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误解的“康复医学”

2012-04-29 00:44
健康管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卫生部残疾残疾人

健康管理:励教授,您从事康复工作30多年,对国内康复发展的历程

非常清楚,能否谈谈目前国内康复医学发展的形势,和您对中国康复医学

发展前景的看法?

励建安:今年2月29日卫生部刚刚颁布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

工作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中非常明确地讲了几个要点:

第一,“康复医疗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注重预防、治

疗、康复三者的结合为指导”、“全面加强康复医学能力建设”,这就

强调了康复医疗的重要性,说明卫生部已将康复医学能力建设作为提高

我们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的一件大事来抓。第二,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

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第三,重点强调发展康复医院:“大力

推进康复医院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康复医院建设标准,为疾病稳定

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相关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

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第四,康复人才的培养,卫生部提出:“争取到

2015年底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的全员培训”,旨在解决目前康复医学人才

紧缺的问题。目前我们全国有1.4万治疗师,到2015年底要完成4万治疗师

的全员培训,因此任务非常艰巨。最近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调查了全国康

复医院的建造情况,其中300张床位以上的康复医院已建成20多家,预计

“十二五”期间有可能达到100多家。

而在3月21日,卫生部医政司首次召开全国康复医疗工作会议,研

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康复医疗管理与发展,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会

上指出,“康复医疗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短板。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

展要纳入医改的大盘子。”我认为在国家政策支持之下,我们康复医学的

学科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拐点,进入到上升期!

健康管理:汶川地震已过去4周年,您四年来在震后康复中做了大量

的工作,也见证了震后中国康复医疗的发展,能否谈谈您的一些经验和体

会?

励建安:汶川地震对我们康复医学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是民

众,包括政府机构甚至医务人员对康复的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6月9日在纽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

大会上颁布了《世界残疾报告》,报

告提到“残疾”几个定义上的改变。

第一个重要的改变:“残疾是人类的

一种生存状态”,我们每个人在一生

中部不同程度的经历过残疾状态,因

此“残疾”不是残疾人所特有的。老

年人当衰老到一定程度会不能独立生

活,需要别人帮助就进入了“残疾状

态”;另一重要的变化是:“残疾是

人与环境相作用的消极因素”。比如

我们很多人近视,没有“眼镜”这个

环境,那就会影响你的学习、出门走

路,那你就变成残疾人了,因此“眼

镜”就是环境的积极因素;再打个比

方,假设给盲人装上GPS导航,在你出

门的时候随时提醒什么时候上台阶、

转弯等等,那出门就不成问题了,也

就是说环境改变后,原有的“残疾”

就不存在了;因此如果技术进步了,

很多消极的环境因素可能会变为积极

的环境因素,那么“残疾”也会改

变。我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态度是

需要改变的,还有政府政策,如医

保、就业、社会福利等政策如果对

残疾人有足够的帮助,很多残疾人都

可以不是“残疾”。如果把汶川地震

作为例子,原有的6~8万残疾人在治

疗之后,我估计达到残联规定的“残

疾”标准的只剩下两三千了。我国对

四川地震伤员的处理达到了一定高

度,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同。

健康管理:在灾难康复救援方面

您有没有国际动态可以和我们分享?

励建安:7月20~22日将在成都

召开自然灾害救援的研讨会。国际康

复同道还在酝酿怎样把“突发事件”

的康复做成一个平常事件来准备,建

立类似我国的“民兵预备役”一样的

队伍来应对灾害。我们还在设想组建

一个集装箱样的大卡车,将一个流动

的康复医院配备在车上,平时作为扶

贫使用,灾害发生后可以随时奔赴灾

区。我们也设想组织一个全球性的队

伍,不同的语言、民族都有人参加,

在灾害发生后开展早期的康复医疗工

作。我们国家的灾害救援能力近年来

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008年5月12日汶

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卫生部正式召开

地震伤员康复工作会议是6月22日,相

距40天;而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

生后4天,我们就接到卫生部通知赴西

宁开展地震伤员的康复工作;而2011

年7月23日晚8:23发生的温州动车追

尾事故后几小时我们就接到通知,马

上就赶赴现场参与救援。从40天到4

天,再到几小时,这反映了我们国家

在灾难救援康复工作上的长足进步。

健康管理:目前民众对康复的认

识如何?您认为应如何让民众具备基

本健康常识和科学素养?

励建安:目前老百姓的康复意识

还是很肤浅。提到“康复”,人们的理

解的概念常常有两个极端的错误:一个

极端是“康复”就是“痊愈”,而我们

讲的康复是改善功能,临床上很多疾病

并不能达到“痊愈”,大部分疾病都是

长期存在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但

疾病所带来的功能障碍是可以改善和克

服的;另一个极端是,认为“康复”就

是指那些瘫痪的人所需要的治疗,这也

是不对的。实际上亚健康状态的改善、

抑郁症的治疗、老年人无法生活自理通

过治疗改善自理能力等都属于康复的范

畴。不仅是民众,我们医疗人员也需要

改变观念。

举个例子,你认为洗澡是不是一个

治疗手段?大多数人都认为不是。但

是对于一个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数

月甚至一年都无法洗澡是非常痛苦的

事,因此当一个患者非常想洗澡而无

法洗澡时,洗澡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

理上都是一种治疗。而且洗澡中的很

多方式都是治疗,例如足浴、药浴、

水中运动、通过水浴缓解肌肉痉挛

等等。而且很多观念在未来会发生变

化、康复的观念会深入人心、很多康

复措施也会变成日常活动措施,深入

到千家万户。

(采访整理:朱奕)

猜你喜欢
卫生部残疾残疾人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