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金珠“外面光”的市面
武汉有句歇后语,“朱漆的围桶(马桶)——外面光”,还有一句叫“驴子痾屎——外面光”,它们常被用来讽刺华而不实的人和事。
武汉商人对它们却另有妙用,常有人这样说:“我们做生意的人家,不管本钱大小,‘朱漆的围桶——外面光总是要做到的。”商家讲究门面光鲜,储备充足,首先就是讲究给顾客看的。
老汉口的门面,论讲究讲究不到哪里,绝大多数是大敞门,屋里有几宽门就是几宽,四至八扇大门全是上顶天下接地,开门后先把门下下来堆到不碍事之处,再拿掉下边斗榫拼接起来的门坎,不光顾客出进方便,就是一架马车开进门也通行无碍。
门上讲究不来,就讲究门框外、屋檐下的装饰,讲究铺子里的装点。大点的铺面,平常日子檐下常挂几个灯笼,夜里打烊之前也许还会点上烛或灯泡,过节时还要换成彩灯。柜台里则讲究货架子充盈,柜台外则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或摆上桌椅、茶几,或摆上由顾客任意选购的货品。
谦祥益布店在汉正街设分号,带来的是京师大布庄的风范,它不用敞门的形式,而是大石库门面,门的两边是两堵墙,进门后有一道天井,亮瓦封顶,用以透光,柜台设在天井后。不用那么敞的门,门里迎天下客,图一个门小好聚财。京城里“八大祥”,何止谦祥益,还有瑞蚨祥什么的,哪个不是这样?这就是店大欺客么!
石库门面于是流行,汉正街上的大布庄如生计、瑞记,也是石库门面,其它行业如鼎升恒油号也是这样的格局。20世纪20年代,瑞记布店在报上做广告,石库门面就是用以标榜的优势之一,足证当时它是本钱充足的一个标志。有名的老源美酱园不但是石库门面,而且缩在汉正街一条巷子最里面,但人们认准了它的牌头,还是潮水般地朝它巷子里挤。这真应了“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话头!
石库门面采光不好,生意再好也有阴阴暗暗的感觉。大敞门亮是亮了,可到了寒天冷冻时,全敞则屋里屋外一样冷,开两扇把其余的闭着又说得不好听,往往只能插花似地开一闭一跳着来。
这时候用玻璃装璜门面的风气悄悄袭来了。那时候中国生产玻璃的技术还不行,稍厚一些的平板玻璃就被很夸张地称作“玻璃砖”。
用它来装璜门面是很贵的,但对商家而言,这样的刀该挨的时候只能挨一下。三民路孙中山先生铜像周边有两家门户相望的布店,一家叫志诚,一家叫永大。志诚布店将正中的墙打开,做成了大玻砖橱窗,左右两厢各开一个门,店堂里亮堂不说,那大橱窗里摆点么事都好看。永大则是整面墙做橱窗,独门出进。似乎从这里开始,绸布行业的石库门面和玻璃门面就分开界限了:民族路往上,大敞门加石库门,往下看过去,民生路的国大,江汉路的悦新昌、鸿彰永,个个是玻璃大窗!
这一来门面的样式就多起来了。比较流行的是三分式,当中开门,两边橱窗。这种分法再加上弹簧门,门的上段都上玻璃,哪怕是数九寒冬,大雪纷飞,铺子把门关着,顾客一眼就能看出里面在营业,一推门,应手而开,进门去一股暖意,多舒服的购物环境!
