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亮
本文作者是厦门市翔安区大嶝镇小嶝岛人。小嶝岛距台军控制的金门仅3公里,是离金门最近的人居岛。1953年至1955年间,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小嶝民兵在夜幕掩护下,不顾危险,单方面分3次将25名台军战俘护送至金门岛。这是两岸军事对峙中我军首次送俘,因为当时要求保密,至今仍鲜为人知。本文系作者参与组织实施送俘的忆叙。
上级要求在春节前送俘
1949年10月11日,小嶝岛解放,国民党军队退踞金门。1949年10月25日,我军解放金门失利。第二年,我军准备再次登陆金门,却因朝鲜战争爆发而搁置。从此,小嶝与金门的海峡隔绝,成为双方政治、军事交锋的前哨阵地。
1951年6月,小嶝乡政权建立,这个基层领导班子非常年轻,我当年18岁,任乡长兼团支部书记;副乡长洪秀枞才16岁;民兵队长洪顺利也才22岁。
1953年寒冬的一天,小嶝乡党支部接到上级通知,有一批在东山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战俘想回台湾与亲人团聚。上级要求区委想办法在春节前送回去,要安全、保密。
以洪顺利为代表的这群渔民民兵,长期在该海域捕鱼,还积累了夜间向敌方漂放传单的经验。可以说是,既熟悉金门附近海域情况,又掌握敌人动态。对这项任务,小嶝乡党支部拟定的方案是:以民兵为主,出动3艘小吨位渔船,依靠橹、桨推进为主,桅帆随船备用,以减少声响、缩小目标;两艘运载战俘的渔船配备驾驶两人,航行在前面,一艘武装警卫船,配员6人,跟在后面;送俘人员携带机枪一挺、“卡宾枪”一支、“三八大盖”步枪4支、子弹各百发,每人手榴弹4颗;停靠金门的地点,拟定的目标是金门与小嶝之间的“西礁”。
第一、二批战俘,都来自东山战斗的台军战俘。1953年7月16日,即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前的11天,台军出动飞机、军舰和4个主力团、两个海上突击大队、两个伞兵中队共1.3万余人,攻打我东山岛。在东山保卫战中,我军歼敌3379人,其中俘敌715人。小嶝送的战俘有营辅导长、连长、排长,也有伞兵、军医,都来自此次战役。
战俘流泪说“想不到”
1953年冬的一天下午,我们接到大嶝区公所“派船到莲河接客”的电话通知。按预先部署,我们立即召集10位选定执行任务的民兵,让他们吃好晚饭,交代他们要绝对保密,并注意安全。
在夜幕降临之前,洪顺利带领两艘小船出发,先到莲河部队联络站接运战俘。晚上9时左右,7名战俘被运抵小嶝海边等待潮汐。晚上10时后,两只载俘小船在前,武装警卫船在后,朝角屿方向划桨摆橹缓缓驶进。
战俘们各自带好大陆赠送的烟、酒、茶、罐头、水果等礼品,小心登礁。去的时候,有的战俘晕船,有的则帮忙划船,他们都对能回去很感动。告辞时,有位战俘流泪说:“想不到,还能回去,这才亲自感受到解放军宽待战俘政策的真正兑现。”
按原航线返回小嶝时已是午夜。我们立即电告角屿广播站,让广播站通过有线大喇叭通告金门方面,告知我方已送回7名台军战俘,他们已停留在“西礁”,请予接回,不要误伤。
第二天早晨,我方观察所观察到,金门方面已派小船把战俘全部接回。第一批送俘任务圆满完成。
当年送俘的民兵都已去世
第二批战俘是在第二年冬送回的,这一年炮声隆隆,并不平静。
1954年7月1日,是中共建党33周年,又是台军攻打东山失败一周年,当天潮水大退,两岸之间有一地盛产野蛏,大、小嶝数百民众抓紧前往挖采。突然,金门发射来阵阵排炮,在人群中开花爆炸,造成数十人伤亡。是时,朝鲜已经停战,志愿军开始撤回国内,炮兵可转战东南沿海,开展惩罚性炮击。8月22日,洪顺利接受任务,配合侦察排长纪瑞宣偷袭金门哨所,抓回“舌头”一名,帮我军弄清了金门的敌情。9月3日,数千发炮弹齐射向金门目标,摧毁敌军阵地7处、军用活动码头一座,多处油库、弹药库接连爆炸。有两位美国“西方企业公司”驻金门顾问被炸死。
1954年冬,小嶝民兵顺利送回第二批俘虏7人。1955年冬,小嶝民兵顺利完成第三次送俘任务,这批台军战俘有11人。第三批战俘,主要是来自“一江山战役”。
小嶝民兵送俘3批次,共25人。在每次送俘前,莲河联络站都设筵席给战俘送行。当年参加送俘的民兵如今都已去世。我对他们当年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精神,深为敬佩。
在两岸军事对峙的当时,小嶝民兵3次护送台军战俘经金门转回台湾,其实非常危险,因为随时可能遭到国民党军炮击。但是,正是这种人道主义行动的危险性,充分说明了大陆送俘的决心和善意,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