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化挑战,如何才能赢?

2012-04-29 00:44田文婷
社会与公益 2012年5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田文婷

中国老龄化特点:速度快,来势猛;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

一部反映老龄化问题的电影《桃姐》在票房上大获全胜,也在各大颁奖典礼上荣获多个奖项。电影赢了,但中国的老龄化的挑战还远远没有胜利。如果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中国该如何承受;如果他们是社会财富,中国将何等富强?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老龄社会是指当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超过了14%。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将发生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也就是说在10余年后的中国,大约20人里就会有3个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而这还仅仅是平均数。

中国所走的将是世界前所未有的“在低收入阶段进入大规模老龄化”的道路

一般来说,老龄化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以及人类预期寿命延长的情况下,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却与发达国家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据有关统计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上升到14%需要的时间是:法国为115年,美国为66年,英国为45年,而中国大约只要25年。事实上,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到2050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中国人口老龄化是控制人口的结果。中国初步进入老年型社会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社会对老龄化的承受力较低。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老龄化特点:速度快,来势猛;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然而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的特质也决定了人口老龄化必将影响到社会结构的变迁,并可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产生负面影响,产生社会问题。

第一,人口老龄化不利于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的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其次由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龄者人均消费额随着衰老而减少,对住宅建筑以及电视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减少,社会的有效需求难以提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逐渐减少,导致劳动力不足,这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而且,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因而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对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走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而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发展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减轻对劳动者体力的需求,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增强对老龄化的经济承受能力,使老年人与其他人共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二,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养老保障机制提出考验。“未富先老”的中国还没有来得及积累足够的社会财富就要开始准备承受巨大的社会保障负担。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但是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覆盖面较窄、基金统筹层次不高、保险金缴费额偏高、保险基金使用混乱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对应此问题首先应推动老年服务由剩余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不能单纯通过建立养老机构解决养老问题,必须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在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福利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务保障的基础上,推动建立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高龄老人津贴制度。通过资金补助或低偿、无偿服务方式,有差别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其次应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扶持政策,推进民办公助和公建民营的社会福利机构的建立,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改善居家养老环境,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发挥社区的养老功能。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提高机构养老作用。

此外,适时改革退休制度,延长退休年限既有利于组织老年人口自养、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压力、改善老年人生存状况,同时又有利于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做到老有所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

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知识经济为主;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福利服务体系;建立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体系;建立养老机构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龄化问题的应对: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知识经济为主;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福利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