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1年的脚步已经远离我们而去, 但“摄影新锐”这一话题的讨论却绵延不息,同时由于《原作100》摄影展的全国性巡展,摄影界关于“摄影语言探索”的探讨在2012年里似乎愈加沸腾起来。
事情的逻辑仿佛是这样的:摄影跟作文一样,只要语言丰富了、辞藻华丽了、修辞巧妙了、体裁创新了,还愁写不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旷世奇文?还怕拍不出令人耳目一新交口称赞的摄影大作?摄影语言探索到位了,中国摄影的新时代就会揭幕了!
但我们要问的是,“中国摄影的核心问题是‘语言探索么?”
建国后的摄影史,我们不难发现:1949——1976年间的中国摄影,其实只是一个图解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中国摄影在此期间发挥的作用,本质上跟160年前维多利亚盛期的奥斯卡·雷兰德苦心经营、用以道德说教的《人生的两条路》毫无本质区别,甚至还赶不上人家说教方式的巧妙和有效。
而1976后至2000年间的中国摄影,则可以称之为中国摄影的第一次转型,在此期间,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国门大开资讯涌进和布列松、马克·吕布等人的纷纷来华展览,中国摄影师终于学会了“历史地(去)观看、生活地(去)观看、细节地(去)观看以及巧妙瞬间地(去)观看”。
然而,西方摄影实践自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出版后,就伴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发生了巨大转型:宏大叙事的摄影主题风头不再,尤金·史密斯那种用摄影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追求也渐渐乏力,经济上世界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摄影实践却逐渐变得分崩离析各自为营:面对李·弗里德兰德、加里维诺·格兰特、戴安·阿勃斯、罗伯特·亚当斯、南·戈尔丁、辛迪·雪曼……我们再也难以从他们的影像中概括出一个所谓的主流风格和样式,一切都变得比摔在地板上的镜子还要支离破碎。
而西方同时期的艺术实践,也在上世纪60年代后突然之间变得五花八门乱象迭出:波普艺术、行为艺术、极少艺术、大地艺术、概念艺术等等开始在艺术界大行其道,以往的一切艺术理论,面对这些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现象,全都哑然失声集体失效,没人知道如何去评判和解读它们。
由此可见:西方的摄影和艺术,几乎在同时期,都发生了暴风骤雨般的哗变,而这种转变,我们可以简单归结为是对“艺术语言探索”以及“摄影语言探索”导致的么?显然不能!
西方社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迅速重建腾飞,很快就进入了高度繁荣的后工业社会,人类永无止尽的物质占有欲和炫耀虚荣心,使得消费主义盛行无边,无论您有什么需求,都有无数的品牌和档次供您选择,但物质的丰裕并不能带来心灵的充实,战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纵情消费的同时,心灵却被高度发达精细分工的现代社会和传媒割裂得日益空虚和冷漠。
恰逢此时,思想界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思潮风起云涌,女权主义、性解放运动此起彼伏,艺术界对宏大叙事和集体神话弃之如履,艺术界里的汉斯贝尔廷和哲学界里的阿瑟·丹托都纷纷在上世纪80年代宣称传统艺术(包括现代艺术)已经终结。而社会理论家居伊·德波、鲍德里亚更是先后尖锐地指出,当代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被高度发达的传媒和资本所缔造和操纵的“景观的庞大堆聚”和“没有真实只有拟像”的虚拟社会、消费社会和欲望社会。
于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和现状感受下,单纯的架上绘画已经难以满足艺术家们丰富强烈的表达冲动了,于是便有了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而当时的摄影师,则把目光投向了他自己、投向了他所在的社区、投向了他周围的朋友、投向了他所去的教堂和超市……一切让个人好奇的、惊异的、震撼的、刺痛的……都会被记录和表达出来,记录得好的、表达得妙的、便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当代摄影作品。由此可见:艺术形态和摄影形态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只能归结于政治历史、经济结构、社会环境、文化思潮和个人感受的相互影响和改变。
反观我们中国当下,经济上我们正在用30年的时间举国之力赶超西方200年达成的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艺术上也在用20年的时间,狂追猛赶西方100年的现代艺术实践和50年的当代艺术实践。面对中国社会一日千里的各种经济巨变、环境巨变、价值观巨变和艺术实践巨变……我们的艺术家、摄影师和普通民众,在既无科学理性的文化传承,又无人文教育的成长背景,更说不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子丑寅卯的现实情况下,面对汹涌而来的后现代主义大潮,我们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为时代瞭望、为社会把脉、为真理呐喊、为文明示警么?我们此时大谈“摄影语言”探索,抓住问题的关键了么?
首先,一味鼓吹“语言探索”显然是“现代艺术”的主张,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艺术史分期,当代艺术的要旨并不在“语言和媒材”而是重“观念与思考”,又说当代又强调语言,本身就是矛盾的。
其次,退一步来讲:任何一种技法、任何一种媒介、任何一种呈现方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觉韵味”,仅仅拿数码摄影后期来讲:Photoshop里任何一个参数的调整,都会引起作品最终效果的变化,而Photoshop里有多少个调节选项?有多少个可供调节的参数?您可以印在银版上,玻璃上,我还可以印在亚麻上,陶瓷上……深究起来,摄影的语言和媒材,您探索得了探索得完么?
只要我们创作的前提和语境是在“当代”范畴内,摄影师就必须用自己的思想洞穿他所身处的当下,对历史有认识、对当下有判断、对价值有坚持、对社会有批判。唯有如此,摄影作品才会有哲学般的思想深度、海洋般的情感号召力和钻石般的永恒性,也唯有如此,中国的新锐摄影师,才能完成摄影第二次转型的重任,让摄影不仅仅是一个“呈现与指涉”之物,更成为一个“思考与警示”之器。
摄影,归根到底,是一个对自然对人类对经济对社会对当下对他人的认知问题,而不是一个对语言对技法对材料对布展的探索问题。当然,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虽然不能绝对割裂来看,但总是要分得清硬币的正面反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