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发展设施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2-04-29 00:44王金才黄丽燕张春燕王长新
吉林农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设施农业生产

王金才 黄丽燕 张春燕 王长新

全球变暖,将会导致种植业受到冲击,既而农业生产面临更严重的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早春低温多雨)、风害、干旱等。因此,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还能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1.设施农业释义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体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设施农业是生物、环境、工程三个领域技术的有机集成。生物是核心,环境是载体,工程是基础。由于设施农业是涵盖建筑、材料、机械、自动控制、品种、园艺技术、栽培技术和管理等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发达程度是体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包含设施栽培和饲养。设施包括各类型玻璃温室,塑料大棚,连栋大棚,中、小型塑棚及地膜覆盖,还包括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

2.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概况

现代化农业具体集中表现为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荷兰人均耕地仅0.06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但其人均农产品出口额却居世界首位(出口总额达450亿美元),主要来自以生产花卉、蔬菜等高档农产品为主体的设施农业;以色列是一个气候干旱、淡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但由于其多年来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使其在蔬菜、花卉和其他高档农副产品的出口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目前,以色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前三位。这些国家的设施农业均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其现代化温室已达到能根据植物对环境的不同需要,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温、光、水、气、肥等因子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

我国保护地设施栽培的历史悠久,而且因气候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能型日光温室生产体系。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大陆地区的温室业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70年代以来,温室(包括塑料大棚)生产面积迅速扩大,从50年代初期的不到2万公顷发展到今天的约100万公顷,占全球温室面积的5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保护地生产区域。我国的设施农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近年来走的是一条“低投入、低耗能、低产出”的路线,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相对不足。其主流设施为日光温室和简易塑料大棚。由于设施农业具有投入高的特点,所以在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的设施园艺领域发展迅速,其栽培主要对象为蔬菜、花卉和果树。同时,设施畜禽养殖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3.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3.1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实现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设施农业通过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动植物生长的要求控制最佳生产环境,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周年生产的特点,实现了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技术高度密集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可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3.2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设施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3发展设施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手段 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恶化是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克服的问题,发展设施农业可减少耕地使用面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设施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综合利用,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循环化和生态化,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4发展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优质园艺产品和畜禽产品的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可以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周年持续供应。发展设施农业有利于保障食物安全,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发展设施农业的具体举措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体制有政府主办型、企业主办型和政府企业联办型三种投资模式。从大量实践看,由政府统一规划、制定政策,企业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府企业联办型”模式,正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应积极探索在现代农业园区带动下的多种发展模式,通过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产品品质,促进早熟丰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4.1关键技术的开发利用 吉林地区冬季寒冷,温室环境控制的能耗较大,因此,开发温室蓄热墙、地中热交换系统、保温幕(帘)、双层充气膜覆盖等节能技术尤为重要,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意义重大。温室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的利用,也将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4.2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是设施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机对接的纽带,是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支撑保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使产品具有高附加值,更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

4.3树立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 发展设施农业要由注重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转变,要拓宽市场,要从国内外引进一些名优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打造一个好品牌,扩大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注重发挥品牌效应,使农民致富增收,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4 加强基地建设 加快结构调整,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培育和建设设施农业的生产基地,以“面向市场,技术依托,重点突破,形成产业,综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争取依托市场创品牌,形成特色基地,产生效益,辐射周边地区,以拉动经济增长。

4.5加强农业创新人才的培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把发展设施农业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5.促進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5.1 扶持政策 扶持鼓励设施农业发展,将重点设施农业装备纳入购机补贴范围,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要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大对设施农业财政、税费、信贷和保险政策的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灾区受毁设施的恢复重建给予扶持,不断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2 制定完善的标准体系 加强设施农业标准建设,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体系。重点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生产和运行管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切实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标准化水平。

5.3加大食品安全的科技保障制度 加强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的选育,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供需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设施农业是废除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的重要技术手段。发展设施农业,符合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提高的要求,加大检测力度,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是保障设施农业的有力措施。

5.4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设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强宽领域、深层次的协作,积极探索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产业不断升级。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严格的责任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和调查研究,不断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设施农业建设有序有效开展。

设施农业可看作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火车头”,农业持续增长的“生长点”。发展设施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因地制宜,以现有温室为基础,引进先进节能日光温室,采取“土洋结合”多类型、多档次发展设施农业的途径。政府要多渠道增加设施农业投入,不断加强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机械装备和生产条件的相互适应与配套;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普及推广,推进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集成应用;努力拓展设施农业生产领域,深入挖掘设施农业的生产潜能;切实提高设施农业管理水平,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努力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种类丰富齐全、生产手段完善健全、生产过程标准规范、产品均衡供应,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业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设施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民生设施非“摆设”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