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榜样耀中华

2012-04-29 00:44王堃
社会与公益 2012年5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爱心

王堃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华慈善奖的评选对建立我国慈善表彰奖励机制、传播先进慈善理念、塑造中国慈善事业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慈善奖是由国家民政部颁发的我国政府最高规格的慈善奖项,自2005年创立至今每年举办一次,通过评委及公众评选,表彰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以及支持文化艺术、教育科研、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机构以及优秀慈善项目。截至目前,中华慈善奖已成功举办七届,共表彰企业439个、慈善项目109个、个人和行为楷模303名,大力弘扬了社会各界扶贫助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逐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人人可慈善”的文化理念,现已成为中国慈善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参与度最高的慈善奖项。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华慈善奖的评选标准不断改进,不再“以捐赠的绝对数额为主要依据”,而是综合考虑个人及企业的资产规模、纳税情况、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更注重慈善行为和事迹的社会影响力、示范效应和可持续性,鼓励创新,对建立我国慈善表彰奖励机制、传播先进慈善理念、塑造中国慈善事业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七届中华慈善奖

本届中华慈善奖共接到来自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和英国、美国、马来西亚、马里等国家的申报者超过1200个,评委会从影响力、持续性、适应度、公信力、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推荐入围,经社会公示后,共评出“最具爱心捐赠个人”20位、“最具爱心捐赠企业”40家、“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20个、“最具爱心慈善楷模”19位。

全面反映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状况

据统计,2011年度“最具爱心捐赠个人”捐赠总额为53.54亿元;“最具爱心捐赠企业”捐赠金额近44亿元;“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惠及数千万人;“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的慈善行为形成了巨大感召力,带动更多人参与慈善活动,有效营造了“人人慈善”的社会氛围。而马里共和国迪亚拉博士的获奖,更表明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开放心态。总体来看,获奖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积极的示范作用,较为全面的反映了2011年度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

广泛吸引了社会公众参与

与历届相比,本届中华慈善奖的公众参与度更高。在为期一周的网络投票中,吸引了700多万社会公众参与,日均投票数达105万。其中,最具爱心捐赠个人曹德旺共获得10.5万投票,位居榜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是最受关注的奖项,公众成功投票216万。

民营企业已成为慈善捐赠主力军

在“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和“最具爱心捐赠企业”两大奖项的获奖者中,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数量已远远超过国企,成为慈善捐赠主力军。一方面,与民营企业家的自身经历有关。宁夏石嘴山市大榆树沟煤炭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逢干是一个从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的贫苦生活中走出来的慈善家,因此十分关注那些因家境贫苦上不起学的大学生,设立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意愿不断增强,希望通过自愿捐赠行为回报社会,得到政府和公众认可,肯定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正如北京国瑞兴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章笋先生所讲,“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受益者和先行者,应当把自己的财富拿出来支持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帮助生活贫困、家庭困难的落后群体”。而国企的捐赠行为因为具有一定的行政性而受到诸多限制,二者间的捐赠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弘扬了“人人可慈善”的公益理念

“人人可慈善”是中华慈善奖一直倡导的理念,慈善不仅仅表现在捐赠物资的多少,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磨刀老人吴锦泉数十年如一日服务邻里,多病且残疾的退休教师武霞敏坚持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义务教育,乡村教师豆红波积劳成疾仍坚守岗位,这些慈善楷模的事迹告诉我们,从工作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助人为善、奉献社会,即使是普通公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

树立了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被民众要求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中国的兴起时间较短,中国企业仍在探索如何根据我国国情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提升社会地位。从本届获奖企业的慈善行为看,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做好自身产品和服务为前提,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并将这一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带领员工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公益慈善的理念渗透到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正如通鼎集团董事长沈小平所说,“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首先是要把企业经营好,要向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次是担当更多社会责任,将财富回报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将自己的价值奉献给社会”。

为政府职能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中华慈善奖的设立,为民间组织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实现了政府、企业、民众、社会组织的有机互动,使政府可以更全面、细致的了解社会问题和民众需求,为公共决策制定提供依据。“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免费午餐成功撬动了政府行为,国务院于2011年10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被认为是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的公益典范,是中国民间慈善发展的巨大飞跃。

历届中华慈善奖回顾

首届中华慈善奖

200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联合六部委召开了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以“携手慈善、共建和谐”为主题,就今后推动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做了深入探讨,并对近年来在慈善事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颁发了“中华慈善奖”。

