则”。但这样替换而来的句子对于地道的常州人来说,还是有些别扭的。如果要表达例(12)的意思,常州人通常会说成“帮我的忙,他不愿意到则”。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句子中,主语可以是“你”“他”“她”等,但绝对不会是“我”或者“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常州话中的“到则”在和能愿动词“愿意”组合使用时,一般只用于否定句中;二是常州话中表能愿的句子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与“很”相比,“到则”与能愿动词“愿意”组合使用时所显示出的这两个特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常州话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当常州人说“不愿意到则”的时候,往往包含着一种指责的意味,所以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过程中,使用能愿动词的否定句一般不会反指自身,即第一人称一般不会成为主语。

(三)与其他动词性成分组合

“到则”与其他动词性成分组合使用时,与“很”相比,也存在着特殊用法。

以下是两组例句:

A组:(13)他玩到则忘了时间。

(14)王丽吃到则满嘴都是。

B组:(15)林刚被打到则浑身是伤。

(16)张莉莉被吓到则连门都不敢出了。

A组都是主动句,而B组都是被动句。在这些例句中,“很”和“到则”是难以相互替换使用的。如果我们强行按照“很”在前“到则”在后的原则,用“很”替换以上两组例句中的“到则”的话,就会得到以下替换结果:

A组:(13)′他很玩忘了时间。

(14)′王丽很吃满嘴都是。

B组:(15)′林刚很被打浑身是伤。

(16)′张莉莉很被吓连门都不敢出了。

替换后的例句存在着严重的句法问题,完全不符合普通话的语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如果要表达原例句的意思,上述两组例句就应该用“得”替换“到则”:

A组:(13)′′他玩得忘了时间。

(14)′′王丽吃得满嘴都是。

B组:(15)′′林刚被打得浑身是伤。

(16)′′张莉莉被吓得连门都不敢出了。

根据以上六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到则”与能愿动词以及修饰心理的动词除外的动词性成分组合使用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到则”可用“得”替换,用以表示动作所引起的结果,并加强语意程度;二是与产生消极结果的动词性成分组合使用时,“到则”一般用于被动句中。这些特点的产生与常州人的说话习惯密切相关:当动作产生消极结果时,常州人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以表示消极结果并不是动作承受者自愿、主动接受的,而是被强行施加于身的。这与上文中“到则”与能愿动词组合使用时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的情况相似,都源于说话人的情感趋向。

三、与名词性成分组合

按照传统的汉语语法规则,汉语中的副词是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的。所以,从严格的语法意义上来说,“很+名词”的结构是不符合语法组合规范的。但是,由于近年来语言的自身发展以及社会各因素的促进,“很+名词”这种组合不断出现在大众传媒中,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同样地,常州话里的“到则”也可以与部分名词性成分组合使用。例如:

(17)她打扮得很淑女。

(18)他的思想很现代。

(19)约翰在家里挂了很多红灯笼,显得很中国。

(20)李东申长得很男人,所以特别受女孩子欢迎。

在这些例句中,可以用“到则”替换“很”的有例(18)和例(21),例(19)的替换略显牵强,而例(20)的替换则不成立。

在现代汉语中,如今能与“很”组合使用的名词很多,例如:“淑女、现代、中国、阳光”以及“暴力”等。“很”与名词组合的不断发展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它们不仅可以用来表述客观事实,也可以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主观认知或感受。这种组合最早出现于香港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着香港独特的地区文化,如“很淑女”之类的组合。而后,改革开放的进程派生出“很中国”“很现代”之类较能体现时代特色的组合。

相对地,能与常州话中的“到则”组合使用的名词却只有三个,即“淑女”“女人”和“男人”。这与方言的交际属性以及方言发展的滞后性密切相关。作为吴方言中的一支,常州话的主要功能就是方便人们的日常交际,这也就决定了与“到则”组合使用的名词必须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中国”这些名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不那么紧密,所以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同时,由于使用人群和使用范围的局限性以及方言的自身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常州话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些都导致常州话中的“到则”目前还很难与时代色彩鲜明的名词组合使用。

四、结语

虽然同属于吴方言范畴,但常州话的影响力远不如苏州话、上海话等,所以针对常州话的研究并不多。如果语言研究中涉及常州话的特征,研究者一般倾向于将吴方言的特征与常州话的特征划等号。但是,常州话实则拥有很多不同于吴方言的特质,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外,常州话中大量保存的古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也都是值得研究的。如今,普通话对常州话的影响也正逐渐渗透到后者的语言系统中。因此,我们理应用动态的观念审视、研究二者的异同,促进二者的发展,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频华.试探“很+形·很+名”组合格式[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J].语言研究,1997,(2).

[3]马真.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J].汉语学习,1991,(2).

[4]续文嘉.普通话“很”与东北方言“老”组合功能的异同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2).

[5]刘冰.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很”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0.

(姜文洁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30079)

猜你喜欢
例句常州副词
常州纺兴
The Wheels on the Bus
常州的早晨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