于是,许多原来做好的石库门面也开始“整柜台”了:把两边的墙挖开,做两个橱窗,再安上弹簧门,一敞亮就显得更气派了。于是凡是有能力的商家都这么做,汉正街上的东川、仁成两家参燕号门面太小,它一半做橱窗一半做门,也要让店堂亮起来。合成里的参号更是一色三分式、二分式。参燕号虽说也属药材业,但它的消费者都是有钱人,它们必须让门面体现出大城市中大商家的气度。
不为所动的是前文所说的谦祥益那几家,是自信使他们敢于以不变应万变。
武汉商家追逐时髦,是生意的需要,也是实力使然,在时髦的背后,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对顾客的谦恭和气。直到“三反”、“五反”前夕,稍有规模的商号柜台上都是备着茶水和香烟的。那些刚入门的学徒,学的第一件事就是为顾客敬烟奉茶,私下里先生们还要教着说敬语:“请用茶,请吃烟您家!”“别人推让,要晓得说:‘茶烟不分家您家!”这也算是与店铺“外面光”相适应的软环境吧。
“孝”到最后
中国古代的儿童开始读书识字,谓之“启蒙”。启蒙的各种“蒙学”读本中,除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以外,《二十四孝》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国自古重视孝道,所谓“万事孝为先”。最近一窝蜂热播的宫廷电视剧中,少不了一个皇太后,观众看见,皇帝每天都要向自己的额娘下跪请安。古代的官员,父母去世,得离职守孝三年,谓之“丁忧”。古人尽孝,自觉天经地义,哪里像现代的年轻人,回家看看父母,还要编成歌,在春晚上唱,让做牛做马的爹娘感动的热泪盈眶,然后,心甘情愿地再去为子女做牛做马。
《二十四孝》的全名,叫《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其编者,据说是三位姓郭的先生,一曰元代郭居敬,二曰其弟郭守敬,还有一种说法,是郭居业所撰。不管是哪个郭,其内容都说的是古代二十四个孝子行孝的故事。由于是通俗读本,而且又是蒙学读物,其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到了清末,张之洞等人还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那就“孝”的一塌糊涂了。
我收藏的,是个奇异的珍贵的版本,名曰《女二十四孝图并诗》,编著者,对凫老人;出版者,为上海三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国25年(1936)的石印本。
奇异之一,是此书的编著者。对凫老人,名曰潘守廉,字洁泉,号对凫居士。山东济宁人。清末官员,学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曾任河南南阳知县、邓州知府。光绪二十五年,任南阳县令时主持《南阳县志》编修。潘守廉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潘复之父,是一位老居士,在佛教界较有声望,也是印光大师的挚友。这个潘守廉,一辈子吃斋念佛,诗书俱佳。在这本书中,他为每一位孝女赋诗一首,并且亲自书写,然后刊印。因此而珍贵。他为此书写序的时候,年已九十。那是1936年,农历丙子的春天。他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两年,他竟然稀里糊涂地当了一个最大年龄的汉奸。
1938年,日本特务机关为控制与利用中国佛教,指使亲日分子在天津成立“中华佛教会”,妄图以此取代原有的中国佛教协会。他们网罗一批当权的汉奸如江朝宗、王揖唐、陆宗舆、汤尔和、王克敏、齐燮元等出任委员或顾问,推出在佛教界享有声望的著名老居士潘守廉为会长。潘守廉时年九十三岁,也许是老朽昏庸,稀里糊涂的就被人家推上了耻辱台,终究没有守住“洁泉”,转年就去世了。这个由日本特务机关一手炮制的佛教团体,不久也名存实亡了。
该书以诗配画,且是对凫老人手书,难得而有趣。例如《代父从军》,诗曰:“木兰代父去从军,十二年来始策勋。自古英雄多伟略,惊醒伙伴失钗裙。”我见过潘守廉流传至今的字,端工而清雅,不似书中的字,浓墨纠结,也许是人到九十,真的老眼昏花,执笔发抖了么?