首届“中华慈善奖”实际是由“爱心捐助奖”更名而来,虽然评奖标准仍以捐资、捐物的数额为依据,但是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政府部门与民间慈善组织共同举办的慈善大会,标志着政府将与民间组织携手,大力支持中国慈善事业发展。

第二届中华慈善奖

2006年,中华慈善奖大力提倡“人人可慈善”的新的慈善理念,不再以捐献数额作为评选的唯一依据,鼓励大家以奉献能力、分享知识、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慈善,这一理念成为中华慈善奖的核心价值观,在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届中华慈善奖首次引入公众意见,通过手机短信和拨打固定电话的方式与公众互动,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元慈善”项目,公众每投出一票同时也是捐献了一元善款,用于开展由青基会管理、中央电视台全程监督的主题慈善项目。同时还发起了“慈善1+1”活动,呼吁全体公民每人能捐出1元钱,付出1小时用于帮助他人,践行“人人可慈善”的朴素理念。

第三届中华慈善奖

2007年,中华慈善奖共评选出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最具爱心内资企业、最具爱心外资企业、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等6个奖项,共11个公司、项目和个人获得了该奖。其中,邵逸夫先生以其为慈善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成为继李嘉诚先生之后第二位“终身荣誉奖”得主。

第三届中华慈善奖还推出了两项主题活动:一是举办“慈善大讲堂”,各界名人从各自的领域解读慈善的内涵,向青年学子普及“人人可慈善”的理念;二是发起“寻找笑脸”活动,从末端出发来寻找人们做慈善的原因,通过一张张笑脸以及背后的故事,让大家关注慈善,切实感受慈善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力量。

第四届中华慈善奖

2008年,中国经历了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双重考验,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通过自发捐款捐物、赴灾区抢险救援、支援灾区重建等多种方式参与抢险救灾,全年捐赠款物近千亿元,创造了历年最高纪录,极大的提高了慈善事业的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第四届中华慈善奖共有336名个人、企业、机构和慈善项目获奖,并授予119名个人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授予22名个人“中华慈善贡献奖”,获奖人数之多成为历届之最。

第五届中华慈善奖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5·12”全民慈善热潮逐渐消退,中国的慈善事业并没有萎缩,而是更加理性的关注到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以更加平民化、社会化的视角广泛吸引普通民众参与。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慈善项目低成本运作、多元化参与成为可能,为中国慈善事业注入了创新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五届中华慈善奖以“财富与慈善”为主题,围绕“财富与责任”、“公民与责任”、“组织与责任”进行深入研讨,慈善不仅仅是捐赠行为,更是公民、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应担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第六届中华慈善奖

2010年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在西南干旱、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难面前,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高涨,人们不仅大力支援抗旱救灾,也开始关注日常公益慈善活动,全民关注慈善、参与公益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

第六届中华慈善奖上,民营企业的获奖数量已超过国企,逐渐成为中国慈善捐赠的主要力量。然而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作用不仅仅是捐资捐物,更重要的是把经济领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引入慈善服务中,推动社会服务创新,探索中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于中国慈善事业的思考

通过历届中华慈善奖的回顾,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探索中前行。政府将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逐渐重视慈善事业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NGO组织的兴起和发展使得慈善从理念落到了实际行动……社会各界对公益慈善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然而,在热闹纷繁的慈善万象中,我们仍需保持冷静的头脑,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中国慈善事业法律体系不完善

“郭美美事件”引起公众对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质疑,导致公益组织艰难建立的慈善公信力迅速下降,这并不是偶然现象。目前,中国涉及慈善捐助的法律多散见于行政法律规章中,缺乏一部统一的慈善事业法,对公益慈善的概念界定不清,对公益慈善组织或项目的建立、运行和评估缺乏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导致了信息披露不及时、追责机制缺失、监管不力等,严重影响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慈善事业立法早在2004年就开始被关注,2006年国家正式起草慈善事业法并进行立法研讨,但直至今天仍未具体落实。今年两会期间,慈善立法再次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相关提案、建议达数十份,政协委员、知名媒体人杨澜、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等均就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尽快出台慈善立法等进行专门提案,建立健全慈善事业法律体系成为万众期待。

二、“找婆婆”成为社会组织发展障碍

中国现有社会组织约300多万个,近九成的社会组织处于非法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民政部规定的“双重审批制度”,即社会组织建立既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批,也需要行政主管单位审批。因而中国合法的民间组织几乎都是“官方认可”的,寻找主管单位被形象的称为“找婆婆”。找不到婆婆的社会组织因没有合法身份,运行异常艰难,而有婆婆的社会组织的自立性受到制约,发展缓慢。