此书奇异之二,是其印行机构——三友实业有限公司。
三友实业社于1912年(民国元年)创立,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家具有大机器生产规模的纺织厂。其最著名的,是“三角”牌毛巾。
1917年,其创始人陈万运在杨树浦建造总厂,生产“三角”牌毛巾,与西邻日商东华毛巾厂生产的“铁锚”牌毛巾相抗衡。三角牌毛巾受到国人欢迎,畅销全国,不到三年,日商被迫歇业,日货铁锚牌毛巾也于1923年完全退出中国市场。据张闻天的爱人刘英回忆,毛主席在长征时一直用三友实业社的三角牌毛巾:“……毛泽东边拧毛巾边说,这毛巾还是打下遵义发的纪念品,你看上边印着'遵义纪念品'几个红字,是“三友实业社”出的.我喜欢它”;当时奖励给大渡河17勇士的奖品,也是一条印着“祝君早安”的三角牌毛巾和一只搪瓷杯。
三友社当时人才济济。著名漫画家“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那时就在三友实业社广告部当绘图员。漫画家叶浅予也三友实业社广告科做绘画宣传。九·一八事变后,三友社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了三友抗日义勇军,陈万运亲任大队长,请画家们在厂门口高墙上画了一幅巨型宣传画,标题是“定要收复东北三省”,画的是一个义勇军战士,拿着长枪对准日本兵。西邻日商东华毛巾厂驻有日本海军陆战队,对三友社毛巾厂恨得牙痒痒,决定拔掉这个眼中钉。
1932 年1月18日下午,由日本特务川岛芳子事先收买和雇佣的打手,化装成工人模样,混入义勇军之中,打死了前来化缘的日本和尚,然后将责任嫁祸于工厂工人身上。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日僧事件”。
这一事件完全是日本侵略军蓄意制造的。正如战后田中隆吉的自供状所言,他知道三友实业社是“非常共产主义的、排日的,是排日的根据地”,于是就让和他很“亲近的女子”川岛芳子,去“巧妙地利用这个公司的名义 来杀死日莲宗的化缘和尚”。随后,他命令刚来上海的日本宪兵大尉重藤千春指挥袭击了三友实业社。日本驻华使领机关秉承日本政府的旨意,同时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1月 19 日,日本驻沪总领事向上海市府抗议日本和尚被杀,要求缉拿凶手。21 日,他又向上海市府再度提出所谓的“抗议”,毫无根据地咬定杀死日僧的凶手是三友实业社工人,还进一步提出正式道歉等项要求。1月28日晚11时30分,日军发动了战争,第二天即占领了三友实业社。“日僧事件”和“三友实业社被焚事件”就这样成为“一·二八”事件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此书由这样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实业社印行,且在战火中存留下来,实属珍贵。此书付梓时,潘守廉尚是德高望重的佛界老居士,其子亦曾为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国务院总理,陈万运为其印发此书,当在情理之中。令人深思的,是两个人此后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工厂被日军占领,日方要陈万运出任杭州维持会长,他拒不接受, 1938年,日方又派人专程来沪,向三友实业社提出“共存共荣”的合作条件,撤出军营,合资经营,他断然拒绝。上海的《申报》、《新闻报》、《文汇报》等报纸,争相刊登他的爱国行为,表彰他的浩然正气。 而一辈子在佛门潜心修炼的潘守廉,“孝”到最后,终究未能成佛,竟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做了汉奸。一生守廉未守节,生命将尽洁泉污。悲哉!
寂寞独守
清晰的记得童年时的一个下午,我和妹妹坐在一个葡萄架起的凉棚里,外面白晃晃的太阳透着曲蔓的藤枝很强烈的射出旖旎的阴影,玩累了的妹妹趴在我的膝上睡着了。流着口水在做梦。我一直看着她,耳边是夏蝉聒噪,很空旷的回响。我感觉偌大的世界就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小小的心里充满着孤单。这孤单记忆,为童年时深刻的片段,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挥之不去。只到现在这种孤寂也会时时地来侵袭。有时,哪怕是在一片欢笑的聚会里,我依然感觉偌大的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而已。
有一阵,我特别怕和朋友聚会吃饭。在宴欢人散后,夜沉月静,这种孤单会更加的强烈。耳边还有推杯交盏的喧嚣余响,而独自静坐的自己更加倍感孤单落寞。我很害怕内心这种空旷的感觉,那心跳都有回音的空旷让我有种被人遗忘在角落的恐怖。于是我让自己没有片刻停歇的忙了起来,像穿着红菱鞋的舞者,在世俗的舞台不停的旋转。
我很久没有安静的看本书,很久没有完整的听首歌,我忙我充实。我的时间被安排密密匝匝,连爸爸妈妈电话找我,都是直奔主题,没有寒喧没有问候,也没有时间思忖什么是寂寞,但这一刻的状态更像机器。我后来发现,寂寞是人生而有之的情绪。
有一天上班手机忘带了。刚开始我静得发虚,我像得了病一样的在办公室找手机。这时远方的朋友在QQ上发来一首歌让我听听。她说还记得我很喜欢这首歌,问我多久没有听了。那是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当这几句反复吟唱时,那旋律重重地拨动了我的心弦,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我发现我还会感动,我发现,好久了我没有流过泪。这时,那种孤寂再次袭击过来,这次我忽然感觉从来没有过的舒服愉悦。那种宁静让我好象回到母亲的子宫,最原始的状态使我自己谛听着自己,伴随着音乐娓娓道来的寂寞好像是一幕情景剧,舞台上只有一个演员,观众则只有自己。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这一刻的自己,不需要秀给别人看。这一刻骤然明白,你其实从来没有那么多观众。这种寂寞,温暖而自在。
当我找到这种寂寞独守的美妙感觉后,我开始有意地过一阵子把自己隔离起来。这种隔离犹如闭关,刚开始的不适应会很快被一种欢喜悠然所替代。
我细细回想成长中的有趣事情,发现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很多的事情会在心之深处成为空白。犹如搁置很久了的胶片长霉发毛,即使还存在着,也洗不出来影像。我找很早期的电影,回忆年少时做的梦、发的愿,发现恍若隔世。我记得小时候办家家坐在一个卡车驾驶室,和小朋友设想把这小小的空间布置成“拇指姑娘”的家,而现在有地方可以布置了,“拇指姑娘”却已经从心里早已离开。我们出发太久了,已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一路的风景一路的奔波早已淡忘了目的地,只是一味的前行、前行着。
想起佛陀在佛经里常说的一句话: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想,我们哪里有谛听的时间,更何谈思念?想想,多久你没有寂寞了?多久你没有谛听了?多久你没有思念了?多久你没有流过泪了?多久你没有感动了?或者时间再往前推移,我们的器官仅只是器官。嘴仅只为吃饭、耳仅只为听话、眼仅只为看东西、心仅只为跳动。不会流泪不会感动不会思念更不会无谓地谛听自己。想到这里,我一阵后怕。