针对这一问题,广东省大胆进行改革尝试,自2008年7月起,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这是我国率先提出摒弃社会组织“双头管理”,实现直接登记的地方改革方案,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 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尚需时间

目前,经过政府的大力弘扬和媒体的积极报道,社会公众对奉献爱心、参与慈善的倡导形成了高度认可和巨大响应,但对慈善的理解仍停留在捐款捐物的基础层面,对慈善的评价易受情感和舆论影响,因此,需要塑造现代慈善理念,引导公众从理性的角度看待慈善,使慈善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营造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

四、公益组织专业化建设不足及人才流失是重大限制瓶颈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受诸多外界因素的限制,但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公益组织的专业化建设和公益人才的聚集。一方面,公益组织的人才需求巨大,尤其是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但目前公益组织的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大、薪酬待遇差、社会认可度低,在“理想与面包”的现实选择下,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公益组织的成立更多是出于道德和情感原因,加之缺乏法律约束和行业自律,导致管理不规范,项目运作不透明,自身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进而影响了中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或企业社会责任专职部门,独立运作公益项目,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引入公益组织,正逐步探索公益组织健康高效的专业化发展模式。

五、慈善事业创新任重道远

创新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见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获奖代表时强调,“慈善事业是献爱心、暖人心、惠民生的崇高事业。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时代进步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慈善事业实现更大发展”。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才能激发公众关注慈善、参与公益的热情,进而约束社会组织严格自律,形成慈善事业规范管理的良性循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淘宝网等互联网平台为慈善事业的运营和推广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但创新不应该只停留在传播手段和运作方式上,更应该注重慈善意识创新,如何运用商业理念进行项目运作,进而带动慈善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值得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长期思考的课题。

微言大爱

@茉莉芳馨:大爱中华—第七届中华慈善奖颁奖晚会播出后,儿慈会9958紧急救助热线接进了5362个热线,目前还在有人源源不断打来,周末两天十名工作人员坚守热线,还是有大量未接。为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及时的救助,需要将所有未接电话回拨,项目办公室西三环航天桥西中裕商务花园6C栋205室,联系13911948047董福广。

@花香满径ing:昨晚外出,没看中华慈善奖颁奖晚会,今晚重播,重温一下录播那天的感动!大爱可以撼天动地,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有钱予弱势者,无钱献力,内心求安,人人皆可慈善……不再看到有人无助地流泪、哭泣……当帮助别人成为自己的信仰……

@舞动的阳光88:昨晚看央视的年度中华慈善奖颁奖晚会,那些商界风云人物的大手笔让人钦敬,磨刀大爷、文具夫妻、安琪之家的义举让人感动!向他们致敬!

@依然_Cuixy:今晚较完整地看了CCTV一套特别节目“大爱中华慈善奖颁奖晚会”,倍受感动之余主持人那句“女人一旦成为母亲就会变得无比坚强”的话语萦绕耳际……此刻躺着静静回想节目中的母亲,再拿自己跟其对比,我发觉自己是脆弱的,谈不上坚强!因此为了孩子,自己应在意志力方面加强修炼,不要轻易向困难低头……

@z锐远:央视中华慈善奖颁奖晚会讲述了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吴锦泉尽自己全力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感人故事。这位老人给我们这些年轻力壮的人们和那些过着奢侈生活的人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这位老人善举济世的慈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蓝天远山:祝贺天使妈妈团队第二次荣获中华慈善奖, 08年就认识了莉莉、志新、沈利、对丝、鹤红,一群无私救助孤残儿童的天使妈妈。几年的努力救助了数千孤残儿童,大部分都是如果得不及时救助就会失去生命的,她们给了这些孩子生的希望,祝福这群可爱的妈妈,祝福天使妈妈基金,越来越专业,救助更多的孩子。

@王利民WWF:从“地球一小时”到“公益一小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倡议地球一小时,《大爱中华——第七届中华慈善奖颁奖盛典》今天又以慈善的名义倡议每人每周拿出一小时支持公益。

@乐助-珍珠:中华慈善奖颁奖晚会,由84岁的磨刀老人吴爷爷无私捐献硬币的故事开始,心里温暖、感动!老人骑车的背影啊,想起前几日过世的爷爷,遗憾的是老人的后事我却未能赶回,泪水止不住涌出……感恩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阿弥陀佛,福佑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平安!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慈善爱心
慈善之路
爱心树(下)
慈善义卖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