在人潮涌动的起落里,学着寂寞独处,如《志乐经》中云: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懂得柔软身意,寂然清净,谛听思念,是前行的一种充电。是于自己的松绑和解脱。
何苦来人间
一条流浪狗怀孕了,这件发生在腊月里的事情令原本喜庆荡漾的院子平添了几分感伤。人间是这样一种所在:悲喜交集,善恶相踞。一条流浪狗腆着日渐隆起的肚皮,远远地站在腊月的角落,目光中流露出无助,悲观,还有希冀,这样的目光让你我在与它对峙的霎那间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我们不是没有爱,而是爱莫能助。
没有人清楚究竟是什么人遗弃了它。大概是秋天的某天黄昏,我牵着“花旦”去楼下遛逛时,看见它夹着尾巴出现在食堂旁边的草地上,起初我还以为是别人家放养的狗,但接下来几天看见它一直在那一带转悠,就相信它一定是被主人遗弃了。老实说,与我家“花旦”相比,它长得并不难看,只是脏了些,一团灰黑相间的杂毛蓬松黯淡,毛皮上沾满了草屑枯叶,看上去活像一块移动的旧毛毯。它总保持着与我们十步之遥的距离,想靠近,又害怕,于是一边使劲地摇甩着尾巴,一边发出呜呜的示威声作出攻击状。“花旦”有与它亲近之心,但它自己又是一条非常胆小的狗,所以,当它们每次试图凑近时,周围的空气便紧张起来。几番试探之后,两条狗不仅没有结成友谊,反倒成了冤家。随后的几天里,流浪狗渐渐有了自己固定的活动地盘,而且地盘还在日益扩大,它已将花旦的活动区域逼到了相对狭窄的一堵墙根下面。为了不让双方发生冲突,我们只能忍气吞声,每次下楼就径直去一个地方拉屎撒尿。有好几回“花旦”在自己的地盘上嗅出了流浪狗粪便的气味,便兴奋莫名,狂躁不安,四处寻找那条狗,结果在返回的路上被从汽车空底下突然蹿出来的流浪狗追吓……老实说,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发生,这条流浪狗虽然情状可怜,但过得也不错。院子里很多爱狗的人每次下楼都会随手带些骨头残羹送到它身旁,更有好心人找来夹板、沙发垫为它在那块草地上搭建了一个窝棚,窝棚边放了好些一次性的塑料碗、便当盒。我去给它送狗粮时,看见盒子里有大块骨头没有吃,说明它应该衣食无忧吧。就这样度过了秋天,然后天气越来越冷,某天中午,我牵着“花旦”去自己的地盘上晒太阳,远远看见流浪狗趴在水泥台阶上,身子半仰,肚皮外露,我隐隐感觉到它有了身孕的迹象。
没有人清楚究竟是谁家的狗泡上了它。我先后听过好几个版本,说是那家那家的公狗曾与它亲热过,但没有一家狗主人出来承担责任。那么,由此造成的所有后果只得由这只流浪的母狗自己担当了。而它该如何担当呢?我们看到,隆冬在加剧,日照一日短似一日,流浪狗仍然摆着那副逆来顺受的样子,在自己的地盘上转悠。它的动作越来越慢了,它的表情越来越令人难堪。它是那样的安静,却在安静中怀揣着暴怒的种子。
多年以前我曾为一条这样的狗写过一首诗,现在,每当我下楼遇见它时,就会不由自主念叨起其中的诗句来:“只有肚皮是温热的,贴着街面/走,不,是拖地的/老母狗,已经在这个街区浪迹多年/乳房下垂,状如两排生锈的螺钉……”。不同的是,眼前的这条狗还比较年轻,或许还是第一次怀孕。现在,“花旦”似乎也察觉到了流浪狗异样的神情,它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试图去接近对方了,只是远远地、怔怔地看着趴在阳光下的那条狗,有时候“花旦”也在阳光下趴下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它。我允许它们这样对视着,然后对“花旦”说,“你在人间活了将近十年,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当母亲;而它呢,最大的遗憾是稀里糊涂地当上了母亲……”。
春节过后的某一天,我们看见楼下的悬铃木树丛上搭盖着一条被絮,这才得知,昨天晚上流浪狗下了崽,一共生了五只,三只灰白,两只黑色的。更多的好心人给它送去了牛奶和食物,还给它和它的孩子们送去了各种保暖的衣物。大家都很奇怪它为什么不待在那个窝棚里,而要把小狗生在树丛后面的地沟里面。有人分析说,它显然对这个世界心存疑虑,无论人类怎么善待它,它仍然会感到不安全。大家三三两两地站在附近议论着,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些狗的命运,却不想轻易说穿。
流浪狗当了母亲后就停止了流浪。它不分白天黑夜待在被絮下,树丛中,它细心地呵护着它的孩子们,等着大家给它送食物。如果有人靠得太近,它就大声狂吠,哪怕是面对那些送它食物的人。
我已经在想象未来的情形:流浪狗将带着五只小狗一起流浪,它们将在这座院子里形成一道风景,而这样的风景一定会伴随着呵斥,打斗和死亡。而那个时候,胆小的“花旦”将更加胆小,它原本狭窄的势力范围将被进一步压缩。即便如此,这仍然不失为一种乐观的未来,而悲观的未来则是:打狗队已经朝这里走来,哀鸣过后便是可怕的寂静。
泡闪哥装矜指南
在神州大地,有一群人,令此地特别欢腾。
他们喜欢拍胸脯,抖大腿,斜瞪眼。号称无论北京中南海,还是武汉东西湖,到处都有他的朋友。不管饭局、酒聚还是茶话会,只要他在场,任何空间都是他的主场。天下事,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一言以蔽之,他永远最有发言权,最有面子,最牛叉。
此人物南北都有,北方较外露,南方较含蓄。武汉地处中原,自成一派,且称其为:泡闪哥。武汉话发音为:pao(一声),san(二声),guo(一声)。
普通民众、知识分子、生意人,各阶层各群体都存在着泡闪哥,篇幅有限,只谈入门级和殿堂级。同学们,瞪大眼睛,自带避雷针,泡闪哥来了。
入门级
七匹狼、劲霸男装、太子龙,这些充满荒原民俗气息的民族品牌,是入门级泡闪哥的必备战衣。
民族品牌的长袖T恤,春夏秋冬皆可穿,备受入门级泡闪哥的喜爱。这些T恤的领口,极有创意,不采用国际标准的扣子,而本土化了一条银闪闪的拉链,不可谓不贴心。它既节约了早上内搭背心的宝贵时间,也省了买粗项链的钱。
YKK拉链冷金属的凛冽质感,不仅将粗脖子上的细条纹,遮盖得天衣无缝,还避免了纯金项链的俗气。
买一件T恤,得一根高品位项链,要几闪有几闪。要是一不小心卡着脖子肉,还会留下终身冒着男人气的勋章——伤疤一条。徒增一番英雄气概。
这些T恤的颜色,都让人过目难忘。不饱和的枣红、土黄、黑褐,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暧昧颜色,和打了一晚上麻将没睡觉的脸放在一起,天造地设,绝配无瑕。
既然是泡闪哥,什么都是要拿来显摆的。可惜对于入门级泡闪哥来说,鞋子是其软肋。和平民大众一样,入门级泡闪哥的鞋子,一般来自于清芬路或汉正街。只是泡闪哥,不会直接称其为汉正街,而要强调是白马商城。
您家问么牌子?泡闪哥多半自己也不晓得。大多由老婆在自己购物之余,顺便帮其挑选完成。况且那些假洋气真乡土的牌子名,泡闪哥天生没有卷舌音的纯正汉腔舌头,也念不清白。
要是实在被旁人逼得紧了,入门级泡闪哥可以说一下迪多。这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江城红极一时的牌子发音,和武汉话的“嘀哆”是一样的。
入门级泡闪哥最爱谈论政治,尤其是本地政治。武汉各高级官员的名字,在他口中如同姑舅老表一样顺溜亲切。通常,他会用满不在乎的腔调来强调,他的妹夫的同事的领导的老公,是某位市长的中学同学。
因为这层特殊关系,泡闪哥似乎也被赋予了管理这座城市的神圣使命。在他看来,武汉市的管理,完全就是小菜一碟,搞不好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冇让他来搞。让无数人头疼不已的堵车问题,他轻轻松松就能解决——什么路都不用挖,堵车问题就解决了。
你要是再问他,那城市不要建设吗?你不想坐地铁吗?你不想从武昌去机场只要1小时吗?
他会用震耳欲聋的声音说:“老百姓才不管什么发展,老百姓只要有饭吃,有房住,有车坐,看得起病!”说完后,自己都被自己的一腔热血,感动得鼻涕眼泪流。
他的脖子,因激动而颤抖不已,T恤上银拉链,随着肉波起伏,洒落出新一轮智慧光芒,与眼眶里的闪闪泪光,交相辉映。
个别二叉女青年,就这样被入门级泡闪哥的使命感,俘获了芳心。
如此浪漫动人的场景,实在让旁人不忍心破坏,你不得不把心中疑问活生生咽了下去:泡闪哥,难道不挖路,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殿堂级
最适合殿堂级泡闪哥发泡的场所,是武昌江滩湖锦最大的那间包房。
殿堂级泡闪哥,已不搞推杯换盏那一套,因为那属中国白酒系统。殿堂级泡闪哥是要和朋友们喝红酒吃鹅肝的,如果再搞“干了这杯酒”,就显不出国际范儿了。
为了展现全球视野,泡闪哥必须在酒酣之时,毫无由头地来上一句:我爱死巴黎了。在举座客人因惊讶而显得茫然的眼神中,再把5年前欧洲八国十日游经历,“啊啊呀呀”叙述一遍。
那次跟团的欧洲之行,是有关单位买的单,但万不能主动透露这一点。当旁人问起,必须强调自己买了多少名牌奢侈品,来转移关于“此行花了多少钱”这一核心问题的注意力。
尽管去的都是欧洲各城市郊区的名牌折扣店,在夏季大减价时期(7月至9月),70欧元便可淘到一件Armani男西装,但必须强调牌子,弱化单价,只报出最终10万级人民币的消费总额,让旁人惊讶得合不拢嘴。
如某个单品,即使在Outlet打完折后,仍花费不菲,则可以此句式谈一下:在米兰Fidenza购物村,我给老婆买了一个Versace手袋,国内标价一万多人民币,而我只花了300欧。
既凸显爱老婆风范,也展示了精明头脑,保证在座普通女青年羡慕不已,只恨嫁给你的人为什么不是自己。
最重要的是,这些叙述都会让人深信不疑,绝不会让钱打了水漂。因为时至今日,泡闪哥每一次出场,满载着大量Logo的华服、皮带扣、鞋,都仍源自于5年前的那次购买。
尤其是那件POLO衫,更是让文艺女青年们永生难忘。小人打马球的图案,在泡闪哥软绵绵的胸部,占去了三分之一强画面。直叫你不住联想:泡闪哥这么强调这匹马,难道他很热爱马球运动吗?他养的马,此刻栓在哪里呢?不会是凡尔赛宫的院子里吧。
像入门级泡闪哥那样,在饭局上对政治泛泛而谈,实在是弱爆了。作为一名殿堂级泡闪哥,必须谈论女明星,而且得是漂亮的一线女明星。
技术重点是,要是武汉籍的,得和你有过一段渊源。成名前的故事,要比成名后来得更有分量。越暧昧、越亲密,泡闪值越高。
你是武汉殿堂级泡闪哥里的老大,还是刚入武汉泡闪哥圈子的外码,将取决于饭局上的这关键一谈。
刘亦菲是绕不去的坎。无论是姿色还是名气,她都是拿得出手的。如果有幸曾和刘亦菲独处一室,不管是收水费、查电表,还是入室抢劫,都一定要拿来大谈特谈。如果刘亦菲看了你一眼,或是对你微微一笑,一定要欲言又止地暗示听众们,刘亦菲对你有好感。
如果旁人问起,为何没和亦菲妹妹发展出一段情,殿堂级泡闪哥要将杯中红酒一饮而尽,然后望着天花板,满怀惆怅地说:唉,我妈说女明星不高贵。
嗨在曼谷
时隔9个月,我又一次踏上了前往曼谷的旅程。出国的机会不多,年假的时间也有限,你一定会奇怪,为什么又是曼谷?
上一次的泰国之行,从曼谷一路奔向普吉再到皮皮岛,出海、潜水、看日落、吃海鲜,小清新的悠闲假期,海边小木屋里的每一个清晨,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旷神怡——即使拉着窗帘,整个房间还是被海水印成宝石般的浅蓝色。对于第一次去泰国的人来说,已经算完美的旅程。
但我还是有遗憾的,尤其是在曼谷的几个晚上,忍不住去想白天那些穿着性感、鲜艳的年轻人,晚上都去哪儿嗨了?从离开曼谷的第一天,我就默默计划着,什么时候要再来看看她,揭开这座城市神秘的夜纱。
没想到这第二面来得如此快。第一次从泰国回来没多久,我就认识了在曼谷生活过4年的Tom,他简直是个曼谷通,听他讲那里的夜生活,只从眼神里我都能感受到四个字——活色生香。因此当他告诉我今年2月底准备回一趟曼谷,我立马就订了机票决定同行。
果然,这座白天和我一样小清新的城市,到了晚上,比我还重口味。
在曼谷泡吧要带上护照,稍微大型的酒吧都会在进场前检查身份证明,有些会禁止穿拖鞋的顾客进场。基本上都是11点以后才正式开场,12点半到1点半算是高潮时段,凌晨3点到4点散场——大多数曼谷嗨班子都会坚持到散场才闪人。
Tom跟我说,如果在曼谷一天只去一家,用一整年都泡不完曼谷的酒吧,起初我还不相信,因为在大马路上很难看到酒吧的踪迹。直到他带我转进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里面别有洞天地排列了至少20家酒吧,每一家都锣鼓喧天,我才不得不接受现实——用短短的一周时间,只能对曼谷的夜生活管中窥一下豹。
上世纪末的一场金融危机,给曼谷留下了不少烂尾楼,这些背街小巷里的半成品建筑,成为了酒吧们最好的藏身之处。随便走进一家,都好像盘丝洞一样烟雾缭绕,深呼吸一口,竟闻不到烟味,曼谷的酒吧基本都禁烟,而之所以有雾,是因为每一家都把冷气开得超足,即使扭满一晚上,也出不了多少汗。
标准的曼谷酒吧,应该是声与光的激烈组合,除了那些光门票就要近200人民币的高级酒吧,普通酒吧里的装潢都比较朴素,但即使再简陋的酒吧,只要音乐够好,都一定人潮涌动。Tom的泰国朋友们都说,那些高档酒吧里老外比较多,但他们不太爱去,里面的人都“比较端着”。可是在我看来,这些“端着”的夜店族,放在武汉,都已经算相当放得开了,我真想要他们来武汉看看,那些在最显眼的卡座上,点一堆洋酒,穿着紧绷、翘着二郎腿一晚上不挪屁股的男人女人,才叫真“端着”。
而那些不用“端着”的酒吧,真的是想“端”也“端”不住:音乐节奏比武汉最嗨的97、Muse们至少快一倍,Lady Gaga的歌到了这里都只能凑合暖暖场,甚至连Bruno Mars、Maroon 5的电音摇滚,都在这里引发全场大合唱(不过是口音浓重的泰式英语版),每一个人都在跟着音乐摇摆,要是谁在里面站着不动,相反会变成老远就被能看到的“异类”。
由于行程紧凑,几乎在曼谷的每个晚上,我都会被拉着赶两三个场子,没记住几家酒吧的名字,倒是对其中一家印象极其深刻。
这家酒吧的客人,基本都是曼谷本地人,像我这样的老外,只有卖了老命在里面埋头跳啊扭啊,才不会显得特别突兀。吧台几乎是挨着“U字形”的舞台而修,因此不管你站在哪儿,只需要往上迈一步,就能爬上舞台展示自己的舞姿。起初我还没搞懂这家的“嗨”点在哪儿,Tom也卖关子,只说要我等等,一过12点,以少女时代为首的群舞曲目一响起,我就被眼前的画面震撼了:登上舞台的人越来越多,刚才还素不相识的男人、女人、人妖,纷纷随着音乐跳起了和MTV上一模一样的舞步!更厉害的是,只需要互相使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们就能自然而然地变换“舞团”的队形,前后换位,中间和两侧换位,或者几个人摆好Pose看中间的人Solo……
如果不是几曲落幕之后,他们又各自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喝酒,我真的会以为他们互相都认识,会以为这是一场安排好的“快闪演出”。
因为泰国人以白为美,所以在曼谷酒吧里,中国人是相当受欢迎的,尤其像我这样的高瘦白,几乎每次去厕所的路上,都会被人掐好几次屁股。但他们掐屁股的手法很专业,不会让人毫无知觉,也不会让人感到猥琐,好像是自然而然地打了一个刚刚好的情欲招呼,试探一下是否有亲密接触的可能。
艳遇在曼谷,简直是触手可得的事情,深夜从酒吧出来走在大街上,时不时就会有浓妆艳抹的人妖姐姐拉着我。回家的路上必须经过一条红灯区,本以为背着双肩包装学生仔就不会进入站街女的法眼,没想到偏偏有家店门口站的全部是校服装扮的学生妹款,其中一个姑娘甚至弯着腰冲过来,吓得我拔腿就绕圈落跑,留下一整条街的妓女在背后笑得花枝招展。
其实我没敢回头,光听声音就知道她们在